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外文,很不好”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4年11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的杨立三,就制造高级香烟问题给华东财经委员会主任曾山等人写了一封信。信中第一段话说道:“毛主席告我说,现在做的纸烟质量总比外国人制造的要差,要拿点好烟招待外宾,纸烟二面没有中国字,都是外文,很不好。要搞一种较好的烟出来,不用一个外国字。”
  毛泽东的这个嘱托,看起来似乎只关涉香烟质量及其商标文字,但其背后却隐含有值得体会的意思。第一层意思,倡导要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品牌,堂堂正正地写上中文标识。第二层意思,当时我们招待外宾的香烟,居然两面都没有中国字,这多少让人感到与新中国的形象和地位很不相符。
  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关涉中国形象,有碍民族自尊和自信的事情,却仍屡屡发生。按照我国相关规定,从国外进口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有完全的中文标识、检验检疫标志等。但实际执行情况,却远非如此,即使面向中国市场生产的商品,竟然也有不少全是外文商标,有的甚至连说明书上也看不到中文的片言只字。更让人感叹的是,许多本来是中国人生产供中国人消费的商品,也都难觅中文踪影。笔者有意通过因特网检索相关话题,结果发现,有关“国产玩具喜欢穿‘洋外套’”、“中国制造,英文标识”、“商场还要考消费者英语”、“质疑打火机说明书为何无中文”、“只有英文说明且无明确标志,存在安全隐患”等等类似的报道满目皆是;因为没有“中文说明”导致看不懂,而在网上发信“求助”者不胜枚举。
  出现这种让人无奈的现象,自然与厂家、商家为利益驱动有关。但仔细一想,这种驱动从根本上还是来自于社会上的一些不正常的认识和心理,说到底还是那种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的认识和心理在作怪。结果就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印有中文商标的衣服可能没人感兴趣,而一旦用外文商标,价格可以提高几倍,还确有相当一些顾客乐于“前赴后继”地掏钱购买。即使一些用中文标识的商标,也有一股刻意标新立异的命名之风,其名称既不能用中文来解释,也无法用外文去说通,如果硬要套用英文意译,其含义更是莫名其妙。种种“洋泾浜”式的命名,削弱了我们民族固有的语言文化特色,暴露出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悖离心态。
  这种现象似乎与一些传媒的导向也有关系。比如,一些媒体任意使用英语,公共建筑上随处使用永久性英语标志,在中国召开的学术会议也强求一律用英语交流等等。语言专家把此类现象统称为“滥用英语”,即在不需要使用英语的场合完全使用英语或混杂使用英语。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如何呢?仅举一例说明。用WTO代替汉语已有的词语“世贸组织”,包括许许多多的国际组织,都用“W什么O”呼之,果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工人、农民不懂,许多学过英文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准确理解。因此,这种做法实际上造成了语言交际功能的下降。
  面对今天的世界,中文的表现力是不是真的不够了呢?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这样认为。中国语言文字是5000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正如钱伟长所说:“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中国语言文字的超时空性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00年前的英文,今人已很难读懂;500年前的拉丁文,只剩下字母和药名;而中国语言文字几千年都延续下来了,今天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还可基本读懂古代文章。美国学者威廉·麦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认为,几乎欧亚大陆上所有的文字都起源于古埃及的一种庶民体文字,基督教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文字都包括在内。只有中国文明的文字是独立起源的。单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语言文字就值得骄傲。
  也有人认为,用英语代替汉语是同国际“接轨”的需要。而实际上,同国际“接轨”并不是什么东西都需要去“接轨”、都能够“接轨”的,即使有些东西需要也能够“接轨”的,也不能成为将外语“凌驾”于母语之上的理由。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面对英语的“语言霸权”,都以立法形式保护本国官方语言文字在大众传媒和公共领域的使用和主权地位,德、法、俄、意等国都是如此。法国规定公共服务部门使用法语以限制外来词的使用,所有产品必须用法语商标,任何违反规定的个人或集体都将被处以罚款;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可见,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标志。人们在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时,总是要维护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
  对外国名牌“情有独钟”的表象下,掩盖的其实是一种弱势心理,在强国面前,底气不足,自觉矮人一头,看不起本国的产品。这种“不自信”“不自爱”与我们积极倡导的“自主创新”理念是不协调的,这本身已经构成了打造我国自主品牌战略时一道无形的屏障。事实上,“中国制造”在国外已经得到公认,受到很多外国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一切以“外来的”为所谓“时尚”“品位”或“潮流”,那就不仅仅是语言问题,长此以往,在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上就打了折扣。这绝不是小题大做,它事关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对待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未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纸烟二面没有中国字,都是外文,很不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奋斗了一生的毛泽东,在讲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是值得我们体会的。仔细掂量这句话,尤其是“要搞一种较好的烟出来,不用一个外国字”,可谓掷地有声。如今,我们在积极倡导产品自主创新的同时,是不是也应当积极倡导理直气壮地使用中文标识?
