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履行教师培育职责的调查与反思——基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来源 :中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履行教师培育职责的现状,本文通过调查的方式,就某高校外国语学院教师对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等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2%的教师对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满意度偏低,42%的教师对晋升机会不满意,34%的教师对学校尊师重教氛围的评价偏低,14%的教师对个人发展满意度偏低,12%的教师对工作环境不满意.由此可见,加强绩效工资、津贴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基层管理组织的服务意识,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继续教育,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其他文献
大气温室气体柱浓度地基遥感观测是碳监测卫星验证和校正的有效手段,目前主要依赖于昂贵且移动困难的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20/125 HR)。采用便携式较低光谱分辨率(0.5cm~(-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EM27/SUN)进行温室气体柱浓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便捷手段。EM27/SUN通过自带的太阳跟踪器记录太阳直射辐射光谱,根据温室气体在短波红外波段存在明显吸收线的原理,利用非线
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复杂、人地矛盾突出,走廊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给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借助遥感、地理信息和情景模拟方法,从风险源危险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受体损失度三方面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结合惯性发展、投资优先和和谐发展三种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对廊道2015~2030年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巴经济走廊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北部
随着我国遥感技术迅速的发展,国产系列卫星数据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在湿地遥感监测方面,湿地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遥感估算研究是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研究问题,我国自主研制的高分(GF)系列卫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资源监测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基于GF-1卫星的若尔盖高寒沼泽湿地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密度估算方法,通过选取GF-1遥感数据单波段信息,计算植被指数信息、纹理特征、地形特征等27个遥感因子,
探究全国大气气溶胶分布及变化特征,准确了解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对研究大气环境污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对2008~2016年的MODIS MAIAC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