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体传输线串扰概率分布计算方法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实验设备中可视为多导体传输线结构的导线、微带线等存在的串扰不确定性问题,提出采用非干涉的广义混沌多项式展开法(gPCE)对串扰概率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结合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建立多导体传输线串扰模型,分析实际情况下对传输线串扰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将传输线的相关几何参数和位置参数选作为输入变量,采用(gPCE)计算得到传输线串扰的统计特征参数,基于(gPCE)建立的代理模型对传输线串扰的概率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与传统的蒙特卡洛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基于(gPCE)的传输线串扰概率分布计算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采用结晶紫内酯为发色剂、十二烷基酚为显色剂、十四醇为溶剂制备变色复配物,确定三者最佳质量配比为1∶4∶70,变色温度范围为30.1~37.4℃,变色时间为226s,复色时间为68s.为提
为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实时获取桥面形变值,针对一座有机玻璃模型桥依次开展了无损及有损工况下不同等级荷载的试验研究。利用徕卡Nova Ms50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不同工况下模型桥点云数据后,结合K近邻自适应双边滤波算法与Geomagic Qualify中的3D叠差功能获取了试验桥桥面挠度云图。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基本可实现桥面所有点的形变测量,对应形变测量值可表征多种荷载工况下结构
为研究水-岩作用对煤岩抗压强度的影响,选取煤、砂岩、灰岩3种试样进行不同pH值化学液浸泡试验,浸泡若干天后取出岩样烘干称重,并进行声发射断铅试验、单轴压缩试验,获得煤岩质量及溶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和煤岩中的声速及岩样的抗压强度。以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煤岩单轴抗压强度与5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选取3种最显著因素,基于响应面法建立煤岩抗压强度关于浸泡后质量、声速、钙离子浓度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对于化学液浸泡后的煤岩试样,利用该回归模型结合3个显著参数在不进行煤岩的压缩破坏性试验情况下也可较好地预测煤岩的
针对SiO2气凝胶在高温下热导率高致使其在高温应用受到限制的情况,采用掺杂纳米TiO2遮光剂制备气凝胶复合绝热涂料,改善其绝热性能,研究纳米TiO2遮光剂的微观形貌、红外透过率、质量光谱衰减系数对涂料绝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nm锐钛矿型TiO2和25nm、60nm金红石型TiO2红外光谱透过率相对较低、相应地质量光谱衰减系数较高,对热辐射的阻碍能力相对较强。气凝胶分别与60nm、25nm金红
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医学、3D打印技术等专业知识,开发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设计人体器官三维模型,应用3D打印技术的切片软件生成可识别切片文件,使用3D打印机完成人体器官模型打印。研究结果丰富了生物医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和应用价值。拓宽了生物医学的实验教学和研究思路。
为了在矿山钻孔救援过程中及时获知救援井井筒结构参数信息,设计了救援井井筒直径动态测量系统。该系统以模拟救援提升舱的测量平台为核心,通过控制测量平台在井筒内的提升或下放,结合6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到井壁的距离信息,在LabVIEW中运用最小二乘圆法进行拟合处理,得到井筒中心坐标、井筒直径等数据,并将深度、拉力、摄像视频等数据实时显示在LabVIEW软件的前面板上。通过在井筒内壁人工设置变形点,以不同速度
采用两种SO3检测方法同时对3台不同类型的发电机组进行现场试验,探究各设备中燃煤烟气SO3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污染物能效经济模型,将发电量与烟气SO3的去除率和排放量结合在一起,对各发电机组进行生产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的SO3主要在锅炉炉膛和SCR脱硝装置中生成,两种检测方法实测值与理论计算的偏差绝对值在2%~5%,3台发电机组对SO3的总去除率分别达82.6%,76.1%,89.
守时系统由时频标准、时频信号产生、时差测量、稳定度检测和远程时间频率比对等分系统组成。实验数据均来自国家级守时中心的实测数据,数据处理算法采用国际计量局推荐的自由原子时算法ALGOS。远程时间比对系统采用卫星共视法对本地虚拟原子钟、远程国家级守时中心原子钟时间测量结果进行比对,以确定本地虚拟原子钟的时间计量准确度。整个虚拟实验在Unity实时3D平台上采用微软C#语言开发而成。经过在“检测技术”课程中实际应用,效果良好,达到了让学生理解SI基本单位的量子计量原理,锻炼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复杂测量数据
以永磁直流电动机伺服驱动为例,研究了一种基于正弦转速辨识机械参数的方法。给出了系统的控制结构、参数及整定过程,并阐述了基于正弦转速实现伺服驱动机械参数辨识的原理。通过分析运动方程积分表达式的特点,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转动惯量初值辨识方法。最后,对文中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并对比了在线性和非线性摩擦转矩作用下的辨识效果。
针对无人机数据链原理教学中存在理论抽象、实验资源缺乏、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构建了无人机数据链半实物仿真平台。该平台具备数据链功能演示、综合传输、通信基础、设计验证等实验和设备测试等不同层次类型的实验功能,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