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胡锦涛;“6.25”讲话;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8-O004-02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深入发展、成就卓著而同时各种矛盾问题愈益凸现、面临严峻考验和新的重大战略抉择的关键时刻,在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此举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6.25”讲话站在历史的以及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集中深刻地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鲜明,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坚定共同理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性以及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此而言,“6.25”讲话堪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走向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论述言简意赅,态度鲜明,内涵丰富,其所包含的“两个旗帜”的论断以及以此为基石的“政治宣言”和根本要求,恰似一根红线贯穿“6.25”讲话始终,提纲挈领,统揽全文,实际上是整个“讲话”的核心、支柱和灵魂,因而也是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目的要求的肯綮所在。
  历史和现实的大量实践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科学理想信念。在当今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主义事业与时俱进、独树一帜的大旗,也可谓现实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代名词。它既是一个内容丰厚、结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又是一种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国家发展道路模式,更是一场波澜壮阔、方兴未艾的伟大改革实践。其立论基石、动力源泉和根本特征在于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推进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进步为基本价值追求,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伟大创新,它发轫于29年前由“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而肇端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通这次会议,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发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而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拔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此以迄,以改革开放为突出特征和根本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进行了29年。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29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改革开放29年却具有改天换地般的伟大历史意义。29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求真务实,革故鼎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作为主心骨,立足国情实际,放眼世界变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同步并举,相互促进、相互贯通,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不信邪、不信鬼,不惧险风恶浪,冲破各种自然的抑或人为的艰难险阻、阴霾雾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古老的中华大地重新焕发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在纷繁复杂、波谲云诡、变动不宁的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东方,构成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一道独具特色、亮丽动人的风景线!所有这一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适应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而且合国情、顺民意,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和认同,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应当看到,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日趋复杂这样一个关键和重要的时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6.25”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端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理性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质言之,“6.25”讲话洞察时局、鲜明地回答了当前乃至未来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原则和方向抉择问题,也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如前所述。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拓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体现在: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漏洞空档较多,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基尼系数已达0.46,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压力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政治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民主法制建设进展缓慢,权力监督乏力,以重利轻义、诚信缺失为显著特征的世俗化乃至低俗化社 会现象蔓延,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贪贿弄权,暴殄天物,消极腐败现象遏而不止等等。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种种反思。围绕党和国家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潮空前活跃,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历史原因,其中不乏实质上刻意淡化甚至否定改革开放、模糊人们视线的“左”的和右的错误观点。种种干扰,亟待澄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何看待和评估改革开放29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实质上必然制约和影响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度认同和信念。对此,不但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而且必须要有科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直面现实,实事求是,既不能因为成就巨大而否认问题不足的存在。更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和不足而否认巨大成就乃至动摇既有信念。而论之,既要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要积极采取务实有效的方略举措,下大力气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的,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它向全党同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6.25”讲话精神,根本要求就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为统领,要深刻理解、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同时,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倾力抓好“五大建设”,即大力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只要全党同志秉承“讲话”精神,按照这些要求扎扎实实、躬行实践,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携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万山红叶映霜色,如画风景看东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刻,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正在向全党发出新的召唤,提出新的考验。旗帜是方向,旗帜是力量!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6.25”讲话斩钉截铁、旗帜鲜明,展示了我们党的态度、决心和信念,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大局意识深刻体悟和把握其中意蕴,全面认真地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戒骄戒踩,艰苦奋斗,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新西兰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所以当我发现新西兰的高等院校是从1988年才开设早期教育教师的专科文凭时并不感到惊讶。30年过去了,随着新西兰早期教育的迅速发展,早期教育教师的师资训练课程已经可以提供以早期教育为专业的教育学士学位,学士后文凭以及研究生文凭。目前,在新西兰,幼儿教师的英文全称是Early Childhood Teacher,其执教的学生的年龄范围可以从0岁至8岁。新西兰孩子入
摘要:有关调研表明,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服务发展存在着政府投入资金不足、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供给机制不畅及乡村精英人才流失等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投资追求高额利润、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村民利益表达渠道堵塞及相关责任主体思想认识偏颇等。为此,要通过建立多级政府筹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拓展村民利益表达渠道以及开展多种形式宣教活动等方略,大力推进农村社区
摘 要:社会冲突既有可能导致组织溃败,也可能引发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安全阀”。社会冲突的“安全阀”作用得以发挥,营造了我国转型与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转型后期,有必要全面更新我国的“安全阀”制度与机制,从“社会安全”的理念出发,以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化为重心、以权利配置方式调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冲突“安全阀”制度和机制,推动体制顺利转型和社会健康发展。  關键词:经济转型;社会冲突;“安全阀”
摘 要:国内网络群体事件在当前呈现频发之势,其成因主要在于现代化重心转移、人们现实追求变迁和社会价值观重塑的后现代时空背景,社会结构矛盾、阶层分化和规范弱化的高风险社会现实以及去中心化、多渠道化、自媒体化的新媒介技术效应。  关键词:后现代;社会风险;互联网;网络群体事件;成因  中图分类号:D6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4-0021-04  “当代中国正
摘 要:信息社会,利用互联网建构社区在线公共服务平台是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全国首家以社区为精准分众的数字社区媒体的福州市社区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所形成的 “福州模式”具有突出的特点,并蕴含理念创新。但该模式亦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行整体再造,即应从居民本位出发进行栏目再造,进一步提高性能完善体系;变“蜘蛛型”为“海星型”模式,真正成为社区网络治理有效平台;进一步连通乡村
摘要:职业病危害严重影响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农民工职业病维权之路因企业的自利行为、法律不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的不作为等而困难重重。应通过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来改善农民工职业病维权困境。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病:维权  中图分类号:D922.5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3-0073-02    一、目前我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    职业病
摘 要:对文化结构的高度关切是马克思文化理论的重要运思传统。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涉及文化要素构成、文化要素关系、文化要素聚合核心力量以及文化结构功能等多方面。根据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立足中华民族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质,可以得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共同作用律、中华民族凝聚力核心支柱中坚支撑律、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整体利益相互促进律、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与离散力对立统一中
缘起  大班幼儿的建构能力逐步进入重建阶段,他们能将实际建筑物缩小成一定比例,用积木及辅助材料建构熟悉的建筑物。建构区里,孩子们常常会三五成群地建构“我们的幼儿园”,但是在作品评价时,往往出现不同的声音。  师:你们搭的是什么?  幼:我搭的是幼儿园,这是我们的班级。  幼:我们搭了幼儿园,这是我们的菜园。  幼:幼儿园很大,还有楼梯,还有和形馆。  师:恩,我们幼儿园很大,那怎样才能搭得更像我们
摘 要:民主执政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追求在执政活动中的应有体现。在当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的执政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国家学说与我国国情实际相结合、构建新型人民国家政权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毋庸置疑的强大优势和生命力,它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主执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司法裁判主要集中于适用法律的纠纷解决形象,然而司法裁判并非一种严格界定的概念,而是体现为一种政治经验。新的政治现实对传统意义上的司法裁判形象构成挑战,更提出了新的期待,司法裁判还应当具有政策实施及其规则确立的第二张面孔。全面正确理解司法裁判所具有的“两张面孔”及其相互关系,能够确保司法裁判在政治上的正确性、法律上的合法性以及伦理上的正当性,同时也为正确把握法院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