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家乐发展的意义
农家乐经济的发展,找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点,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业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体的农业旅游,使旅游业与“三农”有机结合起来,盘活了农民的闲置资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涌现出了一大批经营性农家乐。但随着旅游产业的风生云起,农家乐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让农家乐做好“农”字文章,让游客“乐”此不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农家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简陋,卫生难如人意
1、农家乐条件比较简陋,卫生条件差。大多农家乐使用家庭自备的烹调饮食器具,其防尘防蝇、消毒保洁设施很不健全。
2、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卫生安全防薄意识差。
3、从业人员没有健康体检,留下健康隐患。农家乐帮厨的人多是农家乐的经营者或从周围请来的农妇、村姑,不少人没有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无健康证上岗;部分食品进货渠道混乱。
(二)组织程度不高,管理亟需规范
农家乐情况极其特殊,没游客时,是农民的住宅,政府执法部门不能管。营业时又是餐馆,客人走了后又变成住宅。
(三)安全意识欠缺,存在安全消防隐患
1、安全意识欠缺。其娱乐设施自想自建,安全系数小,安全防护也不到位。一些农家乐为了揽客,安装了秋千、滑梯、跷跷板等游乐设施,但基本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部件锈蚀,有的连接部位容易滑脱,有的水泥板产生了裂缝,这些都容易给游玩者造成皮外伤或更大的伤害。
2、存在消防安全问题。一些农家乐存在用电线路简陋、老化等火灾隐患,同时,灭火器材配备不足,消防水源不配套,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四)特色不够鲜明,品牌意识不强
1、被动经营为主。各地农家乐基本上一个模式,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缺乏对于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缺少市场开拓意识。
2、缺少农家特色。有的农家乐具有山野情趣的东西被逐渐取消,虽到了农村,却又像进了城市。他们把石阶路改成了水泥路,土碗换成了新碟,土鸡换成了菜鸡,土菜换成了大棚蔬菜,越来越像城里的宾馆、饭店,破坏了“农”的环境。
3、经营项目原始单一。大多数农家乐局限于展示农家活、农家菜、农家景,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局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很多市民喜欢携亲带友到农家乐走走,但去多了,就会发现多数农家乐着眼于吃,而且菜肴雷同,少有特色。对此,一些市民说,第一次去农家乐,感觉很新鲜,但后来多走一些地方,吃来吃去无非就是土鸡、土鸭和大同小异的农家菜,“农”味不足,“乐”趣不多,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4、层次有待提高。农家乐具有原生、原创性文化的可贵品质,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现在,有些农家乐盲目照搬大众文化的娱乐内容、方式,削弱了农家乐的生命力,危及农家乐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农家乐大多仅仅将“乐”字放在吃上,体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尚未被纳入“乐”的内容,因而,旅游产品层次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距离参与层面及文化层面尚有一定距离。
(五)环保意识差,粗放经营
农民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处于粗放经营中,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一些农户在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市场预测的情况下,因陋就简,仓促上马,分布散乱,存在乱搭建、滥开发的现象,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培训,服务工作不规范。有的只有几间土屋、一个水塘,便开始招徕客人,接待能力十分有限。
农家乐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缺少可操作的规范要求,监管主体不够明确,管理措施不够到位。接待设施、环境保护、安全设施等没有明确标准,农家乐推崇的是绿色无污染和自生自养的食品,未经相关部门的检验检疫,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三、农家乐经营管理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管理部门应强化自身职责
1、加强引导,重在服务。要让农家乐这朵乡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与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农家乐开发和经营管理进行具体指导,尤其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一些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2、合理规划,加强监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成立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提高农家乐发展水平。同时,加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旅游知识、礼仪知识、服务规范、管理知识、烹调技能等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整体提升农家乐的质量与品级。
加强检查整顿。进行综合评价。可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对农家乐进行等级划分,从基础条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要求和选择项目等几个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综合评价。
3、加强监管,开展安全检查。根据要求,农户在申请开办农家乐时必须“证件”(如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俱全。农家乐协会有规范项目管理、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游客合法权益及村民基本利益的合理体现等义务。
4、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扩大娱乐项目的多样性,增强功能互补,还原生态特色,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科技化的优势和潜力。
(二)农家乐经营者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立足当地,特色取胜。从最初提供吃农家莱、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起步,逐步向利用田园景观、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娱乐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拓展。农家乐要想长足发展,关键还要靠特色取胜,必须立足当地的特点,推出原汁原味的、别人不可复制的项目。
2、发挥优势,突出农字。农家游不比高级饭店,其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舍民情、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而在当前,农家乐存在“城市化”倾向。以三门峡的部分农家乐为例,由于“高峰期”游客太多,满足不了消费量,许多经营户都开着车到城里买菜,不符合农家乐的要求。农家樂就应该素面朝天,越是个性化越能世界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同的山山水水能成就不同的农家乐。
3、善用资源,重在乐趣。善用各种资源,即土地资源、生产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等,体验活动项目应在趣味上、参与性、体验性上大做文章,农家乐的核心在于“乐趣”,而且这种乐趣必须与“农”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体验、趣味劳动、文娱节目相结合,形成其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住,164722黑江省拜泉县富强镇政府)
