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素质教育前程似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长期从事农村山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年轻时任过初中教学,后来一直在山区小学任教,从事农村山区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已年近六旬。说起素质教育,像我这样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早都有所感触,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提法,知道素质特性,不知道素质教育,一昧追求应试教育,拼命抓学生考试成绩,累得筋疲力尽,反而费力不讨好。如今,素质教育的倡导、研究、评价,让我们这些一生耕耘杏坛的老教师也茅塞顿开,几番感慨:过去,我们也这么做过,试图努力过,只是限于山区农村学校条件滞后,没有现代化教育手段罢了。
  
  感触之一:中小学素质教育有必要
  
  我起初步入讲台的时候,那是19世纪70年代,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教育学朝农。随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国家领导人相继去逝,学校很是乱了一阵子,连培养少数拔尖学生都做不了,更谈不上素质教育。那个时候,妇孺皆读“红宝书”,学校只遵循:“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导很落实了多年,但学校还是以劳动为主,帮助附近生产队修农田,校办猪厂,学生漫山遍野跑着寻猪草。因教材不全面,老师也很难静下心来搞教学。直到恢复高考制度,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但教科书的出版仍然不全面。再后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把“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确定为我国90年代教育改革的目标。这以后,包括我们农村山区的学校,也特别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随着一年又一年学生走出学校,参与社会,一些看似原来在学校读书并不怎么样的学生,走出学校后却很有出息,一些在学校看似品学兼优的学生步入社会却发展前途相当有限。由此看来,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有必要实施。
  
  感触之二:素质教育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体质改革的深化,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跨越的策略应运而生。学校的基础教育出现了从单项转向综合,从课堂走向社会,从微观发展为宏观的整体综合,改革的趋向和热潮。办学模式的转轨,应试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使之自身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
  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每学期均不及格,可他聪明,好动,事事肯动脑筋,就是学习上不愿动脑,应变能力却相当强。那时候,我便使用互相促进的方式引导他,起初,我恨铁不成钢,后来,我看这孩子还能转变,便对他采用兴趣激将法(这是我自命的方法,按素质教育理论来说,其实就是情境激趣)来引导他,他好奇,我便因势利导,使他爱学,乐学。后来他分配在邮政部门工作,还成为一名管理人员。其实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就是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激励,提高学生兴趣而已。当然与他参加工作后的锻炼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说的素质教育,就是能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人才培养从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促进学习者的潜能开发与个性特长充分发展。
  
  感触之三:山区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研究的走向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在山区农村学校的广泛普及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农村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远教设备大大改观了农村学校的面貌,尽管和城里还有差距,但比过去强多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现在山旮旯的娃娃也有考上清华、北大这种重点大学,足以说明教育改革真是急时雨。从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对于山区农村学校来说,同样是素质教育研究全方位的转变。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下,教育的具体目标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以促进学习者的潜能开发与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曾经启蒙于我校的学生龚某,父母双双不识字,家庭辅导一点门没有,日子过得紧巴巴,是农村少有的特困户。可学校教师对他潜能的开发促进他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大大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这足以说明素质教育研究必须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方向,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的转变,这就是21世纪教育革新的重要原则和21世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这里,我作为当时龚礼明同学启蒙学校的负责人,同样感谢龚礼明升入高小、初中、高中时期的学校(瓦渣河小学、庙岭初级中学、旬阳中学)和所有任课教师,他们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下,同样都注重了对龚礼明同学的潜能开发,个性特长的发展。促使龚礼明同学成为名牌学校的大学生。
  以上说明,素质教育在山区农村学校的研究走向,同样是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随着电脑、视听手段在农村山区学校的普及运用,高水平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教育方法的现代性与综合性将极大改变原有教育方法的功能,使素质教育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作者单位:725700陕西省旬阳县城关镇龚家庄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的引言中讲到:“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其原因是学生缺乏被赏识的机会。  “赏识教育”是一种神奇而
期刊
刘举燕,乳名小燕子,是通州中学初三(1)班的学生。她天真活泼、热情大方,不仅学习成绩优良,不久前还当选为学习小组组长。可谁能想到,一年前的她和现在判若两人。  三年前,刘举燕的父母双双去浙江打工,把年仅12岁的小燕子留给了年近古稀的奶奶。她的奶奶虽没有老眼昏花,但行动也有不便,而且小燕子的爸妈为了省钱,春节才回家一趟,平时也就是打一个电话,到了交书费的时候才能看到只言片语的信。原来活泼开朗的小燕子
期刊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些新课改精神要真正落实,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阵地。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钻研教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某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一名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某男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这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同学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
期刊
[摘要]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鼓励他们延续美丽的花期。  [关键词] 了解 分析 善待 鼓励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作为有园丁之誉的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优等生固然可爱,但后进生更不容忽视。  后进生问题在老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始终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问题。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整个班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发展面临机遇,同时又面临挑战。面对的施教对象,是一群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反应能力较慢、厌学情绪严重的初中生。如何做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呢?这是数学教师多年的困惑。针对教学现状,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点见解。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有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子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的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英国教育家尼尔说:“教育要让学生感觉幸福。”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每一名学生快乐地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层推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牢固树立“快乐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创建“快乐校园”、“快乐班级”,全面推行“愉快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目前,“快乐成长”已成为媒体和校园话语中一个炙手可热的关键词。“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
期刊
寓言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的错误,同时也能给我们许多智慧,课余信手翻看寓言故事,联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感悟到许多道理,摘取几则寓言故事,谈谈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一则:狐狸与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成熟的葡萄,馋涎欲滴,它很想摘葡萄,可是摘不到,无可奈何,只好走开,嘴里自言自语地说道:“葡萄是酸的”。这就是著名的吃不了葡萄说葡萄酸。  这则预言的寓意大家都懂,但作为教师能
期刊
[摘要] 《朝发白帝城》诗意地表述了长江一日千里的水流速度和山岚叠障的两岸美景,它不仅给人高速前进的愉悦感受,而且让这种愉悦在青山绿水和猿声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 李白 《朝发白帝城》 速度美感    《朝发白帝城》这首诗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我们今天吟诵这首诗,仍然会被带进三峡那险要奇异的幻觉世界,仿佛经验到飞驰前进的速度感而达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满足。产生对速度美的膜拜的晕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