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近日,武汉市官方数据显示,全市仅2014年在建工程超过一万个,工程总投资3500亿元以上,这组数据非常明确的显示了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速度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各个城市大发展的进程,工程建设的数量与规模都在不断加大,这些建设项目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噪音扬尘污染、生态环境卫生、施工安全生产、流动人口管理等,这些问题不仅是民生关注的重点,也是城建管理难题。
因此,建设施工单位如何让建筑工地做到“绿色、节能、人文、经济”,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建筑行业本来受到劳动力人群密集,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目前我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所承建工程更具有单体工程规模大,施工场地窄、工程周期长、标准无法统一等特点,这个问题就更显迫切。
作为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承接工程不断增多,务工人员需求加大,“劳务荒”日益明显,受制供求关系,出现了工价高,人难管的现象。按照地方文明施工结合企业内部规定,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在临建规划和搭设上要从绿色环保、安全舒适、人文和谐的角度出度,结合现场情况,配置办公室、宿舍、会议室、医务室、娱乐室、阅览室、食堂、卫生间、澡堂、洗衣房、锅炉房等相关的工作生活娱乐场所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满足员工需求。甚至有些项目处于多方因素考虑来体现自身“特色”,在临建上加以升级,添加了一些如健身区、放映室、网吧、银行、邮局、超市等公益性场所,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来营造温馨氛围,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但是这庞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如何实现正常高效运转,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许多项目由于未跟上现发展形势,存在后勤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业务水平不高,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从头管到脚,管理跟不上的被动局面,在管理不到位的同时来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增加管理人员不是最终解决办法。我认为,后勤管理要突破瓶颈,需要转型来解决,转型方向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工地物业管理”这种托管模式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所謂“工地物业模式”就是根据建筑工地特点,结合行业文明施工要求,借鉴户区物业管理做法,就现场实际情况对卫生保洁、安保消防、人员住宿、食堂餐饮、绿色环保、公益性场所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实行专业系统化管理,通过面向社会招标,让有资质有实力,附合项目条件的物业管理公司加入到建筑工地物业管理行列中,以此提升建筑工地的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从而走上工地物管化轨道,满足项目需求。
我们所需要工地物业管理可与户区物业管理有所借鉴但又具有工地特点。从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大方向入手,围绕施工,保障生产,服务于项目,使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生活设施使用便捷,整个体系运转正常,达到环境良好,和谐人文的目的。对于其体系的构建,我的想法大体如下:
一、清晰的管理框架。组建工地物业管理机构,成立事务接待处,下设保安组、保洁组、炊事组、水电维修组和绿化组、会务服务组等相关的服务部门,职责明确,流程顺畅,人员充足,服务细致,保证场内公共设施正常使用,日常保障及时到位。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形成工作常态化,满足项目所需,同时与项目直管部门综合办公室保持常态对接和良好的沟通。
二、健全的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项目部物业管理实施细则、文明施工保证措施、保卫日常工作制度、车辆出入登记制度、消防安全保证措施、生活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区域环境维护措施、宿舍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规定、公共设施管理制度,会务服务接待制度等。将物业管理所涉及到的各个部位与环节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规范,形成一个先定标准,后抓落实,过程监管,制度固化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物业化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有效运行,形成专业化管理模式。
三、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分工:
1、事务接待处主要是与项目保持对接,接待和处理员工的一些诉求,协调各组之间关系,同时负责务工人员入住,根据项目要求和分包单位需求合理调配宿舍,对入住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办理宿舍物品移交手续,进行入住交底,定期配合项目安全部、器材部、综合办等部门进行综合检查,规范生活区、宿舍管理。最终能够实现拎包入住,半军事化管理。
2、保安组主要是负责现场安保,防火防盗,人员车辆进出,突发事件处理,暂住人口管理,外部安保对接等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让队员熟知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有序,外部衔接畅通,资料收集齐全,监控操作熟练,服务意识到位,形成一个管理规范的工地现场。
3、保洁组负责场内的日常卫生环境,包括公共区域、办公室、宿舍、会议室、卫生间、浴室、盥洗室和娱乐室等合同所约定的卫生区域,做到垃圾及时清理,制定消毒,定期防虫灭鼠,做到定人定区域定时段定标准,进行专人监管,实行签字考核制度,遇到重大活动、检查及时调配人员提供一些相应保洁服务。
4、炊事组负责项目部全体员工的日常就餐及客餐的准备,要求所有炊事员执证上岗,把好食品采购,食品安全关,制订饮食卫生标准,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不断更新变换菜品,满足就餐人员需求,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5、维修组负责现场生活水电的正常使用,及时更换,维修出现故障的设备和电器,保证使用正常化,做好水电统计,保证热水的及时供应,同时不定期加强巡视,消除用电隐患,为项目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6、绿化组主要负责对项目部的绿化区域花草树木的移种、养护,除草、剪枝、施肥及水系的维护与管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心情得到愉悦,营造合谐氛围。
7、会务服务组主要负责会议室环境卫生,物品保管,会务视频音响调试,桌椅、资料、水果的摆放,会场茶水的定时提供,满足开会的各项要求,提供细微周到的服务,为入会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开会场所。
随着工地管理要求的提升,户区物业管理这种专业化、成熟化的托管模式必将引入建筑工地。目前有些地方建管部门,比如成都市等已开始有所认识并出台相关规定,正着手推行实施。随着此举的推广和引用,建筑工地“脏、乱、差”的局面将会逐步扭转。
建筑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革新的行业,谁走在管理的前头谁就会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我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到工地物业管理与文明施工相结合,认真改善项目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营造良好施工、生活氛围,提供贴心服务,才能让广大员工、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找到一种归宿感,才会更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提升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近日,武汉市官方数据显示,全市仅2014年在建工程超过一万个,工程总投资3500亿元以上,这组数据非常明确的显示了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速度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各个城市大发展的进程,工程建设的数量与规模都在不断加大,这些建设项目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噪音扬尘污染、生态环境卫生、施工安全生产、流动人口管理等,这些问题不仅是民生关注的重点,也是城建管理难题。
