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10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正是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应用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处处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为我们实施教学生活化提供了条件。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内涵,充分运用各种语文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将语文教学最大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立足教材,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课前生活化——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农村学生较之城里边的学生要单一得多。但农村学生也有很多优势,他们对很多生活现象是比较熟悉的,但往往都是零散的,与教学内容联系不上。因此,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有限的教学资源扬长避短进行教学,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我先布置学生分小组,搜集植物传播种子的相关知识,了解周围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举例:如蒲公英、鬼针草等)。这一生活作业的布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生活的观察。学生通过利用各种渠道如:查询图书、实地观察、询问老师或家长等,在课前积累了宝贵的生活材料。当课堂中问及植物种子传播方法时,孩子们纷纷说出通过观察和查找得到的讯息,他们的发现之多远远超过了教材所提供的讯息。这样在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的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
  (二)课中生活化——展现生活,做生活的代言人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如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我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因为农村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课堂一下子变得异常活跃,桃子、梨子、苹果、草莓……课堂变成了学生交流的平台,学生成了生活的代言人。这样,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进行交流,实现了学习课文知识、进行口语交流训练、积累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共赢。
  (三)课后生活化——回归生活,做生活的体验人
  把对文本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借助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和积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加深学生的感悟,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使學习更深入,更有意思,可以起到想不到的效果,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达到“无心插柳柳成阴”之功效。如学生刚学完拼音,我就布置学生把家里的家具、自己的生活用品标上拼音,这样学生在获得极大的成就感的同时强化了学习内容。“生活识字”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生字,最爱吃的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可乐瓶上的字、广告上经常看见的字、熟悉的路牌、商店名等收集起来与同学交流,学生的兴致极高。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2]
  总之,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可以说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大量地使用着它,这本身为学生学习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力雨婷. 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1).
  [2]张志凌.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 课外语文(下),2018(5).
其他文献
活动背景:  我们有些班集体,卫生方面做得很不够,屡屡被学校批评。我抓住有些同学卫生意识淡薄这个机会,设计了《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综合实践活动,确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为——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垃圾给人们带
期刊
摘 要: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中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以及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初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培养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更多的要求,“实践、反思、交流”是智慧生成的基本原则,课堂例题的研究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催生剂”,智慧教学是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实践从而总结规划出来的。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空间载体,学生不仅要拥有知识,还要拥有智慧。因此,本文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思考中生成智慧,就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在今天,已经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递进循环式”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学工作及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递进式教学”方法一方面推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动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自然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是一门包罗
期刊
随着小学新版教材的推行,古诗词在教材中的比重加大,相对于其他文体的课程而言,古诗词对于小学生可以说是“晦涩难懂”。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将诗词讲解一遍,学生课下记忆即可,很多时候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和其中的韵味,对古诗词缺少兴趣,使得古诗词成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难点课程。“先学后教”的课堂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的死板,授课方式更加灵活,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一、认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本文将以高中数学为例,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教学设计进行思考,提出在教学设计中所需要呈现出的数学特点。希望能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引言:  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当中,包括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等多项对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英语教育在我国高中教学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而英语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重难点部分,也逐渐被从教者们所关注。英语词汇教育不仅满足了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顺应了国家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为了提高新课程视域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从教者克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英语课堂。本文主要简述了在新课程视域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课堂环境,教职人员只有转变自身的授课方法,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成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从教者不仅需要为同学们讲解专业知识,还需要从中培养每个学习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职人员在课堂上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法,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六年级;语文教学;提升质量;方法探析  引言:  六年级的孩子们正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一位爱自己的妈妈,当然我也有一位爱我的妈妈。妈妈就像一支蜡烛,为了儿女的未来不惜一切。  我的媽妈是一个非常爱唠叨的人,她天天唠叨,从未曾停止过。我的脑海里装满了她的唠叨:“考试时要认真看题目,做完了得再检查一遍。”“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同学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明天可能会下雨,带上伞方便。”……  记得有一次,我一出校门,就看见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
期刊
摘 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学科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提高学生在文字表达、阅读理解、审美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基于这个要求,很多教育者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结合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问题;措施  引言: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