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导航三维超声造影评估肝癌消融安全边界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虚拟导航三维超声造影(VNA-3D-CEUS)评估肝癌消融范围和安全边界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VNA-3D-CEUS对51例肝癌患者共61个病灶进行消融范围及安全边界测量评估。以增强MRI为金标准,先评价VNA-3D-CEUS判断消融是否完全的准确性,再按消融灶在三维空间上与原病灶的关系,将病灶分为3组:A组,肿瘤消融完全,且能达到5 mm安全边界;B组,肿瘤消融完全,但未能达到5 mm安全边界;C组,肿瘤消融不完全。通过随访观察消融是否达到安全边界与肿瘤局部进展的关系。结果 VNA-3D-CEUS的操作成功率为78.7% (48/61),判断肿瘤是否消融完全的符合率为100% (40/40) ;A组和B组肿瘤局部进展分别为0/26和2/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肿瘤局部进展与消融是否达到安全边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1.000,P<0.001)。结论 VNA-3D-CEUS有望成为客观、全面、准确评估肝癌消融范围及安全边界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超声斑点追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为超声成像过程中入射超声波与心肌组织之间发生散射、反射等作用而在图像上形成"斑点"回声,心肌组织中含有众多均匀分布的斑点回声,也称为自然声学标志,每个斑点的大小约为20~40像素,其位置随着心肌的运动而发生改变,通过追踪这些与心肌组织同步运动的自然声学标志可以获得心动周期中心肌组织的运动信息[1].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勾画出感兴趣区心肌节段后,室壁运动追
期刊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高血压病的进程中,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1],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对于及时预防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是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公认的指标[2-3],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下移距离,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构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
期刊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初期即可引起肾小动脉痉挛、肾血流量降低等肾损害的早期改变[1]。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规律,联合实验室敏感指标血清胱抑素C(serumcystatin C,Scys C),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期刊
患儿男,7岁。因尿频1个月余来院就诊。尿常规检查偶见镜下血尿。超声检查:膀胱充盈良好,右后侧壁距右侧输尿管开口约3.9 cm处可见一大小约为1.3 cm×0.7 cm略高回声结构,游离缘尚规则,基底部较宽,内部回声呈外低内强、尚均匀,该结构仅局限于膀胱黏膜层内,该位置黏膜回声不完整,但与膀胱壁肌层分界尚清晰,彩色多普勒示该结构基底部膀胱壁内见一细小条索状血流信号(图1),无分支血管进入其内,膀胱其
期刊
患者男,22岁,因间断发热5月,憋喘1月,加重1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100次/min,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双肺可闻及散在细湿哕音,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0.3 cm,搏动增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高调乐性叹气样递减型全舒张期杂音,向胸骨左缘传导,心尖部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递减型杂音伴
期刊
目的 构建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旨在使左室舒张功能评价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合理规范,评判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方法 应用Macromedia Flash Professional为开发工具,以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2009年颁布的诊断指南为规范蓝本,构建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辅助评价系统软件,通过临床测试和应用对系统进行修正和完善.结果 辅助评价系统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步进行,
桥本甲状腺炎(HT)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甲状腺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滤泡上皮破坏为病理基础,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近年来已成为HT临床诊断的金标准[1-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HT不同细胞学亚型的超声表现,为超声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期刊
分析经术前多普勒检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超声血流参数与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其是否能为临床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资料与方法2010年4-9月经病理证实的47例PTC患者,男18例,女29例。年龄24~76岁,平均(42.5±12.7)岁。
期刊
患者男,87岁.发现左侧面颊部包块2周,无疼痛,咀嚼食物时略感不适.体格检查:肿块位于咀嚼肌前缘,质地软,境界欠清晰,按压无疼痛.超声检查:左侧面颊部可见一大小3.0cm×2.6 cm×1.8 cm的团块状低、弱回声,形态不规则,可见包膜,境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条状高回声分隔,肿块周边见少许中等回声,与同侧腮腺实质回声类似,且相连续(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其内少许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
期刊
患者女,48岁.因腹痛1d,突发晕厥半小时冶院,其间患者腹痛剧烈,伴恶心头晕.查体:脉搏100次/min,血压70/35mm Hg(1 mm Hg=0 133 kPa),急性病容,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全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无外伤史,无停经史,有高血压病史.白细胞19.4×109/L,红细胞2.79×1012/L,血红蛋白80 g/L,血小板278×109/L.超声检查:脾门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