因此,建设施工单位如何让建筑工地做到“绿色、节能、人文、经济”,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建筑行业本来受到劳动力人群密集,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目前我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所承建工程更具有单体工程规模大,施工场地窄、工程周期长、标准无法统一等特点,这个问题就更显迫切。
作为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承接工程不断增多,务工人员需求加大,“劳务荒”日益明显,受制供求关系,出现了工价高,人难管的现象。按照地方文明施工结合企业内部规定,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在临建规划和搭设上要从绿色环保、安全舒适、人文和谐的角度出度,结合现场情况,配置办公室、宿舍、会议室、医务室、娱乐室、阅览室、食堂、卫生间、澡堂、洗衣房、锅炉房等相关的工作生活娱乐场所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满足员工需求。甚至有些项目处于多方因素考虑来体现自身“特色”,在临建上加以升级,添加了一些如健身区、放映室、网吧、银行、邮局、超市等公益性场所,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来营造温馨氛围,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但是这庞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如何实现正常高效运转,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许多项目由于未跟上现发展形势,存在后勤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业务水平不高,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从头管到脚,管理跟不上的被动局面,在管理不到位的同时来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增加管理人员不是最终解决办法。我认为,后勤管理要突破瓶颈,需要转型来解决,转型方向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工地物业管理”这种托管模式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所謂“工地物业模式”就是根据建筑工地特点,结合行业文明施工要求,借鉴户区物业管理做法,就现场实际情况对卫生保洁、安保消防、人员住宿、食堂餐饮、绿色环保、公益性场所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实行专业系统化管理,通过面向社会招标,让有资质有实力,附合项目条件的物业管理公司加入到建筑工地物业管理行列中,以此提升建筑工地的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从而走上工地物管化轨道,满足项目需求。
我们所需要工地物业管理可与户区物业管理有所借鉴但又具有工地特点。从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大方向入手,围绕施工,保障生产,服务于项目,使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生活设施使用便捷,整个体系运转正常,达到环境良好,和谐人文的目的。对于其体系的构建,我的想法大体如下:
一、清晰的管理框架。组建工地物业管理机构,成立事务接待处,下设保安组、保洁组、炊事组、水电维修组和绿化组、会务服务组等相关的服务部门,职责明确,流程顺畅,人员充足,服务细致,保证场内公共设施正常使用,日常保障及时到位。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形成工作常态化,满足项目所需,同时与项目直管部门综合办公室保持常态对接和良好的沟通。
二、健全的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项目部物业管理实施细则、文明施工保证措施、保卫日常工作制度、车辆出入登记制度、消防安全保证措施、生活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区域环境维护措施、宿舍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规定、公共设施管理制度,会务服务接待制度等。将物业管理所涉及到的各个部位与环节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规范,形成一个先定标准,后抓落实,过程监管,制度固化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物业化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有效运行,形成专业化管理模式。
三、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分工:
1、事务接待处主要是与项目保持对接,接待和处理员工的一些诉求,协调各组之间关系,同时负责务工人员入住,根据项目要求和分包单位需求合理调配宿舍,对入住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办理宿舍物品移交手续,进行入住交底,定期配合项目安全部、器材部、综合办等部门进行综合检查,规范生活区、宿舍管理。最终能够实现拎包入住,半军事化管理。
2、保安组主要是负责现场安保,防火防盗,人员车辆进出,突发事件处理,暂住人口管理,外部安保对接等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让队员熟知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有序,外部衔接畅通,资料收集齐全,监控操作熟练,服务意识到位,形成一个管理规范的工地现场。
3、保洁组负责场内的日常卫生环境,包括公共区域、办公室、宿舍、会议室、卫生间、浴室、盥洗室和娱乐室等合同所约定的卫生区域,做到垃圾及时清理,制定消毒,定期防虫灭鼠,做到定人定区域定时段定标准,进行专人监管,实行签字考核制度,遇到重大活动、检查及时调配人员提供一些相应保洁服务。
4、炊事组负责项目部全体员工的日常就餐及客餐的准备,要求所有炊事员执证上岗,把好食品采购,食品安全关,制订饮食卫生标准,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不断更新变换菜品,满足就餐人员需求,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5、维修组负责现场生活水电的正常使用,及时更换,维修出现故障的设备和电器,保证使用正常化,做好水电统计,保证热水的及时供应,同时不定期加强巡视,消除用电隐患,为项目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6、绿化组主要负责对项目部的绿化区域花草树木的移种、养护,除草、剪枝、施肥及水系的维护与管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心情得到愉悦,营造合谐氛围。
7、会务服务组主要负责会议室环境卫生,物品保管,会务视频音响调试,桌椅、资料、水果的摆放,会场茶水的定时提供,满足开会的各项要求,提供细微周到的服务,为入会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开会场所。
随着工地管理要求的提升,户区物业管理这种专业化、成熟化的托管模式必将引入建筑工地。目前有些地方建管部门,比如成都市等已开始有所认识并出台相关规定,正着手推行实施。随着此举的推广和引用,建筑工地“脏、乱、差”的局面将会逐步扭转。
建筑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革新的行业,谁走在管理的前头谁就会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我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到工地物业管理与文明施工相结合,认真改善项目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营造良好施工、生活氛围,提供贴心服务,才能让广大员工、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找到一种归宿感,才会更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提升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