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PLC-QTOF-MS及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肾毒性机制

来源 :中国药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分析分离鉴定雷公藤多苷片中主要化学成分,并以此为物质基础构建雷公藤多苷成分-肾毒性靶点网络,探讨其肾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雷公藤多苷片的HPLC-QTOF-MS色谱条件,同时检索文献建立雷公藤化学成分库,并通过比对对成分进行鉴定.检索GeneCards和Drugbank等数据库查询肾毒性相关靶点,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各成分的靶点,然后取两者交集获得雷公藤多苷片成分及相关肾毒性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多苷成分-肾毒性靶点网络.结果:HPLC-QTOF-MS分析共分离到64个色谱峰,通过比对鉴定了55个峰,其中28个峰存在同分异构体,将所所有成分包括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共计114个作为雷公藤多苷片的化学成分库.从数据库中筛选肾毒性相关靶点626个,经比对共得到79个成分,涉及89个肾毒性靶点.其中生物碱成分49个,涉及59个肾毒性靶点,三萜类成分19个,涉及60个肾毒性靶点,二萜类成分11个,涉及51个肾毒性靶点.出现频次最高的几个靶标为组织蛋白酶D(50次)、腺苷A1受体(43次)、cyclin-dependent kinase 2(41次).这些靶点涉及50条通路与肾毒性的产生密切相关,涉及基因数最多的通路有肿瘤信号通路、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钙离子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通过HPLC-QTOF-MS分析和网络药理学关联研究初步确定了雷公藤多苷中的主要成分及致肾脏毒性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HPLC方法对异嗪皮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以4-羟基香豆素为内标,通过HPLC检测血浆样品和各组织样品中的药物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
目的:研究漏芦乙醇提取物调控E2F1的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活性、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50,100,150μg·ml-1浓度的漏芦提取物处理甲状腺癌细胞SW579,噻唑蓝(MTT)和
目的:对价格昂贵的抗肿瘤药曲妥珠单抗进行精细化管理,以节约医疗资源.方法:设计曲妥珠单抗结余药品管理软件,登记我院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患者信息,建立曲妥珠单抗结余药品使用
目的:预测人参配伍石菖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在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人参和石菖蒲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AD的靶基因,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