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胚尖转化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福建省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5号的胚尖为材料,研究次氯酸钠消毒方法及不同浓度潮霉素B培养基对不定芽的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min为宜;芽伸长阶段潮霉素B筛选压力为7mg·L-1;生根培养基不添加6-BA效果更佳,即1/2MS盐+1/2Bs有机+3%蔗糖+0.56%琼脂+1.0mg·L-1 IBA,pH5.8。
其他文献
以三明显性核不育为载体,以75-1-127为 Pi-9基因的供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方法通过连续回交把抗稻瘟病基因 Pi-9导入受体亲本双抗明占中。对 BC4 F3代可育株进行筛选,获得含
采用 RT-PCR 技术从蝴蝶兰‘满天红’花瓣中克隆获得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 CH S 、 DFR 、 F3′5′H和 A NS 等4个关键酶基因的保守序列,长度分别为302、275、285和285 bp
对玉翠引种到湖北武汉、贵州湄潭、广东英德等地后的种植成活率、芽梢特性、鲜叶产量、适制性、抗性等性状进行鉴定,经多年多点的试种鉴定表明:玉翠的种植成活率在英德、武汉点
以超级杂交稻宜优673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稻田土壤,氮肥用量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对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
甘薯新品种泉薯10号是以泉薯267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其主要特征特性:年均鲜薯产量在37.87~43.40t·
根据GenBank 中公布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 外壳蛋白(犆犘)基因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热激蛋白(
对福建省12个不同种植地点的宜优673晚稻稻米品质进行检测研究,并探讨温度因子(日均温、日极端最高温、日极端最低温和日较差)对稻米品质各理化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种
前期通过对广谱稻瘟病抗性品种粳稻云引接种稻瘟病菌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构建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样本基因调控网络。在此基础上,选取该调控网络中10个比较重要的基因,采用Real-
采用盆栽法,研究在不同水涝胁迫条件下,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Maximus’和‘Hercules’的生理生化抗性表现。结果表明:在轻度水涝胁迫条件下(水位与土层平齐),脯氨酸含量‘Maximus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烤烟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及蔗糖转化酶、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和烟叶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氮肥提高烤烟中后期烟叶蔗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