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传情,以壶达意——浅述《祝福》的文化意蕴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福》融入了谐音文化,巧妙地借助竹子和蝙蝠的文化寓意阐释了祝福的主题,同时,以紫砂筋纹的制作手法将筋纹之规律美和对称美融合在花器的仿生设计中,以景融情,以情传意,真正体现了紫砂文化的广博和深邃。
其他文献
《竹段提梁》是将文化蕴涵壶中,气从形出,质从艺来。紫砂艺人将竹文化、茶文化、壶文化三者相交,使得茶壶气质清冽,造型古味,意境高远,气息绵长。
佛教文化是紫砂壶创作关注的内容之一,通过融合佛教文化,紫砂壶作品能够展现出宽厚、温和的中国性格。此件“兜率提梁”就是一件闪烁着佛性与智性的紫砂壶作品,创作围绕“兜率”进行艺术设计,揭示出作品的艺术个性与文化内涵。
《竹段壶》造型稳重大气,给人最直观的感觉便是有一种踏实之感。壶最上面延伸出来的枝叶使整把壶有了活力,整把壶像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大竹段。壶的壶身、壶把和壶钮则是取自竹子的一段,有的呈现弯曲状,有的自然横卧,有的笔挺直立,各种造型表现出了竹子的千姿百态。
僧帽壶制作工艺难度极大,堪称紫砂器中最难的器型之一,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制壶技艺,方能很好地驾驭此壶的制作。此《僧帽》以优质紫砂泥制作,辅以古韵盎然的陶刻装饰,使得作品风格古朴,极具美感。
在我国手工陶艺之中,宜兴紫砂壶可以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不断传承与创新。从古至今,紫砂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繁荣的成就,是因为它在造型设计上的丰富多彩、手工技法上的巧妙以及务实的实用主义,而所有这些都需要确保设计理念与现代审美相契合,这是最具影响力的前提,只有设计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常规传统,才能够促使越来越多形式多样、卓尔不群的美壶尚品被创作出来。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古直”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艺术美感。
紫砂壶的创作在于传承经典,在于开拓创新。不同的时代,紫砂壶艺创作折射出不同的气质,在新的时代,必然会带来全新的紫砂壶。
宜兴被人们称之为是“陶的古都”,可见其盛产陶瓷产品,而在众多的作品之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紫砂壶了,不仅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还有着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人们更是将其看作为“世间最好的泡茶器具”,自古以来,紫砂壶便一直保持着繁荣