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中国经济变革的脉络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经过高速增长,已经形成了中产阶层,形成了对品质有要求。为什么苹果那么贵却在中国卖得好,我们这方面是供不应求,不是产能过剩。我始终认为我们要把好字放到前面。
  总体来讲全球经济的走势就是下行,准确讲,是高位下行。2007年第一季度的时候,美国金融经济危机还没有发生,中国GDP的季度增长折成年率是15.2%,到今年三季度是6.9%。换句话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速度去掉了一半以上。自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全球很多经济都下行。日本也下行,但日本本来就很慢,减掉一点,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挑战。可是我们原来很快,这么急速下行,这个挑战在我看来,要比低位下行难度要大,因此这是对中国经济很大的考验。
  高位增长从哪里来?
  为什么高位会下行?这个过程需要去理解。我刚学经济学的时候,当时在做第六个五年计划,现在到了“十三五”。我记得那时定的目标是争取年增长5%,保证实现4%,简称就是“增五保四”。现在听来这个数,包括今天说中国“增五保四”,全世界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因为对我们来说,7、6就是非常低的,因为过去有十几的增长。但是中国怎么能从“增五保四”到了10%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位从哪里来的?
  第一波是包产到户。高位的由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过去为什么增长不了?因为有克服不了的瓶颈。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上大学的时候,10亿人口,8亿农民,穷得饭都吃不饱。20%的人搞工业、搞城市建设,谁来买你的产品,只好在工业城市里自循环,制造更多的设备装备工业,但是最终产品没有市场。这是当年的困难。怎么突破的?就是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劳动力多了,允许办民营企业,允许往工业走,允许把城市门打开,这是我们高位增长的第一个奠基之石。
  第二波是邓小平南巡。放活的经济经过上世纪80年代末的风波,还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当年很大的问题。邓小平回答了这个问题,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坚持市场经济,就是只有市场才能把各方面放活的力量组织起来。
  第三波是加入WTO。这一波最重要,就是在我们改革的基础上,加入WTO,以政府和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协定为保障,把不适应中国和全球市场连接的障碍系统地去掉。
  这三波重大的改革开放,就把中国国民经济从“增五保四”,推到了高速增长的领地。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开放,这是国家真正成功最根本的一条。
  为什么开放重要?在2010年达沃斯论坛时,我和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有过几个小时的交流,我得出这样一个简化的图形:这个世界就是两个海平面。中国开放就是中国在底部,中国人均所得不到200美元,而1980年美国人均GDP就到了12500美元,两国的分配结构不同,我们储蓄率高,落到中国人民口袋里的钱与美国落到人民口袋里的钱差80倍到100倍。如果不开放,美国在高海平面,我们在低海平面,会维持很长时间。邓小平打通了两个海平面,这个世界从此再也不一样了。
  这不是经济学,这是一个物理学现象。两个水体打通通道,会发生什么?会发生人类历史上少见的一次对流。资本技术为什么会来?这里面有一个规律:资本技术越多的国家,它的收益率越低;对于资本和技术越稀缺的国家,资本技术来一点,收益率就非常高。过去不开放,资本技术来不了,一开放,改善了投资环境,资本技术就“哗哗”地来。邓小平当年力主开放,主要看中这一条。经济学家李嘉图早就讲过比较优势,任何国家再落后,也有某些东西不那么落后。你一开放,穷就是竞争力。同样东西,别人会做,你学着做,我们卖价更有竞争力。
