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新曲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c6493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老家在苏北农村,家中的老宅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老宅最初仅是几间土草房,墙是用泥土和麦糠壳混合后砌成的,房顶是用麦秸铺盖的。房门很矮,大人们进屋都要低头。
  改革开放后,日子越过越好,父亲决定翻盖老宅。当时,我们全家齐上阵参与盖房,虽然辛苦,但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笑容。新建的老宅是红砖大瓦房,有主房四间,厢房三间,还有门楼和围墙。房子盖好那天,父亲和爷爷高兴地喝醉了。
  2016年,一场台风刮倒了一颗白杨,白杨压得老宅七零八落。父亲绕着老宅看了一圈,决定按照原址布局修复成四合院。维修计划得到镇里批准后,父亲立即请来施工队开始修建。为了防震,地基浇筑了地圈梁。原来的木头门换成漂亮的防盗门,木窗户换成了塑钢窗,灶台贴上了瓷砖,房间都铺上了地板砖。完工那天,父亲打电话告诉我说:“老宅这次修建工程质量能保证一百年。”
  百年大计是家人对老宅的共同期望。2018年初,堂哥來电话说:“镇里搞新农村建设,老宅要拆迁了。”爸爸接到电话,内心虽然不舍但还是坚定地说:“拆!不能给镇里添麻烦。”以后的一段时间,父亲一直在整理老宅里的旧物件,还拍了好多家人们在老宅生活的照片。
  如今,老宅已经拆除,新的农村小区正在建设。建好后的新农村小区会有路灯、下水管道、公共厕所、健身器材、停车场、公园、广场等等。从土草房到红砖瓦房、四合院,再到如今的新农村小区,这是乡村生活变迁的交响曲,也是乡村文明发展进步的交响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其他文献
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他老人家的思念。每每回忆起与父亲有关的点点滴滴,我们从来都不曾感到与他分离过。他的目光、他的笑容、他的声音总在眼前闪现,他对我们的严格让人终生难忘。  做好人,读好书  “做好人,读好书”,这是父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对我们最朴实的要求和愿望,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却浸透了父亲对儿女们最深沉的爱。  从小到大,父亲都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
人们经常看到,杨少华总是提着一个公文包,乐呵呵走在大街上,为有困难的人们四处奔波,谁也看不出他是直肠癌患者。杨少华不仅乐观,还乐于帮助别人。他说:“我的下半生就做两件事:一是养生保健,二是当一个志愿者帮助别人。”  杨少华1945年出生,1981年入党,2009年参加福建省厦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爱联盟劳模志愿队,担任联络员。劳模志愿队特别关心困难家庭子女的学习成長。2009年,杨少华建议志愿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本期特邀请上述五个经济特区党委书记,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谋划新时代新起点再出发。坚定信心 矢志奋斗  争创新时代中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本期特邀请上述五个经济特区党委书记,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谋划新时代新起点再出发。坚定信心 矢志奋斗  争创新时代中
深圳是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期间向中央提出建议、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决定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使命。在党中央和广东省委坚强领导下,深圳迅速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就来到深圳,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持改革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也是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同志诞辰120周年。  王尽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学习传承。 ——编 者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同志诞辰120周年。他的
谭鑫培是中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行內有“无腔不学谭”之说。生活中的谭鑫培不但戏演得好,而且足智多谋,在戏班中的人缘极好。  不满20岁时,谭鑫培便经常在京城的周边演出。一日,谭鑫培和剧班几十人在一村庄演完后,需要赶赴下一场演出。当时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逐渐变黑,众人疲惫不堪都不想赶路。  看到这个情形,谭鑫培担心如
代表作有专著《傅庚辰作品集》《傅庚辰谈音乐》,电影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照我去战斗》等,革命家诗词歌曲系列《大江歌》、大型声乐套曲《毛泽东之歌》《航天之歌》等。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国际音乐理事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  1948年3月,我的家乡、黑龙江双城县已经解放了,那时我还不到13周岁,在姐姐的影响下,我报考四野的东北音乐
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在地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前些年,3个孩子相继大学毕业,便随儿女一块到城里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可是,不管走到哪儿,我的根在农村,心系乡邻。每次回到村里,看到乡亲们一张张纯朴可爱的笑脸,一句句暖人心窝的话语,都倍感温暖。  我的老家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五联村,地处偏远山区,村子不大,20多户人家,这里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由于交通闭塞、思想文化落后、生活生产条件差等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感受最深的是看电影的变迁。  上世纪60年代,我生长在沂蒙山脚下的一个小乡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只有县城有一家电影院,各乡镇要看电影,只能请县里的流动放映队放映,每个村子一年能轮流放映一两场。每次听到放电影的消息都是乡亲们最开心的时刻。晚饭后,呼朋唤友自带板凳聚集到稻场看电影,跟过年一样热闹。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地雷战》《地道战》《英雄虎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