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能解出小行星的威胁吗?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止一次在科幻电影里看过这样的场景:科学家们发现一颗小行星正向地球疾驰而来,对人类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派出一支太空宇航员组成的队伍,将核弹放置于它的内部,在小行星逼近地球之前将它引爆。这类影片总是编排得扣人心弦。而在影片的结尾,勇敢的太空员也总是会取得成功,小行星被炸成数百万块碎屑,地球也得以再次逃脱厄运,存活下来。
  在电影中,这一壮举似乎都很容易实现。不过,足以毁灭整个城市的核弹真的可以将一颗硕大的小行星炸成碎片吗?答案似乎不那么确定。
  首先,小行星们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目前我们所知的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有着长达933公里的直径,而小行星1991BA(有记载的最小的小行星之一)的直径只有6米。一颗小行星的直径若大于110公里,就可以被认为是“毁灭级”的了。如果它与我们的地球相撞,其产生的冲击力将强大到足以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从技术上讲,原子弹可以毁灭一颗较小的小行星,但对地球安全构成威胁的并不是这些小型的小行星。那些直径大于400米的小行星,就很难被原子弹彻底摧毁。因为它们的个头太大了。2007年,美国宇航局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一颗小行星的表面或者内部安置炸弹,有可能把大的小行星炸成数块碎片。但是如果其中一块比较大的碎片冲向地球,依然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因此,即便核弹可以用来摧毁小行星,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也不会把大量的金钱花费在这上面。因为那些足以威胁到地球安全的小行星,是远非核弹所能解决的。
  虽然用核弹炸毁一个直径几公里的小行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核武器仍然可以被用来抵御那些威胁我们的星球。
  2005 年,美国国会要求宇航局制定一个关于小行星意外撞击地球的防御计划。2007年,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的行星防御会议上提交了自己的报告(呵呵,听起来和科幻影片的情节好相似啊)。在这个报告中,美国宇航局提出了多项计划,其中一些计划涉及到使用核爆炸产生的力量使小行星远离地球。科学家们估计,从爆炸中释放出的能量可产生足够大的动力,将小行星推向其他方向,防止撞击地球的灾难发生。
  在爆炸方式上,美国宇航局发现用核爆炸产生的能量是最有效的。他们还测试了四种核爆炸的情景,分别是:让核弹在小行星表面爆炸、利用定时装置控制爆炸、将核弹埋在小行星的地下再爆炸和让核弹在小行星上空爆炸。表面爆炸和地下爆炸的能量是最强大的,但是,这两种爆炸如果将行星炸成了碎片,同样会给地球带来威胁。最后,宇航局决定,使用一系列连环发射的核弹,像机关枪那样,在小行星附近连续引爆,可能是使小行星偏离地球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有人也质疑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是否安全。毕竟原子弹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万一对地球造成了“误伤”,后果也很严重。因此,宇航局还提出了一些更“环保”的办法,包括:使用激光或者巨大的镜子对小行星进行聚焦,就像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会引起燃烧一样,以此来“化掉”小行星的一部分体积,以使其偏离轨道;或者使用飞船将小行星拖向其他方向。不过这些听起来难度肯定会比使用炸弹“一炸了之”要大多了。
  实际大部分人在有生之年,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将小行星推离地球是否可行,因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实在是小之又小。2009年12月,俄罗斯宣布正考虑制定计划,防御可能撞击地球的直径27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而美国宇航局则宣称,阿波菲斯撞击地球的几率仅为二十五万分之一。即使人类真的已经掌握了有效防御小行星的技术,还是但愿这种威胁永远不要成为现实吧。
其他文献