  所以,为什么有高位增长?在我看来,就是这么简单:两个世界海平面打通了。差的不是一两天,不是10倍、8倍,是80-100倍,这一打通是释放的能量,就把中国经济卷进去了。
  我们的GDP从1979年到2004年平均年增长将近10%。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年增长平均16.3%,2010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2013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进出口加到一起是世界首位。更重要的不是这些数字,是这场经济革命显著改善了普通中国人生活质量,提升了生活标准。
  高位增长的代价
  理解了高位增长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还要看到高位增长给我们带来的代价。
  出口、创汇、全球投资往中国来,我们曾经是很长时间内全球内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这是好事。都说没外汇很辛苦,朱镕基总理到北京的时候,中国外汇180亿美元,他搞了个并轨,一年涨了350亿,达到500亿美元。但是很快中国这两个平面上增加到1000亿、5000亿、1万亿,直至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问题是受得了吗?外汇进中国你不能花?要换成人民币,跟谁换?跟商业银行换。商业银行跟中国人民银行换,中国人民银行拿基础货币换。所以外资来的越多,顺差越多,我们的基础货币投放越多。而且为了出口导向,我们要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能大幅度升值。
  2010年,任正非在达沃斯论坛讲到,华为出口的生产基础还在中国,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一个点,是拿人民币计算成本,美元作为收入,那我们整个出口的成本就要上升,为了维持我们的出口优势,我们人民币的汇率就不能轻易升值。不能轻易升值是什么意思?进来1美元,8元人民币要投出去。所以顺差越大,外来投资越大,货币投放量就越大。所以就很快形成了不差钱的宏观环境。我们穷了多少年?不差钱不是很好吗?钱少了不行,多了更麻烦。钱别无用处,钱是帮助商品和服务转手的。如果货币的投放量超过一个市场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起来。而价格起来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它不是平平起来的,不是所有东西的价格一起起来,是有些东西起的慢,有些东西起的快。有些东西有瓶颈,无论是自然的瓶颈还是政策的瓶颈,大量涌入会急速上升。这个力量是了不得的,因为它会让相对价格发生显著改变。
  为什么把这么多精力从实体经济引走?我的解释就是货币的力量。就是我们成功带来的副产品。哗哗出口不好吗?赚了钱不好吗?创了汇不好吗?问题是创了汇,还有一个货币机制要跟上去。我们基础货币要跟着增加,基础货币从央行发到商业银行手里,还有乘数在起作用。商业银行借给企业,企业再存到商业银行,银行再借出来。1元基础货币要顶好几元,加到一起就是一个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   我给大家描述这个流程:这是外汇,无论投资来的还是顺差来的,进到中国,基础货币就得动。你想维持不升值,来1元,8元就要输出去。输出去,这个钱就要进中国国内市场。资产价格,特别是那些供应有瓶颈的价格就会上来,上来以后我们的投资热情就会转移,我们人力资本的配置就会发生方向性、结构性的变化。前后左右哗哗挣钱,他数到你心里动摇。很多人开始都是害怕的,金融、股票都不干。最后由不得你不干,每个礼拜100万户开户,前后左右都赚钱了,那个钱和你踏踏实实上班、做普通产业完全不能比,很多人为什么冲进去?是前后左右都赚钱了,念书比他差的都赚钱了,凭什么落下我呢?一圈圈的人转到这些资产游戏里去。一不小心会冲到生活必需品,那就是通货膨胀,那就需要调控,这就是我们这些年走过的路。
  我们的广义货币就是M2(指PPT),所有的现金和存款放在一起算,8年来,广义货币绝对量增长了将近54万亿,同期GDP增长多少?不到28万亿。差额到哪里去了,差额变成价格现象,它又不是平均分配,它是一重一轻分配。但哪一点真是创造财富?买一个房,涨了!我们上世纪80年底参加工作的人工资都低,最后说上帝挺公平,国家给你一个房改房,在北京这种地方,房改房一算,心里就平衡了,等于多少钱存在国家那了,存在房子那了。这个效果哪来的?背后就是这么发生的!
