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业:所谓“桥王”,牵桥搭线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团COO,粉丝十来万
  如同人们对人头马中国区市场总监为什么是让一个女人来把盏一样,对于陈立业担任谢瑞麟珠宝集团首席营运总监,人们同样充满兴趣。这个男人,是如何打动女人,并将产品佩戴到她们身上?
  实际上,给人以“花样男子”臆测的陈立业并非一直从事珠宝行业,他曾是电信界最年轻的总经理,也曾任职旅游业与金融界的高层,擅长品牌推广,因独具慧眼、创意非凡被商界冠以“桥王”(即:点子王)称号。工作之外,他也是一名基督教歌手,上世纪80年代与教友一起组建“转折点”乐队,并拥有个人福音专辑,比郑秀文足足早了20年。
  生活中,陈立业堪称老网虫,从Blog时代到Facebook、Twitter时代,他一直利用网络平台,和朋友们分享生活的点滴:与音乐人朋友在录音室碰面合照;自己十年前最爱的TAG Heuer手表;东家event上展示的璀璨珠宝……当然,少不了他最爱的萌猫大头照。
  在拥有十来万粉丝的新浪微博中,陈立业爱猫爱到世人皆知,他会拍下街头和他偶遇的猫猫照片,也会为报纸上猫狗被虐待而愤怒不已,呼吁众生平等,动物也当善待。
  如果说,猫是陈立业生活中的“情侣”,那音乐则是他灵魂的导师。在网络平台上,陈立业跟网友分享得最多的,还是他的福音音乐的创作。信教的20年中,陈立业一直尝试以音乐的形式来诠释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并推出了好几张福音专辑。曾有一年时间,他赴北美、欧洲举办多场巡回音乐会,以音乐鼓励更多的人,分享见证。
  桥王不循规,iPad卖钻戒
  如果说,陈立业只是沉浸在网络里分享他的小世界,那他仅仅是一个“微博控”。但“桥王”显然不是一个玩物丧志的人,在很早之前他已经意识到,网络新媒体,绝对是一个可以辅助他在商界实现更多梦想的利器。
  因缘际会,加入谢瑞麟珠宝集团之后的两年多时间,正是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机, 陈立业斗胆以这一传统老字号作为试验田,几个回合下来,市场反应热烈。“High Jewellery 也需High Tech来包装。”陈立业说。业界内,一种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推广时代由此开启。
  2010年3月, iPad上市,全球苹果粉丝趋之若鹜。触觉敏锐的陈立业马上感觉到这个产品对这个销售时代的意义,最初想法很简单:用iPad来代替平面传媒某部分的功能,多媒体多角度地介绍产品。
  “那时iPad尚未在港发售,我们已率先从美国订了货,前后约用了6个月准备,打造了一个销售终端,我相信,在同行甚至香港零售业里,我们是第一个用iPad帮助前线销售。”
  而其他新潮的High Tech招式,还有谢瑞麟珠宝旗下的婚嫁杂志App和店铺免费WiFi服务提供。
  “我做Brand Building和Marketing,一方面以创意为先,另一方面也信奉实实在在的数据。搞这些数码推广手段,很大程度是看中谢瑞麟消费群体中年轻客户占据的高比例。年轻人一定喜欢并且接受新事物,这样我们就先赢了一大步。”陈立业点出致胜关键,“珠宝是一个传统行业,但现在购买珠宝,特别是婚嫁系列的,都是年轻一辈,我们要迎合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让他们反过来适应传统老铺的买卖步骤。”
  既然是“桥王”,板斧就不单单是这三两道。除了New Media的运用,陈立业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是“婚嫁大使服务”,在旗下珠宝店实行买戒指求婚结婚“一条龙”服务,打破以往一买一卖的单调交易。
  不按牌理出牌取得的突破,陈立业把这归功于过往的服务经验。“我以前是电信人,所以对iPad很有热情,这可能是我把New Media这个意念带进谢瑞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我之前做旅游业时,强调的是对顾客服务必须热诚,所以亦引申出婚嫁大使这一种更加贴心的服务概念。”
  而对于传说中的“桥王”身份,一直一脸自信的陈立业居然露出少许腼腆的笑容,“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称呼我,‘桥王’不敢当,但我懂得lateral thinking,不应限于应用本行的东西,把其他行业的东西带进来,取长补短,两者融会贯通,也许这就是新意。”
  《风尚周报》:你一直喜欢福音音乐,哪一首歌最打动你?
  陈立业: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希望送一首歌给父母。当年父母还没有信主,父亲患了癌症,临终前,经历了神很大的恩典。后来当我分享这事,再唱《你知道吗》时,立刻忍不住就哭了出来。唱福音诗歌已二十年了,我第一次在台上感动得泪流不止。
  《风尚周报》:你喜欢玩微博,有没有考虑把它打造成一个商业传播平台?
  陈立业:我的微博只是一个和朋友和网友分享的地盘,如果商业化了,在写博客的时候就会增加思想负担,我还是比较enjoy“玩”的过程。至于商业宣传,我们有官方的微博去承载这功能。
  《风尚周报》:玩微博之后有什么意外收获?
