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与中学语文教学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引来诸多争议,打杀情节是其中的焦点之一。反对者认为此情节会带来负面影响,赞同者认为金庸武侠小说的打杀中充满历史、哲学、科学、文化等因素。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有两种角度:语言技能和认识层面。在这二者中,语言技能无疑是第一位的,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词的积累及个性化语言的培养。为此,本文主要以入选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天龙八部》第41回中的武功词语(这是构成引起争议的“打杀情节”所必不可少的一类词语)为例,从这类词语的命名方式及词义表达两方面看金庸小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尤其是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金庸小说 《天龙八部》 武功词语 语文教学
  
  一、金庸小说与中学语文教学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第41回于2005年走进高中语文课外读本,引来诸多争议。打杀情节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反对者认为这有暴力倾向,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赞同者认为金庸小说中的打杀情节是与历史、哲学、科学以及文化相融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人格塑造。
  教材中的作品是为教学服务的,中学语文教学始终承担着两项任务:语言技能的学习和人生观的树立。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笔者认为,以往由金庸小说所引起的争议在于大家忽略或淡化了前者。基于此,本文将以小说中构成所谓“打杀情节”所必不可少的一类词语——武功词语为核心,从命名及词义表达两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总结金庸小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尤其是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启示意义。
  二、金庸小说武功词语概述
  打杀情节少不了打杀动作及动作名称。武功词语是构成打杀动作所必须的材料,包括表示武功的动作词,如“打、踢、击、刺”等,以及表示武功的名称词,如“少林罗汉阵、打狗棒法”等。因前者的词义多为常用义,对中学语文教学并无太多启示,而后者既有常用义,也有语境义,对语文教学有许多积极的影响,下文所称“武功词语”仅限后者。
  三、金庸小说武功词语的命名方式
  从来源看,金庸小说武功词语有借用和自创两种类型。借用型武功词语指来源于汉语共同语中的固有词语,其中有的本义为武术词语,如“大金刚拳”;有的本义为非武术词语。自创型指作家运用汉语语料加工创造而成的,非汉语固有词语,如“天山六阳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武功词语的界限并非绝对,其中所借为非武术词语的那部分词语,如“凌波微步、斗转星移”,以及只部分借用的那部分词语,如“北冥神功”,均蕴含自创成分。
  从构成成分看,金庸小说武功词语有如下四大特点:
  (一)含有大量动物词
  进入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中的动物词有两类:凶猛力量型和温婉飘逸型。一方面,它们体现着中华武术技击中刚毅与灵动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这是武术套路或招式仿动物猎取、活动时形体的结果,要求仿其形,领其意。从金庸武学理论的认识上看,武术之美在于力量与飘逸的结合,这实则是刚与柔的结合,也是武学的境界与哲学的认知。“隔山打牛”中的“牛”体现了武功的力度,“控鹤功”中的“鹤”体现了轻功的飘逸,“降龙二十八掌,见龙在田,擒龙功”中的“龙”则集灵动、力度于一身。
  (二)含有大量自然事物词
  进入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中的自然事物词也有两类:外部迅猛型与柔顺型。它们同样在深层理念上实践着金庸武学思想,展现着武术中阳刚与阴柔之结合。“火焰刀”灼人的力度之猛,“斗转星移”,将对方使来的招式以不着痕迹、不形于外的方式如数反施于对方,分别透过其中的“火焰”“移动的星”等传递出来了。
  (三)含有大量医学术语
  武术属于体育的一种,讲究气血经胳的运用,于是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中使用了大量穴位词,“六脉神剑”,其中的“六脉”分别为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指末节处的六道穴位: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剑、少冲和少泽穴。
