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习题:借“题”发挥,助读促写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h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除课后练习题之外,另有配套的《补充习题》和《练习与测试》,三者互为补充,构成了辅助学生读与写的整体。教师应用好这些配套习题:借题助读,把握文章重点;借题促写,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配套习题阅读练写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均附有思考练习题,另有配套的《补充习题》和《练习与测试》。三者互为补充,构成了辅助学生读与写的整体。这些习题都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这些资源是教材编者针对每篇课文设置的教学重难点、能力训练点的整合提炼,是学生在学习中把握基础、提高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本文以苏教版小學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为例,谈如何在教学中用好配套习题,借“题”发挥,助读促写。
  一、借题助读,把握文章重点
  (一)借题理清思路
  配套习题是探究课文内容的重要线索。教师可指导学生从配套习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如教学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学生找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后,教师随即追问:“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点,文章又是如何来描写的呢?”学生争相作答:“海底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动物”“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样“零碎”的答案,缺乏条理。此时,教师出示《练习和测试》的第5题“图示填空”,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学生在思考填什么、填在哪、为什么填在这里的过程中,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详见图1)。
  (二)借题辨析字词
  配套习题中的字词部分,将重点词、易混淆词、同音词搭配起来训练,帮助学生仔细辨别、重点记忆。如《补充习题》的第1题,通过“凶和汹,蜜和密,旅和族”等形近字的比较组词,让学生区分字形与字义;《练习与测试》的第2题,通过“参,藏,宁,差”等多音字的辨析,让学生理解组词。
  (三)借题拓宽运用
  教师可以借助配套习题拓宽学生的运用。如《补充习题》第4题的第(1)小题:“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这里,“窃窃私语”写出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可引导学生体会中心句的妙用。第(2)小题“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果……就……”的假设关系。
  配套习题中还有一些感悟性质的问题,如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5:“学了《赶海》和《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课文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大海是一个景色美妙、充满无尽乐趣的地方,是一个值得探索、发现、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地方。此时,教师推荐相关书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题促写,提高表达能力
  (一)借题开展想象性表达训练
  如《补充习题》第2题“照样子,写词语”中第(2)小题:“天上的白云变化无穷,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学生发挥奇思妙想,有的说像一头正在辛勤劳作的老水牛,有的说像一群四蹄生风的骏马,还有的说像直入云霄的玉宇琼楼……奇妙的想象力瞬间迸发。
  (二)借题开展概括性表达训练
  如课后练习题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学生概括地回答。这样的训练,促使学生重新学习、重新组织语言和加工信息,这便是概括性表达的思维训练。
  (三)借题开展运用性表达训练
  如《练习与测试》练习第1题的第(2)小题“你能选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仿照上面的写法,用一两句话写写它的活动特点吗”,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或者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说说动物的“活动特点”,并结合所学的说明手法——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组织语言,完成训练。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或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式,或观察插图,完成任务。这样,在课堂上适当进行说的实践、写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此外,配套习题中还有一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设计的。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除了借助语言分析,还要借助逻辑分析,进而深刻体会课文的意蕴。
  参考文献:
  [1] 陈月玲.有效使用语文课后习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9).
  [2] 章薇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8).聚焦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立足美术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设计“诗意书签”综合活动课,引导学生跨界学习,让他们在真参与、真体验、真行动中快乐成长。具体路径有:跨入语文学科,洞悉诗意与创意交融之趣;跨入科学学科,体验视觉与触觉交错之奇;跨入劳动与技术学科,悟得形象与造型相融之巧。  关键词:“玩美童年”跨界学习学科融合  在小学美术起步教学阶段,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不可少,但不能等同于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将相关
期刊
摘要:APOS理论是美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等人提出的数学概念学习理论。A、P、O、S分别代表数学概念学习的四个阶段:活动、程序、对象和图式。以《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APOS理论的实践运用——活动阶段:直观感知,积累感性认识;程序阶段:活动内化,形成概念表象;对象阶段:抽象概括,揭示概念本质;图式阶段:知识整合,形成概念结构。  关键词:APOS理论概念教学分数的意义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
期刊
摘要:“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这是对叶圣陶先生“教为不教”理念的最好应答。以美国自主学习研究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提出的“预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为线索,探析小学数学自我调节学习心理机制,以期在小学阶段奠定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一辈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基础。  关键词:自我调节教为不教预划控制反思
期刊
摘要:“前置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当前的“前置性学习”还存在误区:内容庞杂,“前置性学习”被异化为习题操练;知识本位,“前置性学习”的探究性被弱化;评价缺失,“前置性学习”的激励、导向功能被淡化。推进“前置性学习”,具体建议有:明确目标,强化自主探究;任务驱动,聚焦深度学习;及时评价,唤醒自学潜能。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明确目标任务驱动及时评价  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
期刊
摘要:探究活动经验的形成和积累,离不开学生外显行为和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因此,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无疑是积累探究活动经验的一条有效路径。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不但充分经历了行为操作过程(如画图、测量等),而且充分经历了思维操作过程(猜测、验证、类推、分析、概括等),他们反复猜测验证,不断探究发现,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探究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建模探究活动经验行为操作思维操作  所谓“探究活动经验”
期刊
摘要:作为人“存在与表现”的实践与“实在”,“发现语文”与“玩美童年”互为驱动、相融相生。在“发现语文”与“玩美童年”的课程中践行课程美学,就是用美作为课程价值的重要标准,走向生命个体的美感体验和审美实现,让课程成为身体、心灵与精神协调发展的美好历程。呈现策略有:做好定位与取向,在今天与未来之间建立连接;建构主体与生态,在自信与他洽之中悦纳万象;明确内容与体系,在知识与学习之上重构生活;优化实施与
期刊
摘要:“探索规律”是学生认识数学和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了许多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主要有三类表征:一般性“探索规律”、专题性“探索规律”和综合性“探索规律”。“探索规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事实,经历规律探索的过程,理解规律存在都具有前提条件,体悟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探索规律数学事实内容表征审美表达  “探索规律”作为数学课程内容之一, 是让学生通过观察
期刊
摘要:德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我”的存在,最终过上美好的生活。具体而言,让学生关注生活,即“我”看到这样做;反思生活,在生活中主动体悟“我”为什么这样做;建构生活,深刻认同“我”应该这样做。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儿童生活  鲁洁教授指出:“德育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教人学会一些谋生的工具性知识和本领,它的关注是
期刊
摘要:以《巧分遗产》一课为例,展示小学数学故事课程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样式。教学过程分为“故事呈现”“智慧探究”“策略应用”和“总结拓展”四个环节。主要教学立意是:用数学故事浸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建构和体悟;通过拓展延伸使课堂“意犹未尽”“枝繁叶茂”。  关键词:数学故事课程主题式教学巧分遗产“借还”策略  米山国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中有一类客观性较强且约定俗成的知识,通常被称为“数学规定”,诸如一些数学概念的命名、符号表达、书写格式和运算法则等。审视“数学规定”的教学,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定”的必要性、有效性、系统性和延展性,促进学生对“数学规定”的深度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规定数对确定位置  小学数学中有一类客观性较强且约定俗成的知识,通常被称为“数学规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