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资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桑树是具有广泛用途的木本植物,它除在我国的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外,在我国的医疗领域和食用领域也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就国内外近10年对桑资源各个组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桑树资源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桑 药理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75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80-02
  桑树是落叶性多年生木本植物,属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alba L)。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桑树最早的国家,很早就有对桑资源的药用和食用记载。近年来,对于桑资源的药理活性、药效物质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过于集中在桑叶、桑白皮、桑枝等药用历史较久的部位,并且研究过于独立不具有整体性,对桑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利用不利。因此,对桑资源各个部分的药理研究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共性是很有必要的。
  1 降血糖
  1.1 桑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桑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Kimura M等对从桑叶中提取分离得到7种生物碱,发现N-甲基-1-DNJ、GAL-DNJ和fagomine可显著地降低血糖水平[1]。杨雨、欧阳臻等研究表明桑叶生物碱降糖作用最明显,血糖下降率达38.32%。桑叶多糖MP1和MP2组也有较显著的降血糖作用(P<0.05),桑叶生物碱和桑叶多糖组这两种成分没有协同作用,桑叶黄酮组基本无降血糖作用[2]。但也有文献认为桑叶黄酮具有降血糖功效[3]。此外适当剂量的桑叶酸性蛋白多糖(APFM)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4]
  1.2 桑枝。耿鹏等对桑枝中的生物碱和儿茶素组成的复方组分药物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无论在酶学水平、离体水平还是体内水平,不仅单独使用具有对a-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显著抑制效果,而且联合使用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的协同抑制效果[5]
  1.3 桑白皮。桑白皮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桑白皮提取物在胰岛素存在时能增加离体肝脏葡萄糖的消耗,对胰岛素的抵抗效应有抑制作用[6]。继70年代从桑白皮分离出moranoline,并证实它有降血糖作用之后,又有人分离出降血糖物质moran A,证实它对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有剂量依赖的降血糖效果。
  1.4 桑籽。殷浩发现桑籽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和淀粉耐量,并且该作用在用药后120min比30min提高很多,表明随着用药后时间的延长作用有增强趋势,高剂量比低剂量的效果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正比例量效关系[7]
  2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1 桑叶。通过高脂血症动物实验发现,桑叶具有抑制血清脂质增加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8]。日本学者Kayo Doi等发现桑叶的丁醇提取物能抑制人或家兔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能减小患病家兔动脉内膜的厚度,因此桑叶能够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预防动脉硬化[9]
  2.2 桑椹。王晓杨等初步研究了桑葚提取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模型血脂的影响,发现桑葚低、中、高三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P均<0.01)[10]。王晓杨等研究认为桑葚提取物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新西兰免血清CRP的水平,抑制和延缓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1]
  3 抗氧化,防止衰老
  3.1 桑叶。姜玉兰等从桑叶中分离鉴定了四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O-β-D-glucopy ranoside(I)、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Ⅱ)、quercitrin(Ⅲ)、morin-3-O-β-D-glucopyranoside(Ⅳ),采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发现化合物Ⅲ和Ⅳ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呈量效关系[12]。杨世园等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和比较了桑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和螺旋藻粗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并测定3种提取物中总黄酮、多酚类和糖类成分含量[13]
  3.2 桑枝。
  廖森泰等研究发现桑枝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14]
  4 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
  4.1 桑叶。韩国Kim[15]发现桑叶中分离纯化的两种类黄酮槲皮素-3-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7-二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后者还诱导了HL-60细胞系的分化。
  4.2 桑枝。桑枝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DNJ),从而具有DNJ所具有的一系列药理生理活性,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DNJ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16]。从桑枝中分离纯化得到桑枝多糖,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吞噬指数α,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增强T细胞活性[17]
  4.3 桑椹。桑椹提高免疫力的机制是多方面的。能增强动物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对3月龄小鼠体外抗体形成细胞(PFC)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促进T淋巴细胞成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能升高外周白细胞[18]。桑椹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能和它所富含的白藜芦醇有密切关系[19]。   5 抗炎、镇痛、抑菌、消肿的作用