  (四)含有大量宗教术语
  武术讲求内外兼修,内即意念,宗教在这一层面与武术有相通之处。另外,金庸小说中有大量的僧人道士,少林武当。“大金刚拳,降魔禅杖,少林罗汉阵,般若掌,夜叉探海”,其中的“金刚、魔、禅、罗汉、般若、夜叉”都与佛教教义相关。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武”,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身体动作,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一直在凸显这一理念:武术是体育与人类其它认识及学科的结合,而体育中的武术也不限于外在的打打杀杀。
  四、金庸小说武功词语的词义表达
  词义是词语的核心。正确全面地理解这部分词语的词义,对于理解金庸小说中的“武”是十分重要的。总的来说,这部分词语的词义有两面性:有的使用常用义,与固有词义一致;有的则使用语境义,非固有词义或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
  使用常用义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借自固有词语中表武术意义的词语上,如“大金刚拳”,这是北少林拳法中古老且有代表性的拳种,“大金刚”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金刚之躯,无坚不摧,所向无敌,因而此拳法讲求遒劲,力度与凶猛。同时,此拳法还讲求武学与禅道的相融。武与禅都有崇尚生命、道义的一面,“止戈为武”,“禅,祭天也”。另外,也体现在局部借用型如“北冥神功”,“北冥”语出《逍遥游》,及自创型武功词语上,如“隔山打牛,控鹤功,擒龙功,北冥神功,天山六阳掌,打狗棒法”等。这些词语的特点是前面或中间有一个核心的动作词,如“打,擒”;或者最后有一个核心的名称词,如“功,掌”,中间还有一些动物词或哲学词等修饰成分,为读者理解该武功招式的特点提供方向。
  使用语境义的情况在《天龙八部》第41回中只体现在借自固有词语中表非武术意义的词语上,如“斗转星移”,常用义是季节或时间的变化,而小说里却将其化为一种高深的武功,将对方欲施加给自己的功力如数不露痕迹地转移给对方,正所谓“以彼之功,还彼之身”。再如“凌波微步”,该词语出自《洛神赋》,常用义为形容洛神体态轻盈,浮动于水波之上,缓缓行走,而小说里则将其化为一种上乘功夫,要旨在步法的移动上,《易经》六十四卦是其移动的方位,移动时还讲求身形的飘逸与轻盈,并且要与内力相配合,非单是动功。
  五、金庸小说武功词语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金庸小说入选高中语文课外读本是一件大事,这标志着金庸小说较为正式地成为了中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小说中武功词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至少有两方面:
  (一)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影响
  语言技能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词的积累,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等,作文教学其实就涵盖了前三项内容。语言丰富不是只背几首唐诗宋词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从文学、历史,甚至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去积累,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及程度之后,还要内化为自身语言个性化的一部分。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从命名方式到词义的表达,无一不体现着作家的渊博学识和高超技能。
  (二)对学生认识层面的影响
  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华武术,若真的仅仅指打与杀,金庸也只是如此去表现这一传统文化,是否太过狭隘与无趣?事实上,贯穿金庸小说的“武”始终与侠义、武学、武道,还有史、哲等融会在一起。侠,是正义,是为天下苍生之利而生的举动,这对于中学生的人生观是有积极影响的。而作为一门学科,从武术的起源——对动物、环境的模仿,到武术宗派的形成,“武”均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在自然中的抗争、人对自然及自身的思考。金庸小说就是这样,通过“武功词语”让我们重温了文学,还看到了哲学、宗教、历史、医学等与武学的关系。这些“武”即便真如有人所言,充斥着打打杀杀的情景,但从文字上看,依然很唯美,至少画面并不血腥。
  
  参考文献:
  [1]金庸.书剑恩仇录[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
  [2]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
  [4]秦庆丰.少林大金刚拳[J].中华武术,2007,(3).
  [5]吴俊逸.金庸小说中的武学[J].传承,2009,(13).
