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藏刘墉款大字轴考辨

来源 :博物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都博物馆收藏有署名刘墉的行草字轴一幅,其主要内容与惠栋在《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中对《苏门行寄刘公兼呈孙锺元先生》一诗中的句子“寻源采药去不返,空留鸟迹岩间书”中的“鸟迹”所做的注释相近,皆是围绕天书搜求的典故.而对于压脚章所钤“飞腾绮丽”一印,传世有盖有此印的作品即为刘墉姬妾代笔一说,笔者认为行草书的代笔难度极大,故而在判断时不应草率地一概而论.但这幅作品有较大可能是他人依底本仿写,并非出自刘墉本人之手.
其他文献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迅猛但尚未成熟,诸多制度早已发轫却未臻完善,其中尤以策展人制度的问题最为突出。究其根本,这与国内学界对策展人的角色内涵、责任范围和能力要求尚无明晰的共识不无关系。中国博物馆策展人诞生于我国博物馆原有体系和现实发展的间隙中,同艺术策展人既属同类又有区别,与西方“curator”职能相似但发源迥异,博物馆的内部差异也构成了这一身份不同的实践场景。因此,唯有打破学术概念与实践总结之间的隔膜,将策展人定义放置在中国博物馆的国别实际和历史发展的语境之中考察,方可确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与培养体系,并超越
北京市东城区北极阁三条胡同近年出土重修关帝庙碑一通,由宁良郡王弘晈撰文,三朝老臣、大学士阿克敦书丹,记述弘晈重修府邸附近的关帝庙,为父王、母妃祈福之事。王府宗室是皇室与朝堂、民间的连接点,宁郡王修葺关帝庙作为家庙奉祀,体现了清前期关公信仰在满洲精英阶层之中的传播和兴盛。石碑的出土也为探讨北极阁地区街巷与建筑的变迁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