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错(牙/合)矫治中如何建立稳定的(牙/合)关系。方法: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矫治方法。结果:建立良好的(牙/合)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牙/合)位的调整与牙位的调整。结论:要实现两者的调整,取决于矫治方案的确定,矫治力系统的选择及控制牙齿移动的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案;(牙/合)关系稳定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6-0833-02
对于牙颌畸形的矫治,无论采取哪一种矫治方法,都必须对矫治的牙齿、牙弓、颌骨施加一定的矫治力,引起牙周组织、颌骨在生理限度内的组织改造,使牙齿产生移动,从而使牙弓、颌骨正常生长,以恢复或重建咬合平衡,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02~2007年在我科就诊的患者68例(男性20例、女性48例),年龄14~20岁。安氏Ⅱ1患者31例,毛氏Ⅰ1患者27例,毛氏Ⅳ2患者10例。
1.2 通过全颌曲面断层片来判断第三磨牙牙胚的有无,关于第三磨牙牙胚与牙弓拥挤及开(牙/合)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广大正畸学者所争论。
1.3 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ANB角,来确定患者矢状骨面型。ANB≤0°为Ⅲ类骨面型。O°<ANB≤5°为Ⅰ类骨面型,ANB>5°为Ⅱ类骨面型。通过测量ODI值来确定患者的垂直骨面型,ODI值<65.5°为开牙合,ODI值>77.7°为深覆(牙/合),65.5°<ODI值≤74.5°为正常(牙/合)。
1.4 具体矫治方案:对31例安氏Ⅱ1患者及27例毛氏Ⅰ1患者分别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或采取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两个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拔牙方式。对伴有严重牙列拥挤及上颌切牙明显前突的患者,同时拔除4个第三磨牙之后,再应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10例开牙合患者,首先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再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
2 结果
对68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总疗程平均为20个月,矫治后磨牙关系均达到中性(牙/合)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齿排列整齐。
3 典型病例
某女,16岁。检查:面部左右对称,下颌前突,面中1/3凹陷,下颌发育过度,恒牙(牙/合),双侧第一磨牙完全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诊断:安氏Ⅲ类、毛氏Ⅱ1。矫治后头影测量见表1。矫治过程:①上颌前方牵引,牵引力每侧0.8~1.0Kg,戴前方牵引器的同时,下颌戴全牙弓(牙/合)垫以解除前压锁解关系。②行上颌前方牵引一年后停止,粘结上下颌直丝弓矫治器,0.016~0.018预成TiNi圆丝进行整平牙弓。⑧拔除下颌第三磨牙,防止下颌前牙进一步向前发育。④上下颌弯制0.016×0.025多曲不锈钢方丝,同时进行颌间Ⅲ类牵引。⑤前牙建立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后,进行中线牵引。⑥磨牙关系达到中性,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颌中线一致,换0.017×0.025不锈钢方丝理想弓形,进行进一步的精细调整。⑦拆除固定矫治器,戴用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见图1~2)
4 讨论
(牙/合)位的调整:颌骨具有自然生长的能力是(牙/合)位能得以调整的先决条件,这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尤为重要,换句话说,替牙期是(牙/合)位调整得以实现的关键阶段。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正常将上颌第一磨牙带环牵引钩与“Q”曲紧密结扎,使牙弓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从而将口外弓施以的向后的矫治力通过上颌第一磨牙传递到上牙弓的每个牙齿上,使整个上牙弓向远中移动,从而达到抑制上颌向前发育的目的。此时,患者在功能运动中为寻找原来的咬合关系,下颌会反应性的向前移位,从而达到(牙/合)位的调整。
