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指文字的书写艺术。各种文字中,只有汉字的书写成为一门奇异、独特、玄妙、高雅的艺术。
  文字是书法艺术赖以生成的基础。中国古代典籍中曾有仓颉造字的记载,但这毕竟是神话传说。众多的考古发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文字的产生来自社会生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汉字、使用汉字,并在书写中变改字体形态、运用新的书写工具、提高书写技艺,追求文字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从而使书法不仅成为一种技法,而且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从本期开始逐期刊出的“图说中国书法”,将为读者朋友图文并茂地勾画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轨迹。
   (编 者)
  
  【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他长了四只眼睛,两只眼睛仰观日月星辰的运行,两只眼睛俯察鸟兽虫鱼的踪迹,类物象形,创造了汉字。
  
  【祭祀狩猎牛骨卜辞】
  中国的文字出现很早。考古学家们发现,在出土的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我们祖先用来记载事物的刻画符号,应是原始形态的文字。最早的距今八九千年前的贾湖遗址也有若干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其中龟壳上有一刻画符号,论者认为是一个会意文字。中国文字的源头起于何时,尚待研究。但是,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则是大家确定无疑的共识。
  上古的先民很迷信,无论田猎、祭祀,还是征战、丰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占卜。龟长寿,古人将它看作灵物,称为“神龟”。出于对神灵的崇拜,就用龟甲(主要是腹甲)作占卜的工具。占卜时,先用火灼烤龟甲,使龟甲上出现裂纹,然后根据裂纹来判断吉凶。占卜完毕,将占卜的内容和结果以及应验情况都刻在龟甲上,作为“档案”留存。龟甲不足,有些也刻在兽骨(主要是牛胛骨)上。这些卜辞(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全称龟甲兽骨文字。
  河南省安阳市的小屯村,曾是殷商王朝的都城,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湮没,称为“殷墟”。1899年,人们从这里出土的龟甲兽骨片上发现了三四千年前的文字,所以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墟卜辞、占卜文字等。甲骨文以后在陕西、山西等周代遗址也有发现。目前已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约15万片。文字学家从中整理出的单个汉字近5000个,其中近2000个可以释读。这些卜辞,几乎涉及了殷商社会的王朝世系、天文气象、方圆地理、农牧渔猎以至生育死亡等各个领域,为我们揭开了中华文明史的光辉篇章。
  据专家考证,商代已有笔。甲骨文一般是先写后刻,也有直接刻上去的。因为是用尖利的工具刻写,所以文字多是由一些瘦硬峻峭的线条组成。线条大多是等粗的直线,锋芒毕露。字形以长方为主,注意均衡对称。布局上,有严密的,有疏落的,但大都是纵成行,横无列,字间行款,错落不齐。殷商王朝在今安阳殷墟存在了273年,甲骨文在它流传的过程中,因时期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它为后来的篆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但又不甚成熟的范型。
  《祭祀狩猎牛骨卜辞》是商代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34年~公元前1275年)刻在牛胛上的卜辞。
  甲骨文发现之后,书法家就把甲骨文引入书法创作,为书坛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集古诗句》是考古学家董作宾(1895年~1963年)的书法作品。他把一生都奉献给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
其他文献
考点1 事件的分类  例1 请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抛一石块,下落;  (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4)抛掷一枚硬币4次出现两次正面和两次反面;  (5)导体通电后,发热;  (6)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7)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