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7岁,因“反复中上腹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CA19-9均正常.胃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1个3.0cm ×2.5 cm巨大隆起,表面光滑,触之可活动,贲门部轻度狭窄(图1).超声内镜示:胃底近贲门部见黏膜隆起,表面光滑,固有肌层有1个中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回声均匀,大小3.0cm×2.5 cm,考虑间质瘤.全腹部多排螺旋CT示:贲门区、肝胃间隙可见1个类圆形囊性密度影,大小约3.0 cm ×2.5 cm,边界清,增强后未见强化(图2).腹部MRI示贲门区可见1个类圆形长T2等T1信号灶,大小约3.0 cm×2.5 cm,边缘光滑,增强后未见强化,考虑贲门囊性占位(图3).胃肠X线造影示食管贲门部弧形外压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V600E突变及钠/碘转运体(NIS)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PTC标本行BRAFV600E直接测序,检测其突变率;运用免疫组化检测NIS的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NIS的表达与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为57.5%;NIS阳性表达率为12.5%.BRAFV6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残留转移淋巴结挽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行挽救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有完整随访的9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80例侧后颈部淋巴结有癌残留,总的转移淋巴结残留率82.47%,首次行侧后颈清扫的56例中,残留率85.71%,其中行淋巴结摘除的8例均有癌残留,残留率100%;部分侧后颈清扫的30例,残留率93.
患者男,60岁,建筑工人.因重物撞击后高处坠落致头、胸、腹、肢体多发伤、失血性休克,于2012年9月8日入院.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部手术指征明确而行剖腹探查术(因术前考虑有肝破裂可能,遂取上腹部"屋顶"切口),术中行肝修补,膈肌修补.术中因后腹膜及其内脏器肿胀致关腹困难,经膀胱测腹腔压力> 25 cm Hg,考虑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期刊
例1 男,22 d,因“进行性腹胀伴双侧阴囊肿胀3d”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双侧阴囊肿胀明显,透光试验阳性.腹部立位X线片示:下腹部致密影.B超检查可见腹水.入院后行腹腔穿刺,抽得乳白色液体.实验室检查:乳糜试验阳性.诊断:乳糜腹,双侧鞘膜积液。
期刊
胃癌具有发病率高、易转移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根据临床统计,根治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率高达33%[1].近年来,基因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RNA干扰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基因沉默技术,是胃癌治疗的重大突破,其能特异而有效地阻断靶基因表达,下调相应蛋白水平及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现今,研究又将纳米技术与RNA干扰相结合,开辟了胃癌治疗的崭新途径.本文就当今纳米载体介导小干扰RNA在胃癌治疗领域中的作用机理
期刊
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TBIL 7.7 μmol/L,DBIL 1.3 μmol/L,IBIL6.4 μmol/L,ALT 18.0 U/L,AST 18.0 U/L;AFP、CEA、Fer、CA199、CA125均阴性.CT:胆囊窝及肝左叶肿块占位,考虑胆囊癌侵犯肝脏可能,胆囊结石.入院后第3天行胆囊癌根
期刊
比较组间资料有无差异的文章均应做统计学分析。在做统计学处理时:(1)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实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2)用χ±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
期刊
目的 评估3种不同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并分析PTA引起瘘管痉挛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AVF失功能患者112次腔内手术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数据.临床结果包括: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及瘘管痉挛情况,患者变量包括:年龄、
手助腹腔镜(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是外科医生通过小切口置入蓝碟装置,然后插入一只手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1].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行急诊右半结肠癌切除术,证明前者除了具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外,还发现通过该小切口可以对扩张的小肠行术中肠减压,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报道如下。
期刊
病理分期是结直肠癌临床预后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但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常因肿瘤转移等因素失去手术机会,故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寻找病理分期以外的肿瘤预后指标意义重大.肿瘤患者凝血系统常存在异常[1-2],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凝血级联反应中的重要因子.本文旨在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