牙位的调整:牙位的调整大多需要固定矫治器产生的机械力来完成,如弓丝、橡皮圈、螺旋弹簧的弹力等。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MEAW技术)应用于开(牙/合)病例矫治中,在对(牙/合)关系的改善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多曲方丝上靴形曲的存在增加了托槽间弓丝的长度,从而增强了弓丝的弹性,每个牙齿间因有靴形曲的存在,故牙与牙之间相对较独立,在颌间牵引力的作用下,可以迅速达到紧密的尖窝嵌合关系,同时方丝的使用还可以调整转矩,以避免颌间牵引时转矩的丢失。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案;(牙/合)关系稳定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6-0833-02
对于牙颌畸形的矫治,无论采取哪一种矫治方法,都必须对矫治的牙齿、牙弓、颌骨施加一定的矫治力,引起牙周组织、颌骨在生理限度内的组织改造,使牙齿产生移动,从而使牙弓、颌骨正常生长,以恢复或重建咬合平衡,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02~2007年在我科就诊的患者68例(男性20例、女性48例),年龄14~20岁。安氏Ⅱ1患者31例,毛氏Ⅰ1患者27例,毛氏Ⅳ2患者10例。
1.2 通过全颌曲面断层片来判断第三磨牙牙胚的有无,关于第三磨牙牙胚与牙弓拥挤及开(牙/合)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广大正畸学者所争论。
1.3 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ANB角,来确定患者矢状骨面型。ANB≤0°为Ⅲ类骨面型。O°<ANB≤5°为Ⅰ类骨面型,ANB>5°为Ⅱ类骨面型。通过测量ODI值来确定患者的垂直骨面型,ODI值<65.5°为开牙合,ODI值>77.7°为深覆(牙/合),65.5°<ODI值≤74.5°为正常(牙/合)。
1.4 具体矫治方案:对31例安氏Ⅱ1患者及27例毛氏Ⅰ1患者分别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或采取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两个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拔牙方式。对伴有严重牙列拥挤及上颌切牙明显前突的患者,同时拔除4个第三磨牙之后,再应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10例开牙合患者,首先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再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
2 结果
对68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总疗程平均为20个月,矫治后磨牙关系均达到中性(牙/合)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齿排列整齐。
3 典型病例
某女,16岁。检查:面部左右对称,下颌前突,面中1/3凹陷,下颌发育过度,恒牙(牙/合),双侧第一磨牙完全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诊断:安氏Ⅲ类、毛氏Ⅱ1。矫治后头影测量见表1。矫治过程:①上颌前方牵引,牵引力每侧0.8~1.0Kg,戴前方牵引器的同时,下颌戴全牙弓(牙/合)垫以解除前压锁解关系。②行上颌前方牵引一年后停止,粘结上下颌直丝弓矫治器,0.016~0.018预成TiNi圆丝进行整平牙弓。⑧拔除下颌第三磨牙,防止下颌前牙进一步向前发育。④上下颌弯制0.016×0.025多曲不锈钢方丝,同时进行颌间Ⅲ类牵引。⑤前牙建立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后,进行中线牵引。⑥磨牙关系达到中性,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颌中线一致,换0.017×0.025不锈钢方丝理想弓形,进行进一步的精细调整。⑦拆除固定矫治器,戴用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见图1~2)
4 讨论
(牙/合)位的调整:颌骨具有自然生长的能力是(牙/合)位能得以调整的先决条件,这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尤为重要,换句话说,替牙期是(牙/合)位调整得以实现的关键阶段。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正常将上颌第一磨牙带环牵引钩与“Q”曲紧密结扎,使牙弓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从而将口外弓施以的向后的矫治力通过上颌第一磨牙传递到上牙弓的每个牙齿上,使整个上牙弓向远中移动,从而达到抑制上颌向前发育的目的。此时,患者在功能运动中为寻找原来的咬合关系,下颌会反应性的向前移位,从而达到(牙/合)位的调整。
牙位的调整:牙位的调整大多需要固定矫治器产生的机械力来完成,如弓丝、橡皮圈、螺旋弹簧的弹力等。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MEAW技术)应用于开(牙/合)病例矫治中,在对(牙/合)关系的改善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多曲方丝上靴形曲的存在增加了托槽间弓丝的长度,从而增强了弓丝的弹性,每个牙齿间因有靴形曲的存在,故牙与牙之间相对较独立,在颌间牵引力的作用下,可以迅速达到紧密的尖窝嵌合关系,同时方丝的使用还可以调整转矩,以避免颌间牵引时转矩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