农家乐经济的发展,找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点,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业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体的农业旅游,使旅游业与“三农”有机结合起来,盘活了农民的闲置资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涌现出了一大批经营性农家乐。但随着旅游产业的风生云起,农家乐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让农家乐做好“农”字文章,让游客“乐”此不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农家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简陋,卫生难如人意
1、农家乐条件比较简陋,卫生条件差。大多农家乐使用家庭自备的烹调饮食器具,其防尘防蝇、消毒保洁设施很不健全。
2、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卫生安全防薄意识差。
3、从业人员没有健康体检,留下健康隐患。农家乐帮厨的人多是农家乐的经营者或从周围请来的农妇、村姑,不少人没有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无健康证上岗;部分食品进货渠道混乱。
(二)组织程度不高,管理亟需规范
农家乐情况极其特殊,没游客时,是农民的住宅,政府执法部门不能管。营业时又是餐馆,客人走了后又变成住宅。
(三)安全意识欠缺,存在安全消防隐患
1、安全意识欠缺。其娱乐设施自想自建,安全系数小,安全防护也不到位。一些农家乐为了揽客,安装了秋千、滑梯、跷跷板等游乐设施,但基本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部件锈蚀,有的连接部位容易滑脱,有的水泥板产生了裂缝,这些都容易给游玩者造成皮外伤或更大的伤害。
2、存在消防安全问题。一些农家乐存在用电线路简陋、老化等火灾隐患,同时,灭火器材配备不足,消防水源不配套,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四)特色不够鲜明,品牌意识不强
1、被动经营为主。各地农家乐基本上一个模式,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缺乏对于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缺少市场开拓意识。
2、缺少农家特色。有的农家乐具有山野情趣的东西被逐渐取消,虽到了农村,却又像进了城市。他们把石阶路改成了水泥路,土碗换成了新碟,土鸡换成了菜鸡,土菜换成了大棚蔬菜,越来越像城里的宾馆、饭店,破坏了“农”的环境。
3、经营项目原始单一。大多数农家乐局限于展示农家活、农家菜、农家景,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局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很多市民喜欢携亲带友到农家乐走走,但去多了,就会发现多数农家乐着眼于吃,而且菜肴雷同,少有特色。对此,一些市民说,第一次去农家乐,感觉很新鲜,但后来多走一些地方,吃来吃去无非就是土鸡、土鸭和大同小异的农家菜,“农”味不足,“乐”趣不多,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4、层次有待提高。农家乐具有原生、原创性文化的可贵品质,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现在,有些农家乐盲目照搬大众文化的娱乐内容、方式,削弱了农家乐的生命力,危及农家乐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农家乐大多仅仅将“乐”字放在吃上,体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尚未被纳入“乐”的内容,因而,旅游产品层次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距离参与层面及文化层面尚有一定距离。
(五)环保意识差,粗放经营
农民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处于粗放经营中,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一些农户在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市场预测的情况下,因陋就简,仓促上马,分布散乱,存在乱搭建、滥开发的现象,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培训,服务工作不规范。有的只有几间土屋、一个水塘,便开始招徕客人,接待能力十分有限。
农家乐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缺少可操作的规范要求,监管主体不够明确,管理措施不够到位。接待设施、环境保护、安全设施等没有明确标准,农家乐推崇的是绿色无污染和自生自养的食品,未经相关部门的检验检疫,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三、农家乐经营管理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管理部门应强化自身职责
1、加强引导,重在服务。要让农家乐这朵乡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与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农家乐开发和经营管理进行具体指导,尤其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一些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2、合理规划,加强监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成立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提高农家乐发展水平。同时,加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旅游知识、礼仪知识、服务规范、管理知识、烹调技能等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整体提升农家乐的质量与品级。
加强检查整顿。进行综合评价。可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对农家乐进行等级划分,从基础条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要求和选择项目等几个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综合评价。
3、加强监管,开展安全检查。根据要求,农户在申请开办农家乐时必须“证件”(如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俱全。农家乐协会有规范项目管理、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游客合法权益及村民基本利益的合理体现等义务。
4、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扩大娱乐项目的多样性,增强功能互补,还原生态特色,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科技化的优势和潜力。
(二)农家乐经营者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立足当地,特色取胜。从最初提供吃农家莱、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起步,逐步向利用田园景观、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娱乐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拓展。农家乐要想长足发展,关键还要靠特色取胜,必须立足当地的特点,推出原汁原味的、别人不可复制的项目。
2、发挥优势,突出农字。农家游不比高级饭店,其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舍民情、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而在当前,农家乐存在“城市化”倾向。以三门峡的部分农家乐为例,由于“高峰期”游客太多,满足不了消费量,许多经营户都开着车到城里买菜,不符合农家乐的要求。农家樂就应该素面朝天,越是个性化越能世界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同的山山水水能成就不同的农家乐。
3、善用资源,重在乐趣。善用各种资源,即土地资源、生产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等,体验活动项目应在趣味上、参与性、体验性上大做文章,农家乐的核心在于“乐趣”,而且这种乐趣必须与“农”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体验、趣味劳动、文娱节目相结合,形成其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住,164722黑江省拜泉县富强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