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e063006300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题课教学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必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精心选题,找准习题选择的切入点;要讲求方法,“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要巩固提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进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习题课;教学环节;实践思考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上好习题课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必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或不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课前准备环节:精心选题是保障
  1.让学生建立“错题本”
  习题课,必须精心选好题目,选好了题目,习题课也就成功了一半。这些题目应该是学生作业或者练习中经常出错的题目。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携带便捷的“错题本”,把每次考试的试卷贴到反面,错题改到正面,自习课或每次考试前都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再做一做错题,并规定每周末都要“温故而知新”。我在准备习题课时,每次都会认真参考学生的“错题本”,把错集中的题、知识遗忘点、易混点和思考盲点的题作为典型题目,并做到因材施教,确保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原来出错的习题。
  2.把握习题选择的切入点
  (1)例题要有典型性。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例题的选择要能够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规律,发现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所以在选择例题时,可选择教材上的例题或习题的变式。例题的安排要体现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如在上人教版七下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习题课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例题:已知方程组的解满足x+y<0,求m的取值范围?这个例题是这一章中比较难的题目,具有综合性和典型性,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又考查了不等式的知识,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2)对应习题要有针对性。对应习题的选择要紧跟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好是例题的变式,让学生对照例题能够很轻松地解出习题,通过学以致用,达到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如对应上面的例题,我选择了如下对应习题:方程组的解满足x-y<0,求m的取值范围?这道习题的解法和例题的解法是一样的,通过同类题目的变式强化训练,降低难度,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
  (3)课下巩固习题要有阶梯性。这一部分习题的选取既是对本节课例题重要知识点的巩固,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训练。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分层处理,既要让优等生发展个性,又要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小坡度、密台阶”,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信心。
  二、课中讲授环节:方法指导是核心
  1.上课要精讲多练
  教师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知识的基本应用开始,讲解解题方法。不要就题论题,把课上成流水丈,这样再出现同类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教师要少讲,多留给学生消化、练习的时间。
  2.注重方式方法
  教师讲解时要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并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再遇到同类题目时学生能自己解决了。如在讲前面的例题:已知方程组的解满足x+y<0,求m的取值范围?对于这类题目,我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目的方法。常规方法:先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代入后面的不等式中,解出m的取值范围内。这是解决这一类题的常规方法。特殊解法:通过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未知数的系数是颠倒相同,对于这样的方程组中的方程,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就能得到x+y或x-y。
  3.挖掘学生思维
  习题课是对课程的巩固,如果课堂没有了新意,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为习题课设置一定的情境,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要善于把题目分解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按思维的进程面向全体学生依次提出,分别由不同学生作答,由问题寻找突破口。对于题目的讲解和练习,要多种方法并用。例题的讲解,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自己讲,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并归纳总结。习题的处理,可以让学生黑板板演,也可以让学生做完后相互批阅,讲解。
  三、课后巩固环节:提升技能是关键
  1.对课堂上知识的消化吸收
  一节习题课下来,例题和习题不少,有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课上所讲题目,这就需要课下对题目进行消化和吸收,对掌握还不是很透彻的题目进行练习。
  2.同类型题目强化训练
  课后布置适量的与上课所讲题目同类型的练习题,以此来巩固、强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以此来反馈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总之,一节好的习题课,上好不容易。教师既要反思自己教学得失,又要反思学生解题对错;既要巩固知识,又要拓展方法;既要学生学会解题方法,又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以,习题课教学更需要教师潜心设计,付出的劳动甚至比新授课要多得多。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教学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升教学质效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
目的 通过探索应用有效的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 设计使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提示卡,强化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结果 应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卡后老年
重症干眼症是由眼部和全身原因引起的泪液缺乏或无泪从而导致角膜干燥、混浊、溃疡、角化,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失明,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较理想的方法是进行颌下腺移植
摘 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举措,又是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自己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性教育与政治生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政治生态的优化为党性教育保驾护航,党性教育的科学化为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撑。本文
摘 要: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就要在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下工夫。教师始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尝试在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欲、质疑欲、创新欲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化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独到
摘 要:生物是一门立足于实验的学科,初中生物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科的开端,对学生日后学习、研究更高层次的生物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是初中生物教师的主要任务。实验教学法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法;运用分析  实验教学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