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从日常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也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与所教的课文有心灵的对话和交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名篇的诵读中培养语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名篇词句优美,生动形象,加强对这些文章的诵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这点。
  现代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我在教学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文中描写李白在面对仕途坎坷而对前途倍感茫然的重点词句时,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分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推敲、品味,引导他们想象宴会时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心事重重,犹豫彷徨,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体会主人公空怀豪情壮志的惆怅无奈。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能悟出语言材料中人物的真实思想感情,由面对前途的满腹愤懑转变为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巩固阅读的成果。如此,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积累,在写中发展。
  二、展开想象、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训练他们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从广义上说,所有成功的阅读都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审美想象性活动。作者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和自己心中所要表达的意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从本质上说,是由语言的局限性造成的。但这种局限性,也给阅读者带来了想象的广阔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或一个简单场景的理解,也需要展开想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在脑中“复活”这些场景,如人物是什么样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是怎样的语调和神情、什么样的动作等。这些不单单是对作品内容的简单复原,它包含着学生的许多创造。诚如萨特所说:“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读《卖炭翁》,设想一下他的眼神是炯炯有神还是焦虑不安?设想一下他的身板,是挺直的脊梁还是弯弓般的驼背?还有他的头发、脸色、手指、着装等。在这种阅读状态下,学生的“创作”和作者的创作齐头并进,不断交流,“创作”与欣赏合为一体,阅读的愉悦和收获自不必说。
  三、重视词语积累,丰富语感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要重视字词积累。如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味、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语。例如《金黄的大斗笠》中的“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散步》中的“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浓的、有淡的;树上的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这些句子是对云、对风、对水、对草、对花、对雨等细腻生动的描写。又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教师变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如果平时能这样指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就会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全部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學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有所拓展,但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而要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五、增强课外活动,锻炼语感
  语文课外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辩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语感的培养。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既可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还能开阔视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进行口述转述、新闻事件、即兴演讲、社会来访、成语接龙等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语感。
  总之,语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它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运用。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只要我们在语感教学这片肥沃的荒原中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高三语文教学应该怎么开展,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效率提高,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收获了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经验。  1.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  1.1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摘 要: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做智慧型的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智慧,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好语文,能经常享受到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性学习 培养方法  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自觉地把自己看做是教育的对象,积极寻找发展机
摘 要: 初中语文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注重效率的今天,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刻不容缓。新课改要求打造更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以应对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效率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新课改实施普及,教育界更关心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语文不如数学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同情心和事业心,有抱负、有理想的新人。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新课改不断推进,以及家长、学校提出“向课堂要成效”的要求,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新教法”与之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课文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明确教学目标。课文重点、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紧抓住课文的重点,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