  5.1 桑叶。陈福君等[20]研究了桑叶的抗炎作用,结果发现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2.3%和32.8%,对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抑制率为61.3%和55.7%,对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趾浮肿抑制率为49.7%。
  5.2 桑枝、桑白皮。王蓉等对桑枝的石油醚提取物(I)、乙酸乙酯提取物(Ⅱ)和正丁醇提取物(Ⅲ)三部分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和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显示:I和Ⅲ的0.30g·kg-1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的0.15g·kg-1组有明显的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冯冰虹等在研究桑白皮的镇咳祛痰作用的同时发现桑白皮碱提液有对二甲苯引起的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使小鼠酚红排出量明显增加。
  5.3 桑椹、桑籽。段江莲等研究表明桑椹红色素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对霉菌和酵母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李国章等研究了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桑椹籽中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并对萃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表明从桑椹籽中萃取出的黄酮水溶液对细菌和霉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更强。
  6 抗病毒
  6.1 桑叶。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具有两个富含糖基化的环合蛋白gpl20、gpl40。桑叶生物碱1-脱氧野尻霉素及其衍生物,N-甲基-1-脱氧野尻霉素和N-丁基-1-脱氧野尻霉素对糖蛋白加工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6.2 桑白皮。张国刚等从桑白皮提取液中分离得到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腺病毒Ⅲ的致病作用。
  7 其他作用
  除了以上偏于共性的生理活性之外,桑资源的某些组成还具有其各自比较独特的生理活性。
  7.1 桑叶。
  7.1.1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刘英华等采用曲酸为对照物,测定不同浓度的桑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为预防和治疗各种色素病及黑色素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化妆品行业和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开发价值。
  7.1.2 抗凝血活性:彭延古等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桑叶提取物后测定全血凝固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桑叶提取物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7.2 桑白皮。镇咳平喘、利尿祛痰:有研究发现桑白皮的镇咳祛痰有效成分存在于氯仿提层和碱提层。孙静芸等以平喘、利尿作用为药效学指标,从桑白皮中分离得到3个已知化合物:东莨菪内酯、β-谷甾醇和5,7-羟基香豆素,证明其中的东莨菪内酯为桑白皮平端、利尿的有效成分。
  8 结语
  我国是桑资源大国,但是我国的桑产业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产业链单一、品种相对缺乏,目前除了极少部分的桑叶、桑枝、桑白皮用于药用外,桑的主要应用途径依然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种桑养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未得到重视。与此同时桑的药理研究也同样存在缺陷,研究对象过于集中,这个现象从上述总结中即可看出。因此,笔者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适当的重视例如桑椹、桑籽等的药理研究,继续深入的进行以桑资源整体为对象的药效物质和药效作用研究,为桑资源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Kimuar M,eta1.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N-Containing Sugars Derived from Mulberry Leaves is Streptozocin - in -Duced Diabetic Mice[J].Wakan Iyakugaku Zasshi ,1995,12(3):214~219
  [2] 杨雨,欧阳臻,常钰,等.桑叶不同组分降血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08):454~456
  [3] 俞灵莹,李向荣,方晓.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小肠双糖酶的抑制作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4):313~315
  [4] 吴婷,伊力哈木,李谦,等.桑叶酸性蛋白多糖(APFM)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04):397
  [5] 耿鹏,朱元元,杨洋,等.桑枝生物碱与儿茶素的降血糖作用[J],中草药,2007,38(8):1228
  [6] 汪宁,朱荃,周义维,等.桑白皮等中药提取物对胰岛素促进离体肝脏葡萄糖消耗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13
  [7] 殷浩.桑树和家蚕DNJ的富集规律及桑籽降血糖作用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
  [8] 高岭.桑叶茶对高血脂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22(2):93~94
  [9] Doi K.Mulberry Leaf Extract Inhibits the Oxidative Modification of Rabbit and Human Low- Density Li - poprotein [J]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Tokyo ) 2002,48(9) :1066~1071
  [10] 王晓杨,张媛,张志琴,等.桑葚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预防作用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5):494~497
  [11] 王晓杨,张志琴,张媛,等.CRP与在体兔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及桑葚提取物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053~1055
  [12] 姜玉兰,朴惠善,李镐.桑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8,31(4):519~522
  [13] 杨世园,汪志平,缪云根,等.桑叶粗提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比较[J].蚕业科学.2005,31(3):351~353
  [14] 廖森泰,何雪梅,邹宇晓,等.广东桑桑枝总黄酮含量测定及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蚕业科学.2007,33(3):345~349