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终身被一些相当罕见和古怪的疾病折磨着,这些疾病让全世界的医学专家们都困惑不已,甚至,有些疾病直到最近才有了正式的名字。    不眠症:男童永远无法睡觉  大多数噩梦总是和睡眠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如果一个人永远都无法进入睡眠状态,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噩梦。这样的“怪病”就发生在美国5岁男童里特·兰伯的身上,他几乎一天24小时都处于清醒状态,永远无法进入睡眠状态。  兰伯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可是,瞧!贪玩的我们仍旧与老师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游击战。    一、悠悠球战    一堂漫长的语文复习课终于结束了,我们目送着老师夹着一叠考试卷走进了办公室。  “耶!解放啰!”我们纷纷从口袋中掏出了我们的秘密武器——悠悠球,来到了教室的走廊开始了一场“擂台赛”。“瞧我的UFO!于超说着,手一抖,悠悠球向斜对面飞去,到了半空却像UFO一样在空中盘旋着。“耶!真棒!”  “瞧我更厉
春天来了,尽管寒冬的尾巴不时地发威,可是人们还是迫不及待地纷纷甩掉了厚厚的棉袄,笨重的皮靴,带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到广场上来放飞自己的快乐与梦想。  萱萱是个乡下的孩子,来城里好久了,她静静地坐在长椅上,看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出神。  城里的风筝品种可真多呀,颜色也很鲜亮,什么燕子啦、金鱼啦、蝴蝶啦、蜈蚣啦……不像在乡下,乡里孩子们的风筝是清一色的白。到了春天,孩子们就会削上几根细竹丝,糊上一张大大的白
当前,基于硅基半导体的微納电子技术正在逼近其物理尺寸极限,碳基器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现有硅基技术器件的未来信息器件。如何制备具有原子级精度的全碳电子器件,是碳基芯片领域发展的瓶颈。近日,厦门大学洪文晶教授、谢素原教授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柯林·兰伯特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以单个富勒烯分子为核心单元、石墨烯为电极的全碳电子器件。这对于全碳电子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制备的全碳电子器件,有望发
在四川省石柱县新乐乡的拗石湾,有一块奇怪的石头,它由两块上下相连、高高耸立的巨石组成。上下相连的两块巨石构成了一个燕尾状,上面一块4立方米,下面一块大约5立方米,它们衔接的地方有一米宽。即使是五六个人一起想摇动它,它都纹丝不动,但只要一个手指按住上面石块的小眼,石块便左右摇晃并发出“笑声”,石头的神秘之笑,让人们感到奇怪。  石头为什么会笑呢?这个当然要用科学来解释。  石头的摩擦力比较大,加上这
丁香的烦恼    今年的夏天来得好早!才六月,已热得人发疯。  “省第二中学”更是重灾区,在炎炎烈日下早被裹上了一层灼人的雾气。初二二班的老师和学生都闷在教室里,60多人,一个个,脸儿红红的,就像笼屉里的包子,密密地挤在一间100多平米的教室内,被蒸得直冒水。  丁香坐在教室中排右侧靠墙的位置。汗不停地从她脑后滚出,顺着耳根流过脖子,再继续向下,把轻薄的白衬衫都润透了,粘在脊背上,吸引着坐在她周围
笔者最早对《山西文学》的“步履”栏目产生兴趣,是在北岳文艺出版社的年度选题大会上。当大家都从应该如何提升图书销量的角度给出版社建言献策的时候,身为《山西文学》主编的鲁顺民老师,却谈起了自家杂志是如何想方设法发现“挖掘”“时代新人(青年作家)”的。他说,“步履”是《山西文学》2018年开设的一个专门发表“90后”作家小说作品的专栏,这一栏目由同为90后作家的顾拜妮主持,每期刊发一篇,一年共刊发了12
大家一定很喜欢蝴蝶,因为它们花花绿绿的,特别美丽,特别招人喜欢。蝴蝶是一种昆虫,和那些凶猛的野兽相比,它们非常非常的弱小。然而,在自然界却有一种能吃人的蝴蝶。  蝴蝶吃人的事发生在巴西北部山区。一次,一支由10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从巴黎出发到巴西北部山区进行动物习性考察。一个雨后天晴的下午,有个叫哈尔德的队员在中途掉队,到傍晚的时候队员们才在路边草丛中找到他的尸体,在尸体周围飞翔着一群颜色艳丽的蝴
太阳落坡,乌鸦归窝,天色晚啦,你该回家啦。  ——苗族赎魂咒译文  1  把尘封在床底下数十年的破木箱子拖出时,暮色正从四方翻滚而来。拉奎重重地喘了口粗气,攥着钥匙和铁锁的双手止不住地哆嗦。箱子里封存的半部法书,是他万劫不复前唯一的指望了。  白日里,身为萆罢村最后一个祭司的拉奎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在他主持的“车七姊妹”法事中,一个叫努努的女孩,魂魄逗留在天国,怎么都不肯回转人世间了。  人没
刘大夫出诊回来,途经老虎涧,突然从灌木丛中蹿出一只老熊,一口咬住他的衣服,直拖进密林中。刘大夫吓坏了,心中不住叫屈:真是苍天无眼,我一向倡导保护野生动物,今天却要毁在这畜牲口中,唉……  老熊把刘大夫弄到密林深处,小心地把他放到一块大石头上,然后扭头低吼一声,只听"哗啦啦"一阵响,跑出两只毛茸茸的小熊,刘大夫一看:天啊!它们这是要聚餐!哪知这老熊拉过两只小熊,竟齐刷刷跪在他面前,老熊口吐人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