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理论下的幼儿游戏化课程建构之我见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qs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课程有多种打开方式,游戏化便是其中的一种,课程游戏化是幼儿课程建构的优选策略。游戏既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也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的知识、能力、思想、人格等都是在游戏中形成的。游戏是幼儿课程建构的素材与实施的路径,课程游戏化是幼儿课程创建的必由之路。游戏化课程建构一般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游戏发现,二是游戏活动,三是游戏课程。在这三个阶段中,又以生活为背景,以活动为主线,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丰富。课程游戏化充分践行了“生活教育”思想,彰显了“生活即教育”,体现了“教学做合一”。我在幼儿课程建构中,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引,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现结合《影子游戏课程》,谈谈幼儿游戏化课程建构的策略。
  一、关注生活,捕捉素材
  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理论为课程游戏化提供了支撑,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同样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生活是幼儿游戏的舞台,课程游戏化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将生活与游戏有机整合,遵循了幼儿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课程素材不在书本中,藏在幼儿的生活中。生活如同浩瀚的知识海洋,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科学,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善于开发的意识,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定能建构出合适的幼儿课程。我在游戏化课程建构中,关注幼儿日常生活,细心捕捉游戏素材,将偶然看到的幼儿生活场景,或者是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游戏化课程建构的内容。例如,《影子游戏课程》缘起于一次课间的偶然发现。那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下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习惯地奔向操场,在宽阔的操场上开心地活动。一群小朋友围坐在软绵绵的草坪上,地面上一团黑黑的物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地上有我的头。”“那是我的手。”“这是我们的影子。”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他们的对话正好飘入我的耳中。“这不正好是一个课程内容吗?”我突发奇想,萌生影子课程建构意识:影子就在幼儿身边,生活中随处可见,影子中含有科学,影子游戏也不少,影子是合适的素材,我决定以“影子”为主题,设计一个游戏课程,《影子游戏课程》的构想就在我的生活发现中诞生了。
  二、丰富活动,丰厚体系
  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了教育教学目的、范围、内容、进程、活动等。有些教师把活动当作课程,认为游戏活动就是游戏课程,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课程离不开活动,但活动不是课程的全部,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是课程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平台。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没有辛勤的劳动,蜜蜂永远酿不出香甜的蜂蜜,教师若不将想法付诸实践,就无法创建出精美的课程。行动是构建课程的关键,教师要将观念转化为模型,要架构游戏课程框架,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不断丰满课程资源体系。
  我在产生《影子游戲课程》创建想法后,精心构思,统整设计,以生活为主线,以游戏为方式,将生活与游戏联通起来,用影子课程去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与游戏精神,培育幼儿的综合素养。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我开启了课程架构,我将影子游戏课程设计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识影子”“玩影子”“探影子”,在建立课程模型后,我创设各种游戏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在第一板块设计了“找影子”活动,带领幼儿到生活中寻找影子,找自己的影子、树木的影子、滑梯的影子等,去阳光下、灯光下、月光下寻找影子,找影子旨在初步认识影子,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在第二板块中,游戏活动更加丰富,有“追影子”“踩影子”“藏影子”“画影子”等等,让幼儿在玩中进一步认识理解影子。第三板块是拓展环节,分别设计了四项游戏活动,“把影子变没了”“把影子变出来”“水中的倒影”“彩色的影子”,引导幼儿认识影子与光的关系,深入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丰富而有层次的游戏活动,丰满了游戏课程资源,让课程体系变得丰厚。
  三、学做融合中丰润幼儿素养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张以做为中心,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充分彰显了幼儿的主体精神,把幼儿置于活动的中心,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游戏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贯彻“教学做合一”精神,将学做融合,让幼儿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思考,有效丰润素养。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游戏,主动尝试体验,边做边学,边玩边思。譬如,在《影子游戏课程》的每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将幼儿推向前台,引导幼儿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找影子”活动中,幼儿追随老师到处寻找影子的踪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幼儿你追我赶,试图踩住同伴的身影,他们躲到滑梯下、大树下,纷纷开动脑筋,设法把自己的影子藏住。“玩影子”系列游戏活动让幼儿置身其中,调动所有感官,较好地培养了幼儿运动、思维、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手脑联动,做思融合,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游戏化课程建构中,幼儿与教师都是课程的建构者,两者缺一不可。游戏化课程建构宛如拍摄电影,教师是编导,幼儿是演员,生活是舞台,游戏是故事。
其他文献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遵循“全人教育”理念,在“双创”教育中融入基于心理品质、社会认知、创业取向、自我发展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备高度竞争力、胜任力、适应力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职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与良性发展。
摘要: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培育,是新时代教育活动的一大主要目标。在思政教育中将红色资源融合运用进来,可以发挥出显著作用。本文首先针对红色资源内涵及其对思政教育的作用展开分析,然后探讨了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的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红色资源;教育融合;作用;策略  思政教育,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特定群体所施加的教育活动或影响,目的在
摘 要:“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的时候正确引导他们,鼓励儿童没有杂念,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去大胆创造。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把我们的经验和技巧强硬塞给孩子,更不能把他们禁锢,让孩子去模仿、去临摹,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这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应该尊重孩子的想象力,相信他们是天生的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给他们每一个闪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加快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属于当前先进的教学实践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自主学习环境中表达个人想法,调动其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应对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感知、实践与合作的学习要素,是初中英语课程中高效互动的渠道,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还存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