  钱一多,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金融预期下面就是行为。乱投资,你挡也挡不住,人理性的时候很理性,疯狂的时候很疯狂,它会让人进入到集体无理性,羊群效应。等清醒后谁都不信的事在那个时间谁都信。这个事情不是一天发生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学家对他们的经济进行的反思,说“次贷”怎么烧了这么大一个窟窿,怎么形成的。IMF研究部主任写了一本书《这次不一样》,他根据金融史上800年数据研究,人类经常是犯了错误就忘掉,重复犯错。除了忘掉的没有任何新鲜的,他最后解释金融危机的根本是心理问题,就是人的心理有放大客观存在的这种情形。现在,我们总算经历过一回。
  我们也会疯狂,我举个例子。北方的一个地级城市,好的时候,这个城市人均GDP超过香港,超过北京,超过上海。财政涨,为什么?有资源,有煤,煤为什么会涨,是资源性产品。货币大量拥过来的时候,数钱都数不过来,哗哗的钱,政府就开始想,要建世界的中心。
  于是水泥、钢筋、贷款、劳动力都扎进去了,全转成了霾,有收益吗?这个资产投资能回来吗?这是讲一个地方政府的行为。企业这些年怎么样?什么叫过剩产能?所有的企业都在铺摊子上项目,市场经济别光以为它是非常温柔的,市场经济说翻脸就翻脸。看看美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最强国,一万亿美元的“次贷”窟窿,烧到今天没有烧完。市场经济有两面,因为它是由人组成的活动,人的心理天生有点不成熟,好的时候把它看的太好,下了以后,人人捂紧口袋,不花钱不投资,于是产生萧条。这是市场常有的道理。
  四个下行拉力与“谷底重生”
  高速增长里头隐含着下行,我们是依赖出口,美国一出事,怎么可能不受影响,你怎么可能一枝独秀呢?2007年以前,我们出口每年都是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2008年危机显现效果,我们来不及笑话美国,我们的出口警报就来了,下跌20%。美国市场出问题,美国政府去救,靠什么救的市?靠放债。政府的公共债务出了问题谁救?包括欧债的问题到今天还没有收场。欧美都出问题,我们整个出口市场这个地基就不能支撑我们的高速增长,这是第一个行拉力。
  第二个,高速增长也让我们比较优势成本迅速丢失,丢失的非常快。为了支持中国高速成长的30年,就靠比较优势成本,结果高速增长也是我们成本迅速抬升的年代。我们独到性优势还未形成,我们手里有什么东西,全世界非买你不可呢?开始有,但很少,两头够不着,然后放眼全世界,印度、越南、朝鲜也开放了,他们比你的东西还便宜,他在你底下又拖了一条线,我们叫“全球三明治”,我们已经不是成本优势最显著了,我们的创新优势独到优势还不明显,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把我们拉下来的另一个理由。
  另外就是这些年形成的“不差钱”思维。不要光看官府奢华,我们整个企业界产业界也够奢华,根本不知道我们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到底挣钱能挣多久。我们花钱有的是本事,这也侵蚀我们企业家精神。为什么华为值得我们首肯,因为“居安思危”,坚持“奋斗者为本”。我们没有洋洋自得的底气,我们只不过是机缘巧合,穷了几十年后邓小平改革开放,它有一个憋久的水位释放的思维,但是“不差钱”把我们引到了另外一条路上,正经的事情不做,慢活不做,工匠精神逐步消失。如果一个企业老板带头奢华,他会侵蚀到他周围人,他最后会侵蚀到我们的员工。这个力量是把我们经济下拉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条是市场的力量。你看资产价格居高是我们最大的危险,我不是说投资房产不好,投资房产没关系,投错就错了。最大的麻烦是,当发现资产价格好的时候,你会产生一个需求,很容易懂的,我借钱投的,杠杆原理,借钱有个利率,我投资的资产,无论什么项目,它有预期,如果预期很高,借钱的需求就会高,这些年都验证过了,谁买了房,家庭资产就上去了,问题是这个游戏永远是确定的一个债务,应对于你想象的未来,万一未来变化,你就会发现你欠了很多钱,利息就会把很多人逼死。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挥霍过后,就知道当家痛苦,现在一个地方债务几百亿不算稀奇,但利息有多少?现在天天发愁四处盘钱还利息,不还利息就会坏账,就会追究责任,现在很多人打着算盘拆东墙补西墙,只要在任期内不爆出来就行。这个力量在企业界也是同样的,我们整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当然首推我们的国有企业,很容易借到钱,但是对不起,真实利率包袱已经变重。
  这四个力量就把中国的经济往下拉,拉下来会怎么样,水落石出,这次华夏基石十月论坛的主题叫“谷底重生”,谷底是什么?谷底是几块硬硬的石头,对付不了这几块石头,经济是上不去的。
  第一块石头是成本。我们企业现在有多少消化成本的手段,收入就是成本,今年的收入就是明年的成本,这是经济学的铁律,所以收入涨得越快,就是成本长得越快,市场一翻脸,麻烦了。   第二块石头是债务。通胀和负利率刺激借贷需求,普遍推高负债率。好的时候杠杆是对的,你不利用杠杆很难把你的资产表做上去。问题是拐点到的时候,你应对的了吗?为什么那么多企业界朋友要跑路,要跳楼。因为好的时候预期撑着,借多少钱放进去只能变更大的财富。不过市场是会翻脸的,支持市场现实价格的不但是真实的预期、真实的要素,还有人们的想象,可想象也是会变的。
