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词中“燕”的五大意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欧词中的“燕”有五大意象,爱情意象、春天意象、离恨意象、才俊意象、强者意象。欧阳修对燕较为别致的看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乳燕此种新生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二是观燕中蕴涵的乐观精神。正是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词作,承前启后,为北宋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了之后文人的词风。
  关键词:欧阳修;燕;意象
  作者简介:贾盈轩,女,汉族,淄博第四中学高三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2
  燕,或许因其与人亲近、有在屋檐下筑巢的习性,自古便是文人词客们乐于刻画描写的意象。早在上古时期,《诗经·商颂·玄鸟》中便有提及关于燕子的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意为燕子降临人间,产下一卵,一女子吞之,从而生下商人的祖先契。燕另有“玄鸟”、“乌衣”、“朱鸟”、“天女”、“神女”、“游波”等十五余种名称,其中大多数源于其乌黑的体色与矫健的身姿。
  同时,“燕”也是宋词中频频露面的常客。在唐圭璋编著的《全宋词》中,收录的南宋有关燕子的词作有近220首,使用过燕子这个意象的词人约140位[1]。在欧阳修的词作中,“燕”的出现也不在少数。因为燕意象本身富有弹性,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除了能表达常见的情感外,也能抒发欧阳修自己独特的感悟与领会,具有特别的审美情趣。
  在欧阳修词众多“燕”的意象中,沿袭前人通用意象的占多数,但同时也赋予了其全新的印象。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爱情意象
  燕的成双成对,或令相爱之人更觉爱情之美好,或令形影单影只之人心生孤寂自怜之情。冯延巳《长命女》中“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向往;而李白《双燕离》的“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则抒发了诗人对燕子双飞的羡慕。欧词同样提及此意,例如《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所写: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本词中,欧阳修以酒醉美人的视角,描绘其眼见“海燕双来”,从而泛起“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的惆怅心绪,借双燕的归来暗示了其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对燕儿成双对的羡慕。以燕起兴,而引出女主角内心之言,欧阳修将其内心微妙的悸动巧妙地写出,不可不谓技艺高超。
  另有一首《踏莎行·雨霁风光》,更是突出了词中人茕茕孑立的孤寂: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本词中,欧阳修将新燕与鹦鹉两种鸟儿对比:自由来往的燕儿一双双飞入飞出,而笼中鹦鹉只能孤独入睡。此处,玉笼鹦鹉似乎正是詞人自己的写照:被束缚而高飞不得,又孤单一人,徒有羡慕燕子的情分,更添愁苦感伤。心酸惆怅跃然纸上。
  二、春天意象
  燕儿、莺儿、黄鹂,均是古诗词中代表春天的典型意象。不论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还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作为春天使者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认可。而伤春则是古代诗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欧词中,同样不乏此类语句,如《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中写道: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红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燕子的呢喃轻语,往往能唤起词人对春天的爱恋。而欧阳修的“帘幕风轻双语燕”,却引出的是“柳絮飞撩乱”的景致,一安详平和,一纷乱不安,以静写动,词人用宁和平静更加突出了词中主人公烦乱的心绪,反衬出伤春怨春之情。
  另如《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
  新岁风光如旧岁。所恨征轮,渐渐程迢递。纵有远情难写寄。何妨解有相思泪。”
  同样,燕子的呢喃本是悦耳的,词中主人公却说,其“语多”惊扰了自己的睡眠,着实恼人。“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词中人正相思,或许晓睡中正梦见自己的郎君,却被燕儿吵醒。这种幽怨与“残花”“相思泪”相应,生动地写出了春恨深远。
  三、离恨意象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的“燕足系书”之事大概是最早的将燕作为离恨寄托的诗了。燕子春去秋来,因此人们总希望它们能带回远行人的消息;若其迟迟未归,便让人心生幽怨,于是燕渐渐成为了人们离恨的寄托。
  与晏殊的“似曾相识燕归来”不同,欧阳修多是写燕在秋天时归去的背影。例如这首《渔家傲·八月秋高风历乱》:
  “八月秋高风历乱。衰兰败芷红莲岸。皓月十分光正满。清光畔。年年常愿琼筵看。
  社近愁看归去燕。江天空阔云容漫。宋玉当时情不浅。成幽怨。乡关千里危肠断。”
  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如今已是八月,燕即将南去,词人顿感惆怅满怀,个中有对燕的留恋,也有对一年将尽的不舍。然而词人虽然愁看燕子归去,不忍让它离开,却用一句“江天空阔云容漫”,表达了对燕子远飞的祝愿,即“天高任鸟飞”,愿其前程广阔不受局促。“江天空阔”虽只是在写燕子即将飞向的空间,却体现了欧阳修胸襟之宽容博大,胸怀高远空阔的天空。虽写“艳词”,但其中却蕴含着词人的高尚情操,这正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欧词作出“词之雅正,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评价的原因。
  又如这首《渔家傲》:
  “对酒当歌劳客劝。惜花只惜年华晚。寒艳冷香秋不管。情眷眷。凭栏尽日愁无限。   思抱芳期随寒雁。悔无深意传双燕。怅望一枝难寄远。人不见。楼头望断相思眼。”
  词人连用“寒雁”“双燕”“楼头”几个意象,集中体现了相思之苦。词中人恨不得随大雁南飞,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让归去的燕儿带回些许消息,如今“人不见”,于是燕成了离恨的寄托,看见今年归去的燕儿,便触发留人浓浓的愁思。
  通过以上对欧词中“燕”常见用法的浅析,可以明显看出,欧阳修即使是在沿袭前人通用意象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与见解。因而,作为北宋开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的创新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欧阳修对燕的关注另有别致之处,而这处处体现着他自身的精神品格。
  四、才俊意象
  欧阳修有着对新生事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在对春末夏初之燕的观察中,欧阳修不止看到了其衔泥筑巢、飞入画栋的常见行为,还注意到了“乳燕”学飞的可爱姿态。正如本词《渔家傲·五月薰风才一信》中所绘:
  “五月薰风才一信。初荷出水清香嫩。乳燕学飞帘额峻。谁借问。东邻期约尝佳酝。
  漏短日长人乍困。裙腰减尽柔肌损。一撮眉尖千叠恨。慵整顿。黄梅雨细多闲闷。”
