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在临床中的综合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在临床中运用的综合疗法是口服、外敷、灌肠,西药抗炎治疗急性盆腔炎。结果:本组病例中,痊愈35例(87.5%),好转5例(12.5%)。结论:灵活应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盆腔炎 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170
  近几年注意积累所治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治疗盆腔炎,灵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优势互补,比单纯中医治疗或单纯西医治疗效果都要确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盆腔炎患者40例,患者年龄25~50岁,其中经产妇20例,初产妇10例,无正常分娩、有人流史者10例。
  本组病人的临床表现有下腹疼痛,伴高热、寒战,以夜间为重,头痛、口渴、恶心、食欲不振、大便燥结、小便短少、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厚,脉滑数。查体: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38℃以上,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及跳痛明显。妇科检查:阴道充血,脓性分泌物增多,宫颈充血,宫颈举痛明显,穹隆有明显触痛,宫体有压痛,活动受限,宫体周围及双侧附件均有压痛。
  血象检查:血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根据上述病史、症状、体征和血象变化,即可做出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但应注意鉴别诊断。如果患者疼痛仅局限在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应考虑急性阑尾炎。如果患者尿试验阳性,后穹隆穿刺吸出的不是脓液而是不凝固的积血,则应考虑是异位妊娠。如果患者体温不甚高,腹痛急剧,应再进行B超检查,考虑急性卵巢囊肿蒂扭转。
  治疗方法: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必须及时,彻底,迅速诊断,迅速治疗。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的综合疗法是口服、外敷、灌肠,西药抗炎治疗。中药口服:清热解毒,祛湿化瘀,清营汤加减:犀角5g,生地15g,党参15g,麦冬15g,银花30g,连翘15g,丹参25g,丹皮10g,败酱草20g,红藤15g,生蒲黄10g,五灵脂15g,带下臭秽加黄柏、茵陈;腹胀满加厚朴、枳实;月经多不止,加地榆、马齿苋;身热不退加柴胡、生甘草;腹疼不减加元胡、川楝子;湿热蕴结加薏苡仁、冬瓜仁。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中药局部外敷,散瘀止痛:芒硝、大黄各30g,加醋调匀后外敷于下腹部,厚0.3cm,上盖塑料纸,每日1剂。中药灌肠,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当归3g,红花3g,牛膝6g,三棱3g,莪术3g,昆布5g,海藻3g,败酱草6g,双花6g,枳壳5g,夏枯草4g,上述药浓煎150ml,将药液温度加热至39~41℃,装入一次性吊桶,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进床沿,按静脉输液法,接好吊桶,排出气体,吊桶剪去针头,接细肛管,末端涂上少许润滑油,缓慢地从肛门直接插进直肠10~15cm,将药液缓慢滴入,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等灌完后,臥床休息,最少30分钟,治疗期间避免夫妻生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西药治疗:青霉素等抗生素加甲硝唑静滴,每日1次。
  病机分析:急性盆腔炎病因病机是分娩、流产或经期血室正开,邪毒乘时而犯,或因盆腔部、阴部手术操作不当,消毒不严,或因房事及个人卫生不洁,邪毒入侵,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与气血相博结,邪正相争,营卫不和,故高热,寒战;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故腹疼、头痛、任脉、带脉损伤,湿热下注,故带下量多,邪热瘀结,热伤津液,故口渴,大便燥结,小便短少;舌红、苔厚、脉滑数为邪热瘀结之象。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全身症状消失,腹痛消失,压痛、反跳痛消失,盆腔检查正常,血象正常;②好转:全身症状消失,腹痛减轻。
  结 果
  本组病例中,痊愈35例(87.5%),好转5例(12.5%)。
  讨 论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没有彻底治愈的,也可能转为慢性盆腔炎。慢性炎症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必须重视盆腔炎的防治。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不孕等病症中。《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入症状,发作有时。”此症状描述似是有关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最早记载。其后《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瘀血留滞作瘀,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病矣”。以上论述与盆腔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点相似。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中,将盆腔炎作为中西医通用名。本组病例中都有高热烦躁,日轻夜重,神昏,口渴等热入营血的症状。故治疗时,应首先清营凉血散瘀,用清营汤加减治之。犀角、生地清营凉血,玄参、麦冬益阴清热,银花、连翘解毒以透邪热,丹参活血以清瘀热,丹皮凉血化瘀;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生蒲黄、五灵脂化瘀解毒止痛。配以中药外敷。灌肠方中莪术、三棱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化瘀止血的作用;当归补血活血;夏枯草散瘀结;枳壳有散结,消滞之功效;昆布、海藻有消痰,软坚利水功效。
  三棱水煎剂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的趋势,降低全血黏度;莪术有效成分温郁金挥发油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诸药合用,具有和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功效。中药保留灌肠主要通过肠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经直肠给药,因药物无需经过肝肠循环,在较短时间内直接渗透到盆腔组织,有步骤地将邪热逐出,提高了疗效,再加西药消炎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应运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中医治疗或单纯西医治疗效果都要好,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正> 6. Biǎosh&#236;y&#237;w&#232;n hu&#242;xuǎnz&#233;de “&#215;b&#249;&#215;”(&#215;不&#215;), zhōngjiān jiāduǎnh&#233;ng“-”. L&#236;r&#250;: q&#249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观察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天有效率为64%,7天有效率为32%,无效率
<正> h&#224;nyǔpīny&#237;n fāng’ān 汉语拼音方案h&#224;nz&#236;jiǎnhu&#224;汉字简化tuīguǎng pǔtōnghu&#224;gōngzu&#242;w&#233;nji&#224;n 推广普通话工作
摘 要 目的:术前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难易程度,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的发生,以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中转开腹患者术前原始超声检查报告和手术情况。结果:16例中转开腹的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呼吸移动度差,胆囊壁增厚,胆囊壁显示不完整,胆囊积液,胆囊萎缩等困难指标。结论:术前超声检查如果发现具有2种或2种以上困难指标,提示外科医生手术较困难,需综合考虑是否行LC
患者,23岁,以“下腹痛6天”为主诉,于2008年11月20日入院。平素月经周期规则,30天,经期3—5天,末次月经2008年10月20日。入院前6天患者无诱因出现持续性下腹胀痛,伴肛门坠胀感,无阴道
<正> M&#237;ngc&#237;sh&#236;biǎosh&#236;r&#233;n hu&#242;sh&#236;w&#249;de c&#237;,yǒu dānyīnji&#233;de,yǒu duōyīnji&#233;de,d&#224;duōsh&#249;sh&#236;
2009年2月12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整
<正> 教育部最近召开了全国师范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座谈会,提出三五年内在全国师范学校基本普及普通话。现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等师范学校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工作的
在“2007年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研讨会”上,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大成介绍了CDMA2000 1x EV-DO规划特点,并探讨了CDMA2000 1X EV-DO建设策略。杨大成指出,中国联通在进行1x EV
<正> 湖北省文字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局联合召开的全省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于3月23日在武昌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华中师范学院、武汉师范学院、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