  [15] Kim S Y.Two Flavonoids from Leaves of Morns Alba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HL -60) Cell Line[J].Biol Pharm Bull ,2000,23 (4) :451
  [16] 马静,刘树兴.桑枝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研究进展.食品科技.工艺技术[J],2006,9:112~114
  [17] 邬灏,卢笑丛,王有为.桑枝多糖分离纯化及其免疫作用的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1):81~84
  [18] 刘丹阳,龙眼和桑葚的药理作用[J],2007,7:52
  [19] 朱祥瑞,费建明,杨逸文,等.桑椹和桑枝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蚕业科学,2007,33(1):110~112
  [20] 陈福君.桑的药理研究(Ⅱ)—桑叶、桑枝、桑白皮抗炎药理作用的初步比较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5,12(3):222
其他文献
摘要: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s,BTXs)是目前已知的毒力最强的毒素蛋白,它通过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而引起松弛性麻痹。研究BTX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此毒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本文就BTXA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在脑卒中肌痉挛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肉毒毒素 作用机制 脑卒中 肌痉挛  Doi:10.3969/j.issn.167
期刊
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位居第二。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寻找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了解肝细胞癌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从而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近期的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发现若干miRNA直接参与肝
期刊
摘要:合成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一类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合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的一类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备受关注,尤其在药物载体系统、组织工程等领域研究较多。本文重点综述了合成类高分子材的分类、特点、研究进展和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合成类高分子材料 生物可降解 药物载体 生物医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66  【中图分
期刊
摘要:近几年,不少医学研究中表明了人乳头瘤病毒和宫颈癌存在密切的关系,人乳头瘤病毒属于宫颈癌疾病多种诱发因素的其中一种,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制、与宫颈癌的关系、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恶性肿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79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许多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是导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关于其药物以及非药物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且部分经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充血性心衰的药物以及非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非药物疗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74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访谈法,分析 FMS 测试原理。并从理论上分析、诊断足球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预防和减少运动员损伤。  关键词:高水平女足球运动员 功能性活动质量测试 FMS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6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63-02  对运动员的竞技能
期刊
摘要:如今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对于泌尿外科而言,腹腔镜手术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以前许多传统的手术方式都已经被腹腔镜手术所取代,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腹腔镜手术也逐渐发展和扩大起来,其中腹腔镜手术也详细的分为了单孔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从而使得腹腔镜手术方法达到了应用的新起点。  关键词:泌尿外科 腹腔镜 应用 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
期刊
摘要:常规方法治疗长管状骨骨折通常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通常情况下,两种方法的选择分别根据患者长管状骨骨折的程度以及性质决定[1]。其中儿童长管状骨骨折、成人易于手法复位等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全身情况较稳定的多发性骨折、关节内骨折以及开放性骨折等应该首选外科手术进行积极治疗[2];患者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火器伤以及全身多发伤合并长管状骨骨折的早期救治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骨
期刊
摘要:对手术室病人接受安全护理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概括,从包括护理人员、手术室物品处理、环境以及手术室管理在内等不同角度出发对手术室病人安全护理工作展开具体阐述,论述手术室安全护理的强化措施并加以归纳,由此不断强化手术室护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关键词:患者 手术室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73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常见内分泌紊乱综合征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为生育期女子生理期紊乱,具有持续性无排卵现象,卵巢呈多囊状变化。近几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现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治疗 综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77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