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教法 韵味无限

来源 :下一代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是个难点。所幸的是,不少的老师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成绩斐然。
  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
  所谓“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说白了就是预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布置的预习是有指引性的带有作业性质的预习。例如,我会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出来要求学生掌握,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我还喜欢让学生课前写一段与诗词内容有关的话,以便与诗词对比学习,明白诗词语言的精练,使他们在语言上有所收获等。当然预习作业必须是有针对性和适量的,否则就适得其反了。要想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就需要老师认真地花时间去备课,引导学生进入最好的课前准备状态。
  诗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诗词当然要从读开始,老师应重视这一环节。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当然,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放得开,尽情投入;二是要求学生读对诗词的节奏,当然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例如从音和意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三是要求学生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相信在阅读之中,学生定能对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一读一问  循序渐进
  无可否认,多读是有其重要作用的。如果我们在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相信学生读的效果会好很多。在教学中,我喜欢采用读思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例如,一读诗词,读准字音;二读诗词,读准节奏;三读诗词,读懂大意;四读诗词,体会情感……这样能使教学显得思路清晰,有條不紊,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读一问是逐步深入的,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所以收到了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学法渗透  举一反三
  学无定法,贵在有法。方法学到家,咋考都不怕。只要对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掌握好,就能达到一个较理想的自主学习状态。所以在教学诗词时,我都会时时进行学法的指导渗透,以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灵活掌握方法。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词时,我就会讲一般欣赏古诗词的第一步是什么。当讲到某一环节时,我又会结合讲授内容教学生学习方法。教另一首诗词时,我也会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回忆学习诗词的方法,尽量让学生活学活用。每一次利用一首诗词完整地讲完学习方法时,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老师讲的方法举一反三,自学一到两首诗词,圈点批注,质疑,然后师生合作探究,进行互动讨论。
  改变体裁  想象体会
  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练,可说是字字珠玑。但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他们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他们也就认为翻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也讲诗词的字面意思,但是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学生也很难进入诗词的意境,所以在这方面我花的时间相当少。我更多的时间是花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对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描写的东西串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体会改变后的散文,再对照原诗进行品读,讲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学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空间,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动手画画  其乐无穷
  常言道,“诗如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幅多么清幽静谧、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根据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美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兴奋,异常投入。在画《次北固山下》一诗时,学生用绿粉笔画下了青山、绿水,用红粉笔画出了一轮从海面升起的红日,绿水中一只挂帆小舟顺风飘行,诗人站立船头,仰望北归的大雁……通过画画,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同时他们也喜欢根据所画的画背诵诗词,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举两得。
  比赛比赛  学生喜爱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强烈地需要别人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赞扬、肯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确实是很重要的。在诗歌教学中,恰恰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斗志。诗词,一般来说,篇幅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所以我会根据诗词的特点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生女生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可以说,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几首诗一眨眼的工夫就熟记于心。学生赛得开心,背诵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效果让人相当满意。
  以上的方法并不是一课的教学步骤,我们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进行穿插渗透,以求达到课堂结构最优化,课堂效果最优化。希望在今后的日子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我们能有更多的收获。
  (三门峡市陕州区店子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良师,益友,是比金钱还要宝贵的财富。在我的印象中,有的老师是严厉的,有的老师是幽默的,有的老师是善良的……三年级时教我的郭老师,年近三十,不胖不瘦,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丝毫的灰尘。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是一位继承了所有优秀教师优点的好老师。她突然地闯进了我的生活,让我的学习有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  升入三年级之前,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很不好看。第一天交作业时,我很不好意思,郭
期刊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任正非曾在华为EMT (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及,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目前,全球只有4人入选此计划,并获得顶级薪酬,张霁就是其中一位。当一些应届毕业生还在为工作发愁的时候,他一毕业就已经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
期刊
说起人的脸,实在是自然的一大造化——喜怒哀乐愁怨恨,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脸来表情达意。那么,人类制造的电脑能不能也与人一样拥有一张感情丰富的脸呢?  随处可见的人脸识别  如今,当你出入办公室,或者银行等电子商务等领域,相信不少人会大吃一惊:电脑屏幕上的那张脸怎么会盯着你?通过身份识别,你才能自由进出。原来电脑与人的沟通不再是那冷冰冰的屏幕,而是一张活生生的脸,通过与电脑的直接交谈,使电脑与人脑
期刊
月亮,跟随地球不知多少年了。也许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它就在天天看着地球。以前,大家都说月亮上的广寒宫里面住着一位古代美女嫦娥,一只白兔,还有一位天天砍伐桂树的吴刚。然而,在1969年7月19日,美国“阿波罗11”号太空船登陆月球,没有看到广寒宫,也没有找到嫦娥和白兔,更没有桂树和吴刚,于是许多人类的美丽幻想成为科学的失望。  但是,时至今日,人类登陆月球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对月球的了解并没有增加
期刊
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11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和关工委干部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国关工委成立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
期刊
李新月,女,博爱县勤奋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  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李新月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她都会列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年迈的奶奶,她会帮着倒水端饭,还经常和奶奶聊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和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祖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审题要领】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期刊
“清华男神”梁植参加《奇葩说》时向高晓松等讨教:“我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律专业,2012年清华金融硕士毕业,现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博士,我将面临就业,我很纠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高晓松是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的,他知道梁植是学霸,面对清华名校被列入为技工学校很生气,他说:“校长、书记跟我提到过你,你是目前清华最优秀的在校生之一。但你的提问让我对你很失望。”然后他讲到,自己曾到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画画,跳舞,弹琴……比比皆是,而我则喜欢书法。  书法让我的生活变得快乐,写字要心平气和地去写,如果心中有烦心事或浮躁情,那么就算你的基础再好,字也不会写得太好。我有一次被妈妈冤枉了,与妈妈顶了几句嘴,妈妈就吵了我几句,而我也自知理亏,被妈妈吵得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于是我不服气地坐在书桌前,看到书桌上的紙,我情不自禁地伸出了手,拿起毛笔,写了起来。字总是怪模怪样地蹦出来,而我
期刊
潇豫吾儿:  亲爱的儿子,你已经16周岁,长成了一个高高帅帅的小伙子。中午去学校接你,当我顶着烈日远远看着你推着银色的行李箱,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疾步向学校大门口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地一边大声呼唤你的名字,一邊惦着脚使劲儿向你挥手。犹如小时候接你放学的模样,可是一转眼你却长大了。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可是妈妈陪伴你的时间并不多,但我想对你说,老妈已经尽力了。幼儿园时,老妈在农村初中教数学,每天都有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