躲进自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nfei7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喜欢德国作家荷尔德林的那首诗——《人,诗意地栖居》。南师大附中校园,便是这样一个诗意的地方。若是明朝文学家归有光在世,一定会在这里“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听“万籁有声”,看“庭阶寂寂”,又有“竹影半墙,风影移动”,珊珊可爱。附中虽小,却也别有“项脊轩”的雅致。
  一日在校园漫步,神思游离,突然头被重重地撞了一下——一根路灯杆横在眼前。灯杆上有些锈迹,红红的锈迹像是衰老的斑纹。灯罩略微泛黄,整个路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唯美的画面。
  我仔细观察,发现校园内不止这一根煞风景的路灯。未名湖畔,鲁迅园内,标本林中,比比皆是。不光是路灯,校园中的音响、垃圾桶也都分外刺眼。诗意的栖居地,不知何时竟大减其美与诗性。
  诚然,垃圾桶、路灯、音响都是校园生活的必备品。为了诗意之美,而对其斩尽杀绝,显然太不科学,也太不理智。没有了垃圾桶,那么草坪便会沦落为垃圾场;月光虽皎洁,也终不如路灯实用;鸟鸣固然悦耳,但不能向我们广播通知。人与自然之间似乎存在一种不可避免的矛盾。存在即意味着伤害,又何谈诗意地栖居?
  在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之间,我们或许无法向任何一方妥协,那我们为什么不采用迂回战术,让物质与精神都得到满足?
  解决现代设施破坏校园景致的问题,最好的方法为让现代设施躲进自然。给路灯披上一件自然的外衣,用仿树干的颜料包装铁制的灯杆,用精致的鸟笼外形的灯箱,在不妨碍其用途的情况下,让它瞬间生动了许多,岂不美哉?对于垃圾桶,何不将其做成石头和假山的样子,让原本令人厌恶的事物,也成为附中的一景,且平添了一份园林的味道。还有音响,可以使其成为隐匿于树枝间的小鸟,当你行走校园中,聆听到动人的音乐,却无法觅得声音之源,整个人仿佛置身于音符的海洋中,不是更有奇趣?
  让现代文明躲进自然,是我们与自然融洽相处的体现。荷尔德林曾说过:“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度测自己。”如果我们把这多重之间称作世界,那么这里应该是人居住的家,作为人居于世界之家这一尺度而言,人应响应自然的感召,为诗建造一个家,为自己建造一个栖居之所。
  我愿诗意地栖居在附中,与万物一起,躲进自然。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我挽起裤腿下地  把自己融入水田  和我的父母一塊插秧  如膏的软泥舔舐着我的脚踝  稻秧们扯着我的手  引领我去赏析一幅俊逸的楷书  老水牛的叫声犹在耳畔  我在柔韧的水田里临摹  地邻的笑语跳过田埂  将我环簇  水蛭和泥鳅在我的手指间跳舞  不经意撞响一畦蛙鸣  我的身后  菱角和水鴨在怡情嬉戏  滟潋水波里  鸟儿们争着来和我合影
期刊
将梦折叠起来  交由一支烟给存放  黎明将至  老屋黑漆斑驳的木门讶然地一叫  露珠们便从院内的树叶上纷纷逃离  田埂上的雜草们还未来得及梳妆  比鸡起得还早的父亲  便扛着他的农具下地了  父親忙于整饬他的地  他把那片泥土反来复去地悉读  他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为了春种秋收这桩好姻缘  农谚暖心  泥香养胃  干起活来浑身是劲  直把庄稼们的那一道道菜  做得活色生香漂漂亮亮
