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心理社团发展中的困难和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心理社团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推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心理社团的发展和日益壮大,社团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也日益显著。如何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及时解决心理社团发展中出现的困难,是提高心理社团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心理社团;发展;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袁萌(1981-),男,江苏常州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助教。(北京 102206)徐桂(1981-)女,北京人,北京市第四十一中,中学二级教师。(北京 10003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9-0163-0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新形势下对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对高校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以及大学生对自我心理状况的探索需求,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望度也越来越高。目前,高校心理社团已然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股中坚力量。当下,随着心理社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其作用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而随之出现的社团问题也渐渐尖锐化和突出化。
  一、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
  1.管理松散,纪律性不强
  这个问题是学生社团普遍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心理社团严格来说,是以热爱本校,喜欢心理学的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也可以理解为:学生社团是经学校批准注册的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学生团体。心理社团是以对心理学的兴趣、爱好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社团。社团由于是学生自发组建的团体,其纪律性、组织性、管理性相对于学生组织而言,较为薄弱。社团内部,没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分工细则,致使很多部门无法有条理地完成自己的部门工作,导致社团的工作效率不高。
  2.无自主意识,缺乏独立开展活动能力
  心理社团其指导老师大多都为高校心理专职老师。由于心理社团带有其独特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其指导者大多为高校专职心理老师,而非其他学生社团没有或者仅仅是挂名指导老师。致使指导老师的意见在社团活动的主导意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心理社团对指导老师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以及社团自身的自我领导和决策意识的匮乏。从而导致社团活动的开展相对被动,活动大多以指导老师要求为主,以指导老师的目的为前提,缺乏其应有的独立性、自主性。
  3.难以有效地调动社团成员积极性
  学生选择加入心理社团,其初衷是希望了解自我内心世界,有效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并且可以学以致用,帮助身边的同学走出困境。然而,心理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出现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组织能力,导致活动的开展逐渐倾向单一化、简单化、理论化,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和兴趣逐渐消退,由此带来前来参加活动的新成员人数逐渐减少的问题,最后造成心理社团活动组织困难、参加人数稀少的局面。
  4.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反馈体制
  目前高校的心理社团没有为社团内部制定监督和反馈体制,尚且无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策划活动模式,致使无法保证社团工作以及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无法保障其工作力度,导致社团活动专业性、趣味性和吸引力逐渐下降。社团管理层缺乏对举办活动的总结,认识不到自身管理和组织上的不足,从而造成不能很好的解决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时,社团负责人更多的关注自己在任期间的活动开展情况,忽略了對下一任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心理社团的活动缺乏延续性,社团凝聚力不强,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较弱等问题。
  5.学术性社团性质难以突显
  心理社团应该是一个以学习、研究心理学为主的学术性学生社团。但由于高校赋予心理社团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普及心理知识的任务,使得高校的心理社团承担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组织、筹划活动等工作,直接占用了社团成员自发性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社团活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社团成员的学习性。与此同时,在社团成员向校内师生普及心理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抓住时机,很好的引导社团成员在这个过程中的自发学习,以及调动社团成员活动的积极性,没能达到预期的社团同步学习、发展的目标。在社团内没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导致社团成员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一知半解,生活心理技巧了解匮乏,对朋辈咨询技术知之甚少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心理社团的学术性未能充分的体现出来,而是忙碌于一般的事物工作之中。
  二、应对措施
  从上述问题的出现,不难看出,在当今高校心理社团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仍然存在着很多阻碍社团发展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些已出现的问题,以下一些对策加以解决。
  1.确定具体的规章制度
  明确社团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制定规范化、细致化的奖惩条例是心理社团由松散学生社团过渡到严谨的学生组织社团的必备条件。构建从上到下的层次分明的管理结构,从社长到各部门管理者,依次分级,组建合理的管理层,各管理者明确本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所在。
  2.制定社团发展规划
  社团之所以缺乏自主意识,缺乏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归其根本,在于社团其自身缺乏长远发展目标。作为一个心理社团,其发展的目标在于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并对其社团成员有着深层次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而在达到这样的目标之前,需要社团一代代成员坚持不懈的贯彻此思想,并坚定的执行下去。这就要求社团成员对社团的发展目标和社团的发展意义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有目标,才会自发地、自主地为完成目标而进行和开展活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将社团的发展当己任,能动的去完成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开展的活动。
  3.打造精品活动
  要保障社团活动正常的开展,就要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增强活动的丰富性。而打造心理社团的精品活动,可以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同时促进了心理社团的良性发展。通过打造有特色、有影响、高品质的特色品牌活动,不但可以提高社团成员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范围;还能充分调动社团积极性以及提升社团成员的关注度和兴趣度。通过对社团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锻炼,管理层将遵循社团发展目标,自主开展社团活动,提高品牌活动质量。从学生的角度和观点开展活动,使活动内容以及方式贴近学生,社团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将随之而提升。
  4.制定详实的监督、反馈制度及配套体制