  
   本文原载于《党的文献》2006年第5期
   (通讯地址:1000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其他文献
滇东南  一个生长野芭蕉的地方  也生长着大锡    都龙我神往之所  大锡我梦中的尤物  我终于见到你了  嵌入眼帘的  不是耀眼的银白  而是一个见天的流程    大锡深藏  老君山系的皱纹  数十台挖掘机  轰鸣着地层的遮蔽    一种残忍的爱  揭开红益头  矿砂一群灰姑娘  踏上远嫁的旅程  设定的程序  从入口进入传动的水道  车间工人畅通的使者  护送千军万马急行军  化学药品分解 
期刊
还在十九世纪  那双巨大的魔爪  便随同贪婪的目光  伸向黄海之滨  欲掐死一表带水的邻邦  它残忍地制造血腥  在异国的天空下  留下深重灾难    它骄横地张大血口  欲鲸吞一个民族  这种痴心妄想  终究变成梦呓    狮子在危难时刻  惊醒狂怒  谁甘心被蹂躏  谁宁愿做牛马  战马嘶鸣  黄河咆哮  一个倔强的民族  从此将愤懑写成铿锵的宣言    民族大义的旗帜  从此在炮火下高扬  
期刊
一阵风吹走了冬的阴霾。迎来了艳阳高照。  田野里——  马牙花开了。雪白雪白的。就像冬天里未融尽的雪。风过。掀起层层雪浪。  油菜花开了。一串串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流光溢彩,被风带去一股馥郁的浓香,送给远处村庄的人们。  亚麻花开了。亚麻秆和叶的绿是那种一看见就让人想到春天的颜色,在一大片一大片这样的绿色上,散布着紫、白两色的小花,素净、淡雅。像邻家女孩儿身上的花外衣,像一块毛茸茸的花地毯。  
期刊
人在军旅,每每独坐夕阳,翻晒岁月的底片,品味最长的是家中妈妈的照片,尤其是月圆的时候最想家。  我是独生子,母亲更是格外的呵护,从来没有打我一下,她把所有的爱装进我的书包,就在那一年,我远离了家门,走进了绿色的军营。  母亲撑一把伞送我,撑了一伞的叮咛。至今,我还记得母亲送我走后回望的身影。飞舞的雨丝把母亲的思念拉得悠长悠长,直到千里之外游子的身边。我已记不得给家里写过多少封信,母亲却把全部的信编
期刊
夙愿才还得上山,今非昔比两重天。  眼前一派晴朗景,脑海满盘鏖战烟。  多少生灵长卧此,巍峨山麓永依然。  邻邦相处和为贵,诚望人间大太平。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说:。在三十万同胞的白骨前,我只能说这些。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了,我们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  ——题记    站在30万同胞的白骨前  我听到4万万人啼血呐喊  兽过腥风留下的遍野尸骨  把刽予手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躺在血泊中的南京  激励我中华头颅高昂  奔向抗日的火海刀山  我的不甘屈辱的民族  弹起救国的铿锵旋律  把血汗与生命铸造进  国歌
期刊
漫道雄关,风景异。和平倍爱。山清清,花香鸟语,溪流汩汩。边寨排排新居矗,轻风绿草牛羊见。促经济,矿山大开发,驱穷患。  国门莅,边贸盛。兴科技,丰收乐。卫士南疆英魂铸,一腔热血青春写。边关情,军民共携手,和谐建。
期刊
打开中国现代史  我的心在隐隐作痛    那群蛮横的野兽  张开血口,舞着恶爪  闯进南京这文明古都  胡作非为。暴戾恣睢  岁月的长河不再清亮  血肉遍流,流成一章  罪恶与仇恨的历史  至今,我还清晰地看到  婴儿的最后一声啼哭  垂吊在刺刀的尖上  妇女的最后一声惨叫  凝固在淫欲的表面  三十多万华夏儿女  对死的从容微笑  绽放在寒冬的枯枝上  任你凶恶,任你残忍  中华儿女不会退步  
期刊
2005年4月26日,文山州文联组织部分诗人作家赴马关边境采风,战后重建的都龙、金厂镇风光明丽,生机盎然,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有感于斯,赋诗七首以记之。  ——题记    边境采风    采风边境正春浓。车挂轻岚入画中。  沿路田畴稼禾旺,连峰原野杜鹃红。  支前模范创佳绩,战后英雄驾白鸿。  伟业丰功册青史。精神物质两春风。    七律·茅坪国门    石砌泥封抗野蛮,残留弹迹战烟斑。  北熊称
期刊
1、离家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上已经好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小路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如今,我要离开这有点佝偻但坚固稳定的老树。慢慢登上驶向南方的列车,最后再向老树挥一挥手,眼泪情不自禁的流出。    2、路上    生命是一本书,生命是一首歌,生命是一座山,生命是一条河。为了使这本书更加丰富,使这首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