期刊
下车时天已经黑了  肩扛行囊  朝着村庄的方向  我披着夜色  沿着被繁星淋湿的路回家  淡淡的月光  刈割著我的腳步  摸一摸别人的村庄  犬吠链接着乡音  我向前走去  一双眼睛点燃着灯盏  一颗心熔化着距离
期刊
因为很冲的劣质烟卷,房间里充满了团团的蓝色烟雾,茶水越来越黄,越来越黄,最后变得冷冰冰的,上面漂浮着几小片泡胀了的柠檬,而科楚拉还没有来。  住宅的主人谢尔盖·希日尼亚科夫是个身体结实、肩膀宽宽的七年级中学生。他骂骂咧咧的,一点不为自己的粗话害臊,把六年级的普什卡廖夫这个小男孩骂得满脸通红。普什卡廖夫长得白白净净,收拾得干干净净,就像一个洋娃娃。  “鬼才知道,也许他什么都没有,只会说大话,可现在
期刊
1  我接到那个采访任务,或者称作调查任务时,正是晚秋。也许是季节的缘故,记得当时我的内心十分彷徨,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树上的叶子几近落完,光秃的枝杈早早就挂上了几许寒意。风有些落寞,天空高远,远处的云角却压得很低,仿佛随时会落下雨来。当我走进那座偏远的村庄时,雨脚已经很近了,我看到一排大雁忧伤地掠过蓝天,向南方飞去,留下几声散乱的雁鸣,令苍茫的天空更多出几分怅然。  不知怎么回事,我特别不喜
期刊
亲 人  珍藏在心中的家乡,是小河边的名叫龙池坪的小村子。我年岁较小就离开,不在乡村生活了,但母亲一直在那里。  母亲非常漂亮,纤细高挑,有双修长而透着灵气的手。我们家的窗帘、门帘上,都有母亲绣上的惟妙惟肖的图案。母亲还做有不规则的绣花壁挂,乍一看简单,可越看越好看。古人云“一片丝罗轻似水”,这句形容恰到好处,简单而轻巧的绣花壁挂将简陋的居室装点的温馨而雅致。方圆山乡的阿姐、阿姆们,都跑来跟母亲学
期刊
扎下双膝时  我的隐私被一阵风揭秘  一片湿润的故土  压迫着我的呼吸  我的額头  被禾苗的青绿一遍一遍地擦洗  我的心在细雨中呼喊  双手在捕捉  打捞起一粒饱满的  被汗水浸润的粮食  阳光的根须  將我缠绕  对于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有太多太多的疏忽  地气氤氲  一任泪水展开叙事  情不自禁处  是麻雀们将我搀起
期刊
一  绞尽脑汁想一切圓的事物  认为圆 就是圆满  十五刚过  南下的列车  随著铁轨走了  半块月饼也坐上车  跟着那个人的肠胃跑了  坐在沙发上想  该回的 总该回来吧  一切都是圆的  地球 太阳  包括你的话也是圆的  我也是自圆其说  二  我投掷过铁饼 铅球  它们都没有自己回来  随着自转和自重跑了  包括你我和其他的一些事物
期刊
黄土路哼着小曲儿  走到拐弯处的风俗里  犬吠便跟在身后  和大花猫争食起俚语  炊烟下的村庄  乳名们翻墙越院  方言密密相缠  微风擦拭着老屋  阳光翻阅着农事  麻雀們纷纷嚷嚷  畜禽们笑语满场  老槐树背负着沧桑  辘轳井演绎着映像  炊烟起舞时  母爱的呼唤里  看不到放牛娃  见不着牧羊女  白发扯著童颜走过  只有满目的稼穑  和农谚一道努力地守望
期刊
1  多年后,龙江在QQ上问苏仙结婚没有。她想如实说没有,话到嘴边却又回答说结了。他在电脑那头告诉她,他也准备结了。她祝他幸福,他客气地道了谢。她的内心波澜不惊,脑海里迅速掠过和他在一起的画面。“我对你不说是千依千顺,也是百依百顺……”她与他分手后,他曾在电话中愤慨。他不明白她为何如此冷酷和决绝。  与龙江认识时,她已嫁作他人妇,对文学充满幻想。她的男人反对她参加任何文学活动,仅有的一次,她去参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