  心理社团的监督制度,是保障社团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有力保障。监督、反馈制度和体制的建立,能有效的杜绝社团活动开展不力,社团工作效率低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社团的决策力,使社团的运作条理化,机制畅通化,更好地发挥社团资源,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在保障社团工作实力的同时,社团管理层应明确工作目的,加强工作反思,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在总结之中查找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工作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总结的过程,也是下一任社团管理者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接班人的培养。既进行了人才的储备,也提高了社团的凝聚力,达到了锻炼老成员,培养新成员的目的。
  5.学以自用,助人自助
  重视和强调学术性在心理社团的地位。提倡社团成员自主、能动的学习心理学知识。在向高校普及和推广心理学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在社团内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发生的现象相结合,采用以生活现象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推广理念,让社团成员能从熟知的生活现象中了解、学习到心理学知识。同时,分析现象,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应对方式,在社团成员遇到类似现象的时候,可以有效的运用在社团中所学的技巧予以解决。社团成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能提高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丰富心理学理论知识,还可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并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达到帮助他人,助人自助的目的。将社团成员自主学习和帮助推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满足了心理社团学术性社团的性质,也促进了社团成员的自我成长,同时,也能够达到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的效果。
  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加强心理社团的自身建设,正视自身产生的问题,科学化的解决问题,使问题的出现成为社团进步的契机。心理社团必定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股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军,陈庆.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0(5):27-28.
  [2]罗开元.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3,(7):84.
  [3]钱雅文.论高校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8,(20):167,169.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摘要:毕业设计是成人高等教育全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各专业培养人才基本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讨论从毕业设计选题、时间安排、指导方式、管理等方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  作者简介:李明江(1975-),男,土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培养学生“知行统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等的不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应有差异化的培养路径,实验教学亦应与此目标相吻合,在实践中通过改革理论教学体系、修订实验教学计划、修正实验教学类型、完善实验室管理模式等措施,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验;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叶志(1977-),男,江西玉山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自动化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又是实践教学的重心。针对非线性系统数学工具的高深和不足,课题组从教学大纲要求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验证性和综合性课程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引入MATLAB/Simulink,为进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为自动化基础知识教学和
期刊
摘要: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阶段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随着电站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前落后的教学环境和实验平台已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实习的要求。出于电厂安全生产和运行的考虑,为期一周的学生生产现场实习也只能达到初步认识和了解电力生产过程、电厂主要设备及运行、电厂控制系统应用等情况的目的。因此,结合在电力生产现场为期一周的实习认识,依托学科实验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不仅使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构成进行分析,结合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培养目标,改变原有单一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目标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目标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陈静(1982-),女,山东郯城人,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郭惟嘉(1957-),男,
期刊
摘要: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环节分析研究,提出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为改革目标,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程编写、实验内容考核和增加实验学时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为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李春叶(1975-),女,山西永济人,太原理工大学电气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生在享受高科技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深刻剖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其网络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作者简介:邹联付(1973-),男,湖南新化人,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洛桑成来(1984-),
期刊
摘要:学生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学生工作;大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杨东华(1969-),男,云南江川人,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曲翔(1978-),男,山东烟台人,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团委书记,助教。(广东广州510275)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网络素养提升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根本,它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基于对网络素养内涵的界定,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最高目标,并提出了构置特定教育对象的教育实施方案、构筑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法制环境、构建网上与网下联动的合力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素养;法制;自律;他律  作者簡介:孙伟(1976-),男,江苏睢宁人,江苏
期刊
摘要: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考虑到师范院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经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实验  作者简介:郭彩霞(1979-),女,河南虞城人,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史水娥(197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