  “初荷”与“乳燕”,都是春末夏初的新生事物。欧阳修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上句用“清香”、“嫩”形容初荷的柔美纯净,下句描写乳燕初飞,才只能飞至帘子上端高度的可爱画面,把对乳燕的宠爱与欣赏表达得情真意切。从欧阳修对“初荷”“乳燕”这种新生事物的赞美中,可见他对世间一切美好新事物的热爱,这也是他能够欣赏、选拔苏轼、苏辙、曾巩等一批青年才俊的原因之一。
  五、强者意象
  欧阳修一生在政治上失意挫伤,被贬多次,但在他所写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及众多诗词中,却体现出他乐观的精神,在不得志中仍能够欣赏大自然与人生美好的一面。这种乐观,也反映在他笔下的燕子身上。且如这首《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著薄罗裳。柳丝摇曳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昼偏长。为谁消瘦损容光。”
  此处的燕,不再是令人心生孤单的双燕,也不再是被寄托着浓浓离恨的社燕,而是忙碌充实的春燕。它们穿梭在摇曳的柳丝之间,不知忙些什么,却给人充实欢乐的感觉。随着燕儿的飞来飞去,令人感伤的春天也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常被贬谪的欧阳修,却能时时保持着对万物的好奇与热爱,乐观地看待自然与人生。没有很高的修养,是难以如此的。
  另有一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同样表达了欧阳修的乐观精神,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下片承接上片的西湖美景,写到游人散尽,点出词人“始觉春空”的心情。一“空”字,让人顿生孤寂惆怅之感。然而当词人垂下帘栊,或许正准备自己咀嚼这份孤单时,“双燕归来细雨中”,两只燕子却冒雨归来,似乎是要陪伴词人度过这落寞的时光。下片压抑的情绪随着最后双燕的归来扬起,体现出作者不被孤单打垮、乐观不屈的精神,也是被贬途中欧阳修精神的支撑。
  六、总结
  正是这些独具风格的词作奠定了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燕”意象,集中展示了欧阳修的精神与品格。通过以上对欧阳修“燕”意象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1.歐阳修笔下的燕意象大多沿用前人写法,然而又能以旧翻新,写出自己的独到新意。
  2.欧阳修对燕较为别致的看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乳燕此种新生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二是观燕中蕴涵的乐观精神。这于“艳词”中显现了欧阳修的胸襟与气度。也正是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词作,承前启后,为北宋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了之后文人的词风。
  参考文献:
  [1]黄晔.南宋词作中“燕子”意象的多重解读[D].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9月。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分析讨论董桥的散文创作,基于艺术审美与现实关照两个层面展开.从艺术审美与文化关怀角度,董桥的散文典丽精工,意境似宋元山水,行文布局缜密,修辞灵动丰饶,文体大胆
摘 要:对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民族性进行研究,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是指在其发展与形成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一种独有的审美特质,它是中国文艺美学中所蕴含的内在因素。推进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就必须充分了解民族性的特点与内涵,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中华美学精神以及美学观点之间的关系,发掘其中存在的规律。  关键词:文艺美学;民族性;中华美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价格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人们的经济行为,生产者因价格高低而核算收益多寡,消费者因价格高低而权衡交易进退。价格可以反映供求关系状况,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也可以调
摘 要:《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一,这本小说具有文学性、历史性和故事性。文本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译者郝玉清是否能够准确翻译文本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是中外读者关心的问题。笔者初读英译本《射雕英雄传》,试对段落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从文化差异、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角度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翻译策略;英译版《射雕英雄传》;文化负载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艺术寄托着人们的诗情画意,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它给世人无穷的愉悦与希望,又将血淋淋的现实直面在人们面前。路遥作品中传达的对苦难人生的顽强反抗、对人间真情的讴歌、对黄土地的深深眷恋,不经意间流露出浓郁的诗性美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关键词:路谣;诗意;情感;求索  作者简介:李祥玉(1996-),男,汉族、陕西洋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为解决个体劳动者党员不过组织生活,原属党组织和经营所在地党组织都管不到的问题,去年9月,房山区委组织部和区工商局党委在个体协会建立了党总支,又相继在良乡、琉璃河、张
作者简介:冉子成(1992.2-),男,汉族,甘肃会宁人,西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文秘方向。现任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主要讲授大学语文、公安文秘课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穆斯林的葬礼》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成功的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描写“一个穆
期刊
摘 要:周作人“人的文学” 观距今约莫有一百年了,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其思想对当今文学创作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1]“平民文学应着重与贵族文学相反的地方,是内容充实,就是普遍与真挚两件事”。[2]这两句话我们今天读来依然耳目一新。  关键词:人的文学;周作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江西音乐广播是江西省唯一一家专业调频全立体声播出的专业音乐广播,通过多个频点覆盖全省,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国际互联网同步播出。1.节目定位:收听对象集中在15~45岁人群
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中,表扬他人是很经常的事情。顺耳之言似乎好说,其实不易说好。为什么有时本意想表扬,却未能起到激励作用?想一想可能是“犯了忌”。一、切忌自己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