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勋章献给妻子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CADC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古稀之年的孙家栋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回到家以后,孙家栋给妻子魏素萍戴上勋章,以表达对她的感谢与爱意。魏素萍笑着说,勋章有500多克金子,有她一两克就够了。这一年,孙家栋与爱妻已相伴40年。
  孫家栋与妻子魏素萍于1959年8月9日在北京结婚。婚后,魏素萍领教了丈夫工作的忙碌和神秘。
  一个深冬的夜里,魏素萍被铃声惊醒,只见孙家栋衣服都没披就跑到客厅接电话。魏素萍见状,拿着大衣跟过来给丈夫披上。正对着话筒说话的孙家栋条件反射般急忙用手将话筒捂住,用眼睛示意妻子快点离开。魏素萍委屈地瞪了丈夫一眼,默默地走进了卧室。谁知孙家栋一边听着电话,一边还想把卧室门关上。电话线不够长,他就斜着身子伸腿用脚尖把门勾上了。此时,中国的导弹研制事业刚刚起步,保密纪律是“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1967年7月,年仅38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更忙了,就连晚上也抽不出时间回去看看怀孕的妻子。这一年12月8日,魏素萍临产,孙家栋却忙得抽不开身。当阵痛袭来时,魏素萍渴望能握住丈夫的手,然而,直到女儿出生的第二天晚上,孙家栋才赶到。身体虚弱的魏素萍幽怨地看着丈夫说:“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什么工作能比老婆生孩子更重要?”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世界为之震惊。举国欢庆时,魏素萍仍不知道那是丈夫的杰作。
  直到1985年10月,中国航天工业部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随着电视向全世界直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国外的卫星送上太空,与孙家栋生活了20多年的魏素萍才知道丈夫是干什么的。
  1994年9月,魏素萍被查出患有胆结石。此时,中国第一颗大容量通信卫星发射在即,孙家栋要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临行前,魏素萍一边为丈夫收拾行装一边说:“你出差了,我正好借这个机会到医院做手术。”11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已准备就绪。正是这一天,做了胆结石手术的魏素萍突发脑血栓,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
  一周后,卫星被成功送入太空,孙家栋终于松了一口气,顿时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疲乏无力。可是,他还要立即赶回北京主持与美国航天代表团的谈判。孙家栋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完成谈判,随即累倒了,被送到附近的海军总医院。躺在医院里,孙家栋才想起妻子的手术。弄清了情况,经他再三要求,老两口住进同一家医院治疗,并被安排到同一间病房。
  孙家栋有了补偿妻子的机会。每天早晨,孙家栋搀扶着行动不便的妻子在疗养院的林荫小道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和妻子说话。魏素萍乐了:“我是因祸得福呢。除了第一次见面时,你滔滔不绝地和我谈了20多个小时,以后再也没听你说过这么多话。”孙家栋感叹:“一眨眼,我们都是快70岁的人了。这么多年,让你受累了!”魏素萍眼里一热,感叹着:“我等了你一辈子!就盼着什么时候能像别的女人一样,和丈夫守在一块。终于等到了,我却老了,连身体也残了。”
  出院后,为了让魏素萍的四肢恢复正常功能,孙家栋只要有空就搀扶着她到外面散步,每天给她做按摩,说笑话逗她开心,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和她一起锻炼身体,还抽空查找了大量关于脑血栓后遗症方面的资料。他经常鼓励老伴说:“素萍,你这算是很轻的后遗症,只要每天开开心心,坚持锻炼,我保证你很快就会完全恢复!”在生活上孙家栋也想方设法调剂老伴的饮食,他要求保姆按照他列出的食谱买菜。魏素萍跟他开玩笑说:“老头子,你这哪里像个科学家,简直就是一个保姆了。”孙家栋笑着说:“这么多年对你照顾得太少,正好借此机会好好陪陪你。你看,我还得感谢你呢,陪你锻炼身体,我自己都瘦了20多斤,连脂肪肝都好了!”
  阳光雨露般的关怀温暖了魏素萍的心,一年后,魏素萍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身边的人都惊讶不已,魏素萍跟他们开玩笑说:“这就是老孙用爱情创造的奇迹!”
