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血脂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anti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两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游离脂肪酸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四烯酸(C20∶4)和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变化的观察,发现手术后早期即有血脂水平的全面降低。血脂的降低随创伤应激的加重而具显著性且持久,提示在创伤应激早期机体主要通过利用血脂获得能量,同时血糖应激性升高以保证神经细胞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并减少了乳酸生成,有利于维持重要的生命中枢功能和体液内环境稳定。本研究还发现,创伤后存在着显著而持久的低胆固醇血症,且血胆固醇水平与创伤程度及患者预后有较密切关系。创伤后在保证机体氧合状态正常的前提下,早期补充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将有助于减轻机体组织的分解代谢,稳定细胞结构及其功能,保护机体内环境,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1-4]开始研究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发现SLE患者外周血循环中抗EB病毒的抗体滴度升高,并检测到EB病毒的几种抗原系统,认为SLE患者1的B淋巴细胞转化与EB病毒有关,EB病毒在SLE的发生或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8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25例,非活动期23例)外周血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