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绿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孔雀石绿(M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6℃、26℃、36℃三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7.066×10^3、4.638×10^3、1.338×10^3)和结合位点数n(1.2、1.1、1.0)。结果表明:MG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MG主要以范德华力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MG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MG对BSA的构象有影响;利用F 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
其他文献
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生育阶段根系活力的变化特点不同.春前以营养生长为主的阶段,根系活力不高,符合回归方程:y=36.16-0.62a+2.
每年选用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群11~15个稻瘟生理小种,先后对768个品种(系)进行抗谱测定,抗菌率达80~100%有34个品种(系),占供试品种(系)4.4%,抗菌率在60~79%属中等抗病的品种(系)有10
咪唑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作为许多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功能基,它们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被誉为“生物配体”或“生物催化剂”。近年来,人们发现咪唑及其衍生物
山西省棉花铃病的主要种类为疫病(Phytophthora boehmriae)、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和红粉病(Cephalothecium roceum),其中以棉铃疫病为优势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中地膜
本文将多元分析法应用于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并与Eberhart和Russell法及G.C.C.Tai(1971)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元分析法不仅提供了基因型各生育阶段对环境的反应敏感性强弱的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普鲁兰多糖作为药物释放系统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谷子Ch型显性核不育性是由两对显性基因通过上位互作控制的。其中一对为显性不育基因,另一对为显性上位基因;显性上位基因的存在掩盖了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恢复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对抗盐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植株叶片的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盐分浓度的增加,植株伤害加重,叶片膜透性
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是分析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样品特别是复杂样品的分析过程中往往是不可缺少的^[1],通常需要进行样品预处理后才可上分析仪器进行测定。样品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