  第三块石头是产能过剩。现在什么企业最困难?他卖的东西价格已经不行了,跟他卖同样东西的企业产能逼着他要降价,他买的东西还没有相对降很多价,很多企业就是这样死的。
  有的成本不完全是企业自愿付钱形成的成本,我把它叫做体制成本。从1995到2012年,名义GDP(不是去掉价格指数的)长了8.6倍,工资总额长了8.8倍,税收长了16.7倍,政府收入长了18.8倍,社保缴纳增长了28.7倍,土地出让金长了64倍,还没有算上管制审批和被贪腐的。看看社会管制成本、腐败成本增长了多少倍?没有统计数据,经验估值至少比GDP长得快。这都是中国产业界承担的成本,导致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不过,我们不要被所谓的过剩产能吓着,我们晃晃荡荡做生意的人太多,所以过剩。为什么我们喜欢买德国和美国的产品?是过剩产能?我们有多少水龙头是关得紧,多少门窗关得严的?拿一个德国“双立人”指甲刀比一比,我们指甲刀量产吓人,价格便宜得也吓人,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东西不如外国质量好。
  国内经过高速增长,已经形成了中产阶层,形成了对品质有要求。为什么苹果那么贵在中国卖得好,我们这方面是供不应求,不是产能过剩。我始终认为我们要把好字放到前面。不好,你要吗?从这个角度我们产品的品质有一个巨大的上升空间,不要说你在发明新的东西。
  再就是我们对便利性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服务业就是解决便利问题的,我们差得远。旅游这么好的市场,看看我们的旅游服务,和国外比真的是差距非常大。不要说中国没有市场,20年高速增长形成的国内需求,现在每年10个点的社会零售商品额的增长,里头有大量商机,问题是有多少人在认认真真做产品。我认为会有“新一波进口替代”革命发生,海淘、外购等行为一定会刺激国内产业界做出靠近品质的东西,形成又一波产业替代,产品替代,市场替代,这一条看我们的前景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以材料、工艺、流程、产品品质与品类、服务便利与商业组织方式的创新,以持续提升的人力资本驱动生产率进步。
  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
  国际市场怎么样?我刚才讲了美国现在也不稳,升息为什么落不下来,因为美国的复苏还不稳,欧洲看不到名堂,日本就没起来过。全球不行了吗?
  2007年全球发生一个最重大的变化,全球总需求当中发达国家的份额下降,新兴市场的份额上升,7个发达国家2007年占全球总需求68%,现在降到48%以内,但是我们整个出口,我们的外向经济,我们国人脑子里的世界观主要还是发达国家,我们没有多少力量在新兴市场去攻城略地。
  我们去访问法国,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法国老总出面接待,他拿出一个名片,我一看名叫赵国华,我以为是中国人。我问他为什么叫赵国华,他说对中国市场有兴趣,他让他的中国雇员花很长时间,才找出这么个名字来。我们反过来要反思我们对人家有没有兴趣。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还有“天下中心”后遗症。你到印度去看看,那个市场很大,有多少人在那边“攻打”,我访问过几趟印度,一家公司只有老板的屋里有空调,我们空调的产能过剩,我们为什么不去攻印度市场?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法律、人文不同,我们要学会去适应,要像华为那样真正走出去。
  我今年去访问南美,主要看到的只有华为、银联、联想这三个企业的logo。世界很大,市场空间很大。我们制造能力强,但是市场能力与之不匹配,所以不要说没有机会。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挺好,但是需要地面部队,没有地面部队,这个宏伟的战略是很难落地的,得一个个市场去开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接,一个个单子去攻,不能说我们没有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中国与发达国家平均收入差距还有10倍,人均收入不过全球第85,尚有不小的比较优势;在新的全球格局中,中国可开拓新市场的潜力巨大;中国开放所累计的人力资本、先行者经验,还有释放、放大的余地。只要我们的外向经济出现升级,也一定能支持经济转型,形成利好。
  把产品做好了,还要加上创新。未来的成本还会升,如果再没有独创性优势,就会遇到印度、越南等国家的挑战。中国的成功唤醒了很多国家,不就是改革开放吗,那我也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的方向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成本曲线上升了,国家靠改革把体制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企业要好好练内功,毛巾拧水出成本。
