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之形象鉴赏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li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即指诗人从审美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叙事诗主要指人物形象;抒情诗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写景歌偏向于物象。诗歌作品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它是诗歌的灵魂。鉴赏诗歌,若能从这一点作为切入点,则能抓住诗歌本质,直达诗歌魂灵所在,同时能够透过诗歌主要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性。
  
  一、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只要把握了这些形象的特征,分析出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就可以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了。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1.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过程
  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深入——怎样写这一形象的;怎样借助这一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常见诗歌人物形象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
  ⑦献身边塞或反对征战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
  (2)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3.景物和事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4.常见的类型
  景物类型,这主要是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主要是:农事、战争、狞猎、离别等;还有就是色彩描写。
  
  二、鉴赏基本思路
  
  (1)摹写或概括景物特征
  (2)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三、鉴赏技巧
  
  (1)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如:元代王冕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3)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传统审美心理,熟记一些特殊意象的含义。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以蝉喻品行高洁。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如: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松——坚贞高洁。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9.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0.梧桐、杜鹃鸟——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1.鹧鸪鸟——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2.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点,古代诗歌之形象的内涵也是一个空间多维体,甚至有些时候,某些已经定势了的形象被反向或多向运用了。比如毛泽东笔下的秋,几乎捕捉不到萧瑟与凄凉。再比如黄巢笔下的菊花,无存幽独淡雅的静态美,尽现豪迈粗犷的战斗生机。
其他文献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常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课堂上以教师的灌输为主。教师“一言堂”,讲的过多过细,学生课堂参与少。由于教师过分注重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无从发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有着太多的弊端,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
期刊
摘要:在知识经济中,科普具有重要、特殊的作用,是大科普概念,是在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和信息产品产销链的传播环节中为大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重要、特殊的表现方式,既能体现当前知识经济社会存在与发展态势,其科普渠道和机构又能成为今后知识型企业与广大客户互相沟通的媒介,有些科普实体工作范围可以既有社会公益性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和信息传播等服务,又可以适当经营。这些都有利于建设知识经济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
期刊
新目标英语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创设的各种任务活动并较快地进入语言训练情境,从中较好地获得知识。教师要想按照自己的意图让学生进入角色,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入方法的使用对英语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应认真研究、探索的课题。好的导入方法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新课的导入方法是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结合中学英语教材的部分
期刊
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要注意听说和英语的交际性,但往往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英语单词的记忆上,而且要让学生做大量的笔记,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教,学生往往会觉得英语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学生的反映,探索有效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个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只有在和谐、愉快、积极进取的心理氛围中才有可能发挥其才
期刊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此,教师通过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益。简而言之,適当地选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特点,创设具体
期刊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是艺术创造中始终伴随着作者的情感活动;白居易也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说的是写诗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诗文才会有感人的力量。的确,凡是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无不倾注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巴金先生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就是这样一篇饱含情义、情感真挚的文章。这篇收录在《随想录》中的文章讲述了一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发展,社会需要大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有重要意义,建议高校把勤工助学建成开阔大学生视野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勤工助学引领成为大学生主动提升综合素质的行为。  关键词:勤工助学 综合素质 大学生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ag
期刊
心理教育点:自信心的树立  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中去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真正发生变化。”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学生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不断设计情境,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培养自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目的:1.使学生体会信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正确评价,树立
期刊
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自觉接受外部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政策法律依据和迫切的实践需求,获得了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认可和支持。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人民监督员制度仍然缺乏法律依据,它的直接依据就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而不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来予以固定,没有能够上升到国家行为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便是加强实验教学,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和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在化学实验中,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