  
  (刘静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中文系330031)
其他文献
摘 要:洮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北方言,属中原官话,兼具江淮方言、吴方言特点,其中的语气词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从大量方言事实出发,对洮州方言的15个单用语气词和20组连用语气词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归纳,并从其语音及使用状态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分析,说明了它们在成句、表示事态变化及表达各种语气等方面的作用,并对照普通话语气词的用法,探讨了洮州方言语气词存在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洮州方言语气词语音形
期刊
摘 要:造词法是词汇学研究中争议较多的部分,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对造词法的见解深刻独到,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本文认为应从发生学的角度造词法进行研究,正确认识造词法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在分类上应将单一标准贯彻到底,同时要正确认识“活”的造词法,坚持共时原则,正确对待方言系统。对造词法分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倒叙型、附加型和外来词的分类等提出一些疑问。   关键词:《汉语描写词汇学》 造
期刊
从空中俯瞰南海桂城的东北方,青葱滴翠的岗,为现代建筑红白相间的屋顶簇拥着,错落有致,妖娆艳丽。岗伏于平坦繁华的闹市中,享尽人间无比的娇宠,昔日就有西溪晚钓、玉女弹琴、雁落平沙等岗八景;而今,城市人在它的北面,开挖了修长旖旎的千灯湖,山水相依,坚守与灵动相得益彰。在水的润泽与辉映下,岗变得更加灵秀。  说起岗,佛山、南海无人不知。但冷僻的字形,一直迷惑、困扰着当地人。“、石肯”等方言土字,长期以来都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词汇化理论,立足详尽语料分析,从对比语言学角度考察了空间认知视角下“under”和“下”的英汉语义對比。研究发现:第一,从认知角度看,“under”和“下”的英汉方所的原型意义基本相同,即“在下方”;第二,基于对空间识解和语义要素的理解,可以认识到“under”和“下”在不同场景中有多种语义对应关系;第三,两种语言的介词和方位词的语义的不对应关系主要依赖于空间背景的不同。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存在测试监管不够有力,测试员单日工作量过高,测试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改进工作的相应建议,以期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培训 测试员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PSC)是一项政策性、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给工作的可信度带来很大影响。湖南益阳市的PSC起步较晚,尚存在一些有待改进
期刊
摘 要:英语的集体群名词与汉语的不定量集体量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就语义而言,二者都具有“群体”义;但二者区别更多,英语的集体群名词要远比汉语的不定量集体量词复杂。其复杂性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就语义而言,英语众多的集体群名词可修饰名词的范围大小不一,有些搭配范围广,有些搭配范围窄。除了表示“群体”之外,还兼有指示群体数量、动作、处所和褒贬等的区别;群体数量有大小之别,群体动作有动静之变,群体方所有
期刊
摘 要: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复杂,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包括短语,还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以韵律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对“X于”结构形成新的认识:“X单于”符合标准音步的要求,构成标准韵律词;“X双于”构成超韵律词;“X多于”则是标准韵律词和超韵律词的结合。  关键词:“X于”结构韵律特征音步韵律词    “X于”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所包含的成员性质复杂。如果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韩山师范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潮方言大学生对母语和普通话的态度展开调查,以期了解普通话在潮方言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为在具体方言区提高普通话水平制定更好的对策。  关键词:潮方言 母语 普通话    一、问题的提出  推广普通话一直是我国法定的语言文字政策。1956年2月,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
期刊
摘 要:杨树达先生对《汉书》的语言文字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汉书窥管》的研究成果及方法,值得我们重视和总结。  关键词:杨树达 《汉书窥管》 语法 词义    一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是20世纪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幼承家学,少年时代即对声韵训诂之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早年考过清朝的科举,后进时务学堂读书。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学习“欧洲语言及诸杂学”。19
期刊
摘 要: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的焦点。读者欣赏的过程即意象意义的建构过程。本文从认知语义的视角,运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南唐李煜著名的词作《相见欢》中的意象建构与在线认知过程进行解读,旨在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诗词的意象组合的意义建构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关键词:意象 意象并置 概念整合 映射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诗词作者进行创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