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88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其主要是指要求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品德的提升,逐渐优化个人品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将课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小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045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簡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以期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参考。
   一、积极实现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不足,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个人思维,仅仅将理论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说教式教育方式,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从而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生活技能与感悟。再就其中“我是小学生啦”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将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首先,教师可遵循课本知识内容,教会学生与人交流,整理书包,班级值日等要点,之后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与操作,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技能。其次,教师可列举小学生生活、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这些问题的正确与否,如“小明在班级图书馆看完书之后随意将其丢放在课桌上正确吗?应该怎样做?”,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能明确正确的做法,还能从思想上获得提升。
   二、制定优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要更好的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为立足点,积极制定完善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当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点,调整课堂沉闷的空气,引进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将正确道德知识、法治知识教授给学生,同时还应当留下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思考与谈论,让学生在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同时实现个人探索性能力的提升,实现学以致用。并且,教师还应当将日常观察评分、学生评价等纳入课程考核当中,避免一味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标准,全面的观察学生才能针对性的就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与处理。
   三、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师应当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明确该课程的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应当更加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将“道德与法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人生,发挥课程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应当在小学校园内树立标语,宣传小学阶段应当了解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思想与规范,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其次,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直接人,其还应当加强对该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坚持以正确的将行为规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就课程“拉拉手,交朋友”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根据课程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在与其他人交朋友时,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并试着与学生交朋友,通过实际行动,在这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呈现,教会学生该怎样与他人相处、交往。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与学生保持互动,并检查学生对思想与规范课程的学习情况,并家长给予学生以鼓励或纠正,真正的将学习落实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
   法律和道德两者的融合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在小学阶段应该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和构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因此,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重情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当前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于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依旧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导致该课程的教学价值难以得到发挥。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明确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制定教学计划,将课程理论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注重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同时还能当加强行为养成训练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风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6):132-133.
   [2]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VitAD、VitC对治疗老年、少年上呼吸道感染的差异.方法随机将老年组及少年组分为A、B两治疗组,A组用VitAD,B组用VitC.结果P总<0.01,少年组A、B间P<0.01,老年组A、B间P>0
分析了混凝土板拱桥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
【摘 要】高中阶段政治学科的开设,是为了能让学生有条件深入研究和探析政治时事,为了让学生能用更宏观的眼光和思维看待国家和世界的政治格局,更为了给学生将来能以一个政治人员的身份回报祖国和社会的机会。所以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尤其重要的。  【关键词】课本知识 政治时事 学科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
【摘 要】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更上一个层次,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技巧,设计完美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活动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中数学 现状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经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支气管扩张症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中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结论经精心的护理能使患者保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指导方向,兴趣作为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其自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予以强调,为以兴趣培养为目的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得以开展。本文简要分析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期在促进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兴趣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以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我院自1999年2月~2001年2月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31例,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
我科于1985年2月~1998的年2月收治18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早期切开减压,骨折内固定、高渗性甘露醇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抗性不同的甘薯品种以苗茎剪口接种蔓割病菌后第4天,6天,8天,10天,12天,分别测定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及蛋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抗蔓割病品种金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