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shashou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省级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总体框架设计
  省级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1组织结构设置模式
  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体系,该组织结构体系要包括省市两级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最高权力机构、日常的办事机构、相关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相关部门的设置。
  1.2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因而要把信息资源的管理放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要设定专业的信息管理标准、构建通畅的信息流通渠道、组建强大的信息加工队伍。
  1.3技术支撑模式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因而要构建稳固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其中包括组建一支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全面的应用系统。
  1.4资金筹集模式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筹集的效果将大大影响信息化推进的进程。多年的经验证明单一的资金筹集模式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而要建立一套包括政府专项投资、银行专项贷款、商业公司投入及其他筹集方式在内的多形式的资金筹集组合模式。
  1.5信息技术推广模式
  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因而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推广模式,要设立专门的推广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投入专项经费、构建多层次的推广渠道,加大信息技术的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
  2.省级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组织机构设置模式
  2.1全省建筑业信息化领导机构的设置
  根据国内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区域行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区域性的行业最高的信息化领导机构(如信息化领导工作小组),该机构负责制定本区域内本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展方案、实施步骤以及出台各类管理办法。这一机构应由省市两级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及该领导机构下属具体办事部门的领导组成,由省厅厅长或第一副厅长担任机构负责人,并且逐步建立CIO制度。信息化领导机构下属应设立对立的日常具体办事部门(如省建设信息中心),负责落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且对各地市的信息化具体办事部门(如各地市建设信息中心)具有直接领导权。
  2.2地市级建筑业主管部门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
  各地市应建立地市级的信息化组织机构,该机构在省建设信息化领导工作小组的制定的方针政策下结合本地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市级信息化组织机构应由省级信息化领导组织机构的成员担任负责人,并由各有关科室领导及地市级信息化领导小组具体办事部门的领导组成。同时确立地市级信息化组织机构还应包括地市级的信息化具体办事机构(如地市建设信息中心),由该具体办事机构组织日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2.3建筑业企业信息化部门的设置
  对于省内较大的建筑业企业(如一级企业及优秀的二级企业)应实行信息化建设的“一把手责任制”,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广泛推行信息主管制度。企业应当制定信息化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包括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实施计划、年度计划和资金保证计划。
  2.4建筑业信息化专业研究组织的设置
  由于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专业的组织机构进行理论研究及对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信息化领导机构在制定政策方针是需要相关部门提供研究数据,而信息中心等具体办事机构有缺乏相关的研究能力,因而要建立相关的研究组织,成立建筑业信息化专家顾问组,充分发挥专家组在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重大工程实施中的参谋作用。
  3.省级建筑业信息化发展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3.1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标准
  信息资源标准化是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所必须遵循的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和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元的标准化就是把属于同一概念的多个名称归属于同一数据元。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信息资源标准化的一个基本技术是对涉及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与编码。
  3.2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渠道
  应对信息的采集录入进行规范。信息采集规范主要是对信息采集的项目、格式、内容以及标准应用问题进行规定,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规范信息采集,保证信息的准确;而建立严格的数据校验规则可以避免垃圾数据、不规范数据进入信息系统,保证数据录入的质量。
  3.3加强信息加工能力
  成立机构完善的信息加工部门,配备专业的人员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这种深加工表现为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如对政策信息进行解读、对市场信息进行研究比较并进行预测、对行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决策支持。同时应有信息加工部门对行业信息资源进行定期的整理处理,以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时效性。
  4.省级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技术支撑模式
  4.1保证信息化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高薪聘用、在职培训等方式建立一支既懂信息化技术又懂行业技术的信息化技术骨干队伍,充实到省市两级政府及相关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去。同时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新老技术人员的更替工作,以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的要求。
  4.2统一网络平台的建设
  建立由政务内网、外网、专网组成的全省统一的建筑业网络平台以承担对内和对外不同层次用户的信息资源服务任务。同时在建立该网络平台时要充分考虑与省政府及建设部网络平台之间的接口问题。
  4.3统一应用系统的建設
  以门户网站为基础,面向不同使用者不同使用设备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面向领导的决策服务、应急系统等;整合面向企业和个人的信息服务,建立统一的入口网站,简化服务程序,方便企业和个人使用者。
  5.省级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资金筹集模式
  5.1政府专项投入
  每年要从省信息化建设资金中争取一块作为省级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对公共、非营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保证我省建筑业重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得到落实。
  5.2专项贷款
  积极开展建筑业信息化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项目来推进从银行中获取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资金贷款的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贷款规模和经费来筹集建设资金。
  5.3商业投资
  积极吸引省内外信息化建设企业、系统供应商对省级建筑业信息化进行投资建设。要通过技术参股,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大胆利用外来资金,为省级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开辟新的途径。
  6.省级建筑业信息化技术推广模式
  6.1建立专业的信息化技术推广机构
  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由专业的推广机构负责,该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国内外行业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组织对相关应用软件及信息化方案的鉴定,组织开展信息化推广及试点工作。
  6.2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投入
  每年从信息化专项资金中抽取部分资金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推广中去,同时也积极探索从信息技术的推广中要效益,从部门内外同时开拓资金的来源渠道。
  6.3制定相关指导政策
  根据其他行业信息技术推广的经验,建立相关指导政策将大大加快建筑业信息化技术推广的进程。指导政策中将包括对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及专业执业人员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要求。
  6.4建立多层次的推广渠道
  由于建筑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各类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单一的推广渠道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化技术推广渠道,联合相关专业技术学协会及相关信息技术供应商共同开展相关推广活动。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的项目越来越多,也在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也给其管理带来了挑战,传统的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今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协同管理
【摘 要】文章介绍了滴灌技术的优势,针对滴灌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滴管技术;应用;推广  滴灌技术是一项新型的节水技术,它即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又具有节本增效、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功能,能提高人均管理面积,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在新疆大量采用地面水发展灌溉农业中,应用和推广滴灌技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长远的社会效益。  1.滴灌的应用优势  1.1不误农时,一播全苗  由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通过对富平县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已建成项目的分析,表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富平县;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  1.自然条件  1.1地理位置  富平县位于关中中部偏北的渭北高原上,地处石川河与北山之间。南北长47.65公里,东西宽34.45公里,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中部隆起,依次呈现四种地貌类型:黄土台塬、河谷川地、黄土阶地、低山
【摘 要】本文介绍了电机的一些缺陷及检修方法,并结合核电厂的一些电机设备缺陷情况并针对主要的缺陷提出缺陷管理方法。同时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于电机设备管理上的一些长期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核电厂;电机;缺陷;设备状态;管理对策  1.电机相关缺陷介绍  作为电力拖动的执行机构,电机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台电机的故障,往往导致一个系统或者一条生产线的失效。在生产中尤其以三相异步电
本文介绍平面广告和视觉识别基于图案设计范畴的定义;阐述图案变化的基本方法和形式要素;举例剖析图案设计在广告视觉识别中的审美应用。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
充分运用乡土资源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家乡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利用多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对大班幼儿开展一系列爱家乡情感培养教育的探索,从而激发孩子们爱家乡的情
新时期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制、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班级活动这一项内容,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以班会的形式为载体的表现形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世界观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危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确保其护理安全,提升医院护理服务品质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方法: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基础知识,成立第一期品管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