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高中物理课堂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yang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而物理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科特点来看,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通常是比较抽象的,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为此,笔者将简要阐释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并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标;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89-02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将教学过程置于现实的生活场景当中,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意愿,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获取更多具有活力的知识,并使其情操得到陶冶的教学模式。毋庸置疑,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切合物理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对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将该教学策略与高中物理教学紧密结合,并及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1   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新课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新课导入,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教学主题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意愿。为了发挥新课导入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有意识地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将一些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新课导入。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
  以《气体》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气体的性质”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学习任务——观察食物在质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体积的变化。学生经过观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如馒头或者蛋糕等食物在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过加工处理之后,体积却增加了。结合学生观察到的现象,笔者给学生解释了气体在这种变化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对气体知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再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中引入了一个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趣味故事: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司机突然踩了一脚刹车,一个小伙子顺势撞到了前面的一个姑娘,这个姑娘生气地说:“德性。”而小伙子微笑着说:“这是惯性。”这个故事不但表现出了惯性的基本特点,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相关知识的趣味性。最终,通过不同的尝试,新课导入环节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新课导入是行之有效的。
  2   借助生活现象促进规律认识
  从基本概念来看,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与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也就是說,物理学习涉及大量的规律性知识。而在高中阶段,由于知识的难度与广度有所提升,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也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为此,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准确把握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将一些生活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物理规律。这样可以使物理规律以一种更为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理解难度,对学生理解相关规律具有重要意义[2]。
  以《波的衍射和干涉》为例,教学“波的衍射”时,笔者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比喻:如果把波长视为一个人的步子,那么在遇到一些障碍时,步子大的人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越过障碍,步子小的人则比较困难。而顺利通过障碍物的条件,或者是增加步长,或者是降低障碍物的尺寸,也就是障碍物的尺寸要小于步长。在“波的干涉”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理解波的干涉规律,笔者借助在水面中扔一块石头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回忆这一现象,尤其是重点回忆水波的传播情形以及波形的动态变化。最终,通过上述这些方式,学生对波的衍射和干涉的基本规律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相对于单一的文字讲述,学生在这些学习方式下获得的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
  3   课堂练习素材源于现实生活
  教学中,课堂练习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初步理解知识之后,学生还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巩固知识。而在生活化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借助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为此,教师应对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并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3]。
  如完成《曲线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之后,笔者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了一把雨伞,然后将伞打开,使伞柄与地面保持垂直状态。接着,结合这一现象,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将雨伞边缘构成圆形的半径设为r,且雨伞边缘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是h。如果雨伞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当水落在雨伞上时,水滴会从旋转的雨伞边缘飞出,并在地面形成一个大的圆圈,那么这个圆圈的半径R应该怎样计算呢?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此外,笔者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动手性的课堂练习活动。如在完成《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后,给学生分享一些与火箭原理和空间技术有关的学习资料。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这些生活素材制作火箭模型。这种生活化的课堂问题和课堂动手操作,能有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4   借助生活实践深化知识理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大量的物理学习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培养的。但是,物理课堂的知识容量和时间长度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教师应避免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不同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加灵活的掌握[4]。
  如在完成“电功和电功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一个发电站。在了解了相关的数据之后,让学生计算这个发电站的电能转化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物理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模式十分适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使物理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伟球.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浅谈[J].才智,2019(29).
  [2]熊云川.浅谈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魅力中国,2019(37).
  [3]姜云.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设计取点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9(9).
  [4]袁超男.浅谈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对于初中生来讲,中学阶段是培养、提高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积累,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探究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路径,希望对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从教材来看: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似乎很简单。然而学生理解却比较难,要解决实际问题就更难。我通过对教学的不断总结研究,发现对资源进行整合后,可以巧妙的借助资源突破学生理解难关,化解学习难点。借用实物,可建立物理模型;借助实验,可构建学习平台;利用多媒体,可打开思维的空间;巧用知识迁移,可搭建上升的台阶;参观科技馆,可放飞梦想的翅膀。  【关键词】资源;化解;物理学习;难点  【
期刊
【摘 要】“四导学教”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了实施“四导学教”,教师应依据数学基本思想,在课前深入挖掘教材,围绕“导问、导学、导练、导智”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着力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建模、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四导学教;核心素养;中学数学;抛物线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数学课程现状和数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倡导以专业为导向,从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重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专业服务;专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41-02  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建设、生产、服务和管理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观念、学习思维等方面改进教学方式、并顺应时代的要求,从“三教”(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出发,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三教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79-02  传统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又名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以及多维环境等五要素组成,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视频的规划与设计。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简述翻转课堂的研究意义,并对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选择合适路径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鉴于此,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分析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效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88-02  为了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课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一道中考试题的解答过程进行另类剖析,说明编制中考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结论的合理性,还要兼顾题设条件是否严谨合乎逻辑。在原题的基础上设置变式练习,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中考试题;压强;压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83-02  1 原题解析探究  (2018年上海中考物理卷第
期刊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积极地采用学习和实验并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物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使学生的手、眼、心都得到锻炼。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促使学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分析与理解,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排列组合”一直属于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排列组合”时,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还会出现很难找出错误原因的情况,进而导致考试时得分率较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排列组合;应用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