  学学人家华为,把流程改造做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很多企业我去访问过,那是什么水平?我们要把所有废余动作去掉,错误的环节去掉,消化成本永远都有可为。何况是信息技术给我们企业节约成本。下降成本是一个主攻的方向,消化债务,处理好不良资产。
  石头就是石头,宏观上松一松,放点水,石头被盖住了,但是它还是石头。想清楚这个道理,有石头不可怕,要学会处理这个石头、料理石头,这是我理解这个论坛谷底重生最重要的一条。
  成本总会上升,人均收入提高是趋势。如果顺利,2020年中国会变成高收入国家,成本总会上去,那你生产更高价值的东西,你得把这个成本曲线移到新的空间去。讲来讲去就是当年商学院的两句话,“你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你真能与众不同,你成本上差一点也没关系。你如果还没有与众不同的能力,你要把重点放在成本的控制上。如果既不能成本领先,也不能与众不同,那我们就要与这个伟大的经济时代告别。
  很多时候我们咬咬牙,熬一熬,就会在未来5年、10年的增长当中有一席之地。今天我讲的不知道有没有价值,仅供各位参考。
  (本文根据2015年10月31日第三届华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论坛演讲整理,本刊有删节)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实际又十分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
29岁的大丰小伙柏洁,是一个经营钢丸和紧固件的小店主,过着充实而安逸的生活.然而今年春节,这个年轻人做出了一个让人觉得有些疯狂的举动:仅凭二三十年前的几封家书,他就飞往
世事复杂,市场多变。在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多数企业可能考虑的是眼下如何摆脱困境以求得生存之安。企业生存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可大多数企业不光想眼下能生存下来,而
摘 要:现如今,企业改革、企业整改等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有企业在我国所有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命脉,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面对日益创新的社会形式,国有企业想要做好改革创新工作也并非一件易事,企业的纪检监察组织是监督的有效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发挥自身的作用同。它能够保证企业的前进方向,维护内部协调和
为了不辜负这片土地的灵动之美,作为全国百强房企前20强——新城地产,经过几番选址,终于落在金水河畔。  据传炉房村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明朝永乐二年即1404年,肖氏祖最早定居于此,并取名为“肖家营”,后来历经“田家窝窝”、“张家林”等时期祖先的创建与发展,造就了朝气蓬勃,盎然向上的文化底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而又聪明伶俐的炉房人。  孩提时,故乡是摇篮里温柔的乡音,是饭桌上温吞的香气;
期刊
所谓罕见病,又称“孤儿病”,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其定义为发病率极低,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目前各国(地区)对罕见病认定的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对
摘 要:为了应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的新形势,本项目设计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用了J2EE技术,通过SSH框架搭建了具有MVC三层架构的资产管理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依照标准软件工程思路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过程,搭建了一个具有精细化资产管理能力、有效管理固定资产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SSH框架  近几年为适应不断提高的高校教学科研要求,高校大
我喜欢这样一种朋友,当你生病的时候,他守在你的病榻边。明知道你吃不了水果,还殷勤地拿起一个苹果,仔仔细细地削皮儿,削好后不慌不忙地自己啃起来,嘴里还嘟囔着说:“你快好
一、城中村改制改造,应当立法并依法实施当前,已经颁布的关于城中村改制改造的政府文件,从法律上找不到确切依据;在推进改制改造过程中,依法操作的痕迹不明显.例如,城中村范
期刊
敢问路在何方rn锦屏电站,有305米高的世界第一高拱坝,是“西电东输”和“川电外送”战略的关键性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工隧洞洞群.雅砻江水能资源丰富,围着锦屏山绕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