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间,慢成长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的消息甫一传出便刷爆了“朋友圈”。这是中国人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而这个消息之所以如此轰动,也跟屠呦呦本人的“三无背景(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有关。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宁波一个殷实之家,她有三个哥哥,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呦呦”取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典出《诗经》“四始”诗之一《小雅·鹿鸣》。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父亲给她取名时,绝不会想到,屠呦呦从此一辈子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时,屠呦呦留给高中同学和老师的印象是:在班上不声不响,经常上完课就回家,成绩单上的分数有90多分,也有60多分,成绩仅在中上游,并不拔尖。“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正是这样一个表现平平的学生,后来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教育者,我所感兴趣的是她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做一下假设,如果她没有自小养成对医学的兴趣和爱好,后来还会走上医学研究之路吗?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前后收集了2000余方药。这样单调重复的工作,她却几十年如一日地乐在其中,显然,除开家学之外,兴趣爱好在这当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她也像今天的学生一样,一周有五天忙着上课,另外两天忙着各种补习班,晚上忙着各科家庭作业,还要随时面对学校里每一场大考小考,她还有时间去看典籍、随父亲问诊吗?时间和精力显然是不可少的条件。而说到时间和精力,还是由于父母与老师的宽容,屠呦呦才有自由去做喜欢的事。如果她的父母或者老师也要求她每一次都要考第一,考100分,那么她还有可能逃离“题海大战”吗?仅有兴趣爱好、时间精力的保证,仍不足以成就屠呦呦。毕竟,科学上的发现不是容易的事。2000余方药,无数次失败,没有什么能保证她最后一定会发现青蒿素,也没有什么能保证她最后一定会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多年的付出,最后却一无所获,这是科学界常有的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执着的信念也是必须具备的。这种信念自何处来?自然也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培育。
  回顾屠呦呦的成长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慢成长”的过程:解放成长的束缚,自由发展个体生命的天性。这个时候,家庭与学校能做的,就是为她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支持。比如屠呦呦走上习医之路,离不开父亲行医治病的家庭环境,离不开家里收藏的各种医学典籍,离不开学校教授的各种学习方法,离不开父母与教师的支持。我们今天呢?一方面,父母是儿童的第一老师,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尤其是道德品行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学校是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教师在学校需要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在大班制教学的今天,还必须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这两方面的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家长与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多元化社会,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绝不只是成绩、分数,一个人的天赋和兴趣更有可能促使其做出大的成就。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王蕾老师在《教育,为了遇到更好的世界》一书中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念,“教育,就是蜗牛牵着我去散步”。“蜗牛牵着我去散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教育是受教育者自主探索的过程,教育的主体是“蜗牛”,是我们的孩子。教育不是教育者强加的各种脱离实际生命经验的教诲,它是“蜗牛”在“散步”过程中自己的发现与探索,教育必然发生在“蜗牛”的感知过程中。它不是抽象的指导。教育是一种具体的富于个人性的经历,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快。“散步”过程本身即为直面不确定性的过程。它可能充满艰辛,充满意外,既有各种诱惑,也有各种挫折,所有这些遭遇均需“蜗牛”一一做出反应。而这时候的教育者,他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作为陪伴者与“蜗牛”一道去经历,有时他可以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有时他可以提供行动上的帮助。教育者与“蜗牛”一起去发现去探索,这个过程,他也会获得新的发现,形成新的认识,当这种发现与认识同“蜗牛”发生交流时,生命经验便在不同个体之间扩大开来,进而帮助个体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
  再从家长的角度来思考家庭教育伦理。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远远优于过去了。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一个个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首先得承认,生命的早期阶段,的确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料,但是随着一个孩子情感、思想、行动力的成熟,很多事情他必须学会自己去应对。还是以前面的“蜗牛牵着我去散步”来打比方,在“小蜗牛”的“散步”过程中,他有自己的发现,他有自己的经验,而学习是每一只“小蜗牛”的本能,他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中已经习得了许多的生活知识,这些知识反过来又会形成经验,影响他的思考和判断,因此,这时候的“小蝸牛”并不会绝对地听从大人的教导。但是在这方面,大人似乎包办得太多了,这非但无形中剥夺了“小蜗牛”的学习权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他正常的身心发展。假如,父母将“散步”的权利还给这些“小蜗牛”,仔细观察“小蜗牛”“散步”过程中的变化,不难发现,所有变化都是在“慢”中一点一点发生的。这个世界对于“小蜗牛”来说,新鲜而充满吸引力,但也潜藏着未知的危险。于是“小蜗牛”试探着,从学习走路开始,迈出了他的步子,这个时候,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在他左右,快要遇到危险时给出适当的提醒;当他跌倒时,教育他爬起来;当他哭泣时,安慰他鼓励他;当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小蜗牛”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收获什么呢?或者是一只小昆虫的翅膀,或者是一片花瓣,或者是飞过天空的一只小鸟,或者是一枚结在蛛网中的树叶……他在这些事物当中发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形态,建立起自身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同时又清晰地感受到行动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而所有这些,是父母不能代替“小蜗牛”去感知的,他只有自己去观察,去聆听,才能获得这些新鲜活泼的生命经验。假如把目光回溯,我们当年不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吗?也因此,是时候把童年还给我们的孩子了,让他们在自由中走向自我,走向他人,走向大自然……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诺贝尔大奖,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无论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他都是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的。因此,对待我们的孩子,必须从他自身出发,充分地尊重他,也充分地要求他。花时间,慢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追求他自己的梦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他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宁高级中学)
  ·链接·
  屠呦呦小传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971年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月,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其他文献
“长板凳计划”虽然是个新的名词,但是其内容与我们经常提到的“人才梯队建设”是同一个意思。
市场作为商品的聚散地,是买卖双方采取不同的交易方法进行交易并使商品或劳务发生转移的场所.
济钢干熄焦工程为国家经贸委投资建设的节能示范工程,其仪表自动化控制选用日本横河μXL集散控制系统,在该套控制系统的软件编制过程中,力求使之运行在最佳状态,完成了三冲量
由数码印刷解决方案提供商EFI以及富士施乐联合主办的“把握数码技术,共创印刷新发展”数码印刷与数码打样在印刷行业的应用技术研讨会,在继广东站后,于2007年11月13日来到上海
助学联盟新里程 2009年9月8日,上海浦东,由远东助学联盟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国内知名印刷高校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菁英计划”隆重启动。
我们北方的印刷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印刷企业,由于配套环境的不完善,大家都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印刷+装订的模式很流行。
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很多印刷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形势.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是困境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企业也不例外。每每在这种时候,要利润还是要市场的
<正> 五四运动揭开了伟大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序幕,它具有彻底的显明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内容。帝国主义者感到恐慌,曾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加以破坏。现在把他们进行直接破坏的卑鄙勾当简单地叙述如下:
焊接质量是压力管道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控制过程 ,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就焊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 ,以确保工程质量 ,向用户交一个合格的工程
2008年10月8日.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奠基典礼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新厂预计于明年秋季建成投产.新厂建设项目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国家级印刷基地项目”。新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