  陈立业:最意外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中国内地的认识。其实香港也有很多报道内地新闻的板块,但那些始终是具备一些新闻价值从而被刊登的“大事”,而微博上面更多的是国内生活的林林种种。比如我会从微博知道广州某个街区开了一家新的猫餐厅,但这永远不会被刊登在香港的报纸上。
其他文献
历史    几个世纪以来,以古巴为首的中南美洲一直是朗姆酒的主要酿造基地,这归功于1493年哥伦布将甘蔗引进古巴。再加上当地有最适合种植甘蔗的风土条件和酿酒大师们的独特技艺,才让朗姆酒在烈酒界占了一席之地。  19世纪的古巴是世界著名的蔗糖产地。当时,船员们利用优良的蔗糖资源制造发酵的糖酒和“La Tafia”——一种朗姆酒的雏形。铜制蒸馏器的使用以及陈酿的概念出现后(提出这个概念的Pedro D
期刊
在一个公共汽车站,几个路人盯着旁边一个高大的外国女人身影,窃窃私语。  “这个是《外来媳妇本地郎》(下文简称“《外》剧”)里面那个戴安娜吧?”  “不可能啦,人家戴安娜是明星,怎么可能来挤公交车?”  “她肯定是,和戏里面长得一模一样,不,比戏里面更漂亮。”  “不会的,戴安娜的中文这么好,我们说了她那么久,她连看都不看我们一眼,说明她不会中文。”  而这个人,当然就是“戴安娜”的扮演者、德国人郝
期刊
忘记那些俗气的岛屿吧。  我们找来10个你或者不了解的小岛,它们或者如雷贯耳(你却从不曾踏足),或者你才第一次听说,甚至还说不上它在哪个洲,哪个镇。不过不要紧,这些犹如仙岛的隐世妙处其实从不曾消失过,它们都有美丽的峡湾、雪白的沙滩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想说的是,其实它们代表了最高端的旅游休闲度假地。  所以,既然2012年都来了,剩下的日子,你就表犹豫了。  法属领地——留尼汪(La Reuni
期刊
“有个在广州生活了很久的外国人告诉我:当你对这里一切都感到看不顺眼的时候,那就是你回家休息的时候了,最好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罗密欧告诉我,他已经订好了回意大利的机票,除了回去参加姐姐的婚礼,还要休息一段时间。本文发稿时,他可能正躺在家里的后院,沐浴在亚平宁的湛蓝天空和金色阳光里。  从初来中国时的“疯狂爱着这里”到现在“几乎对一切看不顺眼”,一共经过了六年的时光。忽然之间,那些在我们眼中
期刊
每年除夕夜,在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的“家庭”里,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回家过年的学员们齐聚一堂,先晚饭,然后轮流表演节目。在这几年的年夜饭上,多了一个外国老人的身影,有些连说话都有点吃力的智障学员见到他,也会很努力地对他讲道谢的话,更有学员会在他坐下时,走到他背后,充满爱意地替他按摩。这个老人就是万籁寂。  万籁寂的意大利文名是“Marazzi”,取了这个充满禅意的中文名的他却是一个天主教神父。他
期刊
Angie来自加拿大,是广州最棒的国际n人组乐队“熊猫乐队”的主唱,我和朋友们几乎每一场必去捧。乐队活跃在广州的几个酒吧,包括The Brew、191 Space、Loft345、Hooleys、踢馆。Angie的表演和唱功着实让人称赞,在台上的爆发力和感染力只要你到现场就能感受到。平时她则是狂热摄影爱好者,在广州Loft345做过几次小型展览,在她家里的小房间,摆满了各式古怪的小玩意和小女生式的
期刊
国企里的“士兵突击”  在中国通信服务公司里搭建了6年“通信大动脉”的李文,眼见自己平时的交际圈子日益固化,而在原来项目经理这个位置上也没有更多的新东西可供他去突破,于是他开始寻求改变。恰逢2009年,公司重组后在香港上市,打出了“世界级”的口号,积极开拓国外的市场业务。李文便趁此机会自告奋勇报了名,作为公司代表走出中国,也开启了他个人的海外派遣之旅。  短短2年里,李文跑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
期刊
111张广州面孔中的外国人  Joan Burgues不仅仅是餐厅厨师,还富有创造力和艺术气质。他是国际烹饪比赛的冠军,是取得了极大成功的Cassia餐厅的前老板,也是食物鉴赏家。除此之外,他是我人生中遇到最为真诚的一个人。当见到他在Top Power(广州一家最好的俱乐部)跳舞时,我明白了快乐的重要性。他怀揣一颗自由的心灵,并不在乎钱,而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在生活。请相信我: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期刊
这两天和纽约金融圈里的中国人闲聊,说是好几个海归最近归海了。金融危机后的这几年,海归已是大势所趋。不管是因为在美国找不到工作的,还是觉得国内发展前途更好的,无数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国之路。即使留在美国的中国人也是整天纠结在“归还是不归”的问题上。这海归了又回来的,却是不多见。仔细打听了一下,发现归海的这几位可都是在纽约金融圈里赫赫有名的大牛。  这几位在离开美国前就已经是MD(董事总经理)级别的资
期刊
Brian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就进入一家从事家具贸易的家族企业,随着海外业务迅速扩展,在外设立办事处便成了必然。2011年公司终于决定在以作风严谨、行事风格一丝不苟出名的德国设立办事机构,Brian便被公司外派到了海外,开始了在德的旅居生活。  在国外,Brian一个人负责市场开发、找地方建SHOW ROOM(样板房)、租仓库、筹备驻德分公司、招聘甚至各种打杂内容。  对Brian来说,文化差异与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