  2004年2月25日,75岁的孙家栋被任命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更忙了。
  2006年12月,魏素萍又患重病做了大手术。后续治疗让魏素萍痛苦不堪,她第一次感到恐惧,对丈夫充满了依恋。尽管孙家栋尽量压缩在外的时间,然而此时,“嫦娥一号”已进入了奔月倒计时,有无数的事情和技术难题等着他去解决。
  那天,孙家栋又要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眼看丈夫收拾行装,魏素萍心中不舍,强忍着泪说:“有时间就快点回来,你知道我在等你。”孙家栋将妻子的手放在自己手心里,70多岁的妻子经历这样一场大磨难,自己却不能守在身边,孙家栋心里酸酸的,觉得这辈子欠妻子的太多了。
  孙家栋走后,魏素萍才发现,丈夫已将她在家里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生怕她看不清药瓶上的小字,孙家栋在每个药瓶上都重新贴上标签,写清服药的时间和剂量。
  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搭载着“嫦娥一号”腾空而起,直刺苍穹。看着电视直播,魏素萍止不住地流泪。当孙家栋清瘦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时,魏素萍忍不住伸出手抚摸屏幕上丈夫的脸,喃喃道:“老伴,这样的一辈子,值呢!”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妻,用一生的相思将牺牲和奉献刻在了流金岁月里。
  摘自《杂文选刊》
其他文献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收服了沙悟净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玄奘一人的辛苦,三位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是魔幻小说,九九八十一难呐,一个唐僧怎么应付得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恰恰说明,唐僧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四种精神状态。他
期刊
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讲究包装,没有包装的东西叫土货、初级产品,上不了台面,有了包装,就可以上超市的货架。东西还是那个东西,身价却大不同了。到商场转一圈,发现同一物品的种类太多了。但不同品牌和包装里包裹着的物品,它们的差别真有那么大吗?很值得怀疑。  看电视广告,会发现商家和广告商有意无意之间,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商品的包装上。比如某口服液的广告,整天叫喊,要认准蓝瓶的哦;某洗洁精的广告,一上来就
期刊
我的堂弟以前读书时,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每次在学校闯了祸,就让家人帮他收拾烂摊子。无论我们跟他讲多少道理,他都只是敷衍一下,然后继续我行我素。  有一次,我问他:“你总是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但你知道你每次闯祸,都是你爸妈替你承担后果的吗?”他毫不在乎地应了一句:“那有什么关系,爸妈替我扛着就好了!”为此,家里人提起他,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由于工作比较忙,我们许久没有联系。直到两年后的春节
期刊
皇太后是古代皇帝母亲的尊号,她们或是新皇帝的嫡母,或者是其生母。比如清代同治皇帝登基后,尊嫡母、咸丰的皇后钮钴禄氏为“慈安皇太后”,自己的生母为“慈禧皇太后”。但历史上的北魏一朝,却先后有两名地位卑微的宫女,以皇帝保姆的身份,荣登皇太后宝座。  第一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保姆窦氏,她最初是以罪犯的身份入宫为婢,由于品行良好且知书达理,被明元帝拓跋嗣任命为太子拓跋焘的保姆。窦氏性情仁慈,对拓跋焘视如
期刊
我离开老家好多年,有时遇到别人的探询:你老家什么样子?到处都是草原吗?我答不上来,迟疑,不知从哪儿说起。  我迟疑,是由于草原没法描述,它宽广而且单一。草原静得好像时间都在打瞌睡。低头看,一朵小花微微摇摆,像与别的花对话,蚂蚱随人的脚步弹到半空。回头看,人的影子被拉出两米多长。这是早晨。躺在地皮上的老鸹草的蓝花在见到阳光之前还不肯开放。  说草原,谁都说不流畅,只有旅游者才会说出一些观感。就像说大
期刊
现在实行年薪制,通常是对高工资的白领级别而言。其实,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从当官的到打长工的,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如果以现代的年薪制概念来理解,那时的中国人个个都是白领了。实际不然,年薪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那时的“年薪”,官方书面语言叫“年俸”,俸,當然是指俸禄,是有官宦之身者才能享受的,普通人叫口粮或工钱。中国古代时的“年薪制”是真正的年薪制,到年底才发呢,按年结算,给地主老财家打长
期刊
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倘若旁观者的这席话是有的放矢、真心实意、立场鲜明,多半能够帮助当局者改变一时,甚至影响终身。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1915年,梅贻琦从美国学成归来,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半年后,他向恩师张伯苓表示,对教书没有兴趣,想换一个工作。张伯苓听了,十分生气,带着教训的口吻说:“你才教了半年书就不愿意干了,怎么知道没有兴趣?青年人要能忍耐,回去教书!”没想到这短短几句话
期刊
爱尔兰人是不怎么按常理出牌的,有时候会“捣糨糊”,特别擅长把生活过成“段子”。  不久前,我的朋友参加了一场爱尔兰人的葬礼。这本是悲伤的场合,不知什么时候起画风变了。宾客们发言时讲起了笑话,最后,葬礼变成对死者的“吐槽大会”,所有的人都笑了。  爱尔兰人生性幽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尔兰人想给葬礼进行特别的设计。有的女士要求来参加自己丈夫葬礼的人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因为她的丈夫个性非常活泼。有的死
期刊
名士是东汉后期政坛出现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一般出身名门望族,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不少人的学识也算高远,在文人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东汉末年、三国初年时期,名士同执政者的关系颇为多样,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  一种是完全不合作的态度,具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暗的,他们归隐山林、悠然自得,虽谈论世事却不干预世事,终老林泉。襄阳的司马徽、庞德公可谓代表。另一类则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自己没本事却看谁都不
期刊
那是我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届运动会。当时我瘦得像一根竹竿,体育成绩不值一提,只有长跑还拿得出手。体育委员拿着报名表拉人,各个项目都有人报了,唯独男子十公里还空着。  忘了是被谁怂恿,还是为了一个无聊的赌注,一时热血上头--我跑!  那时我十八岁,豪言壮語说得那么容易,此前我最多跑过三千米,不知道剩余的七千米意味着什么。我有点儿后悔,可说出的话收不回,临阵退缩会被狐朋狗友笑死。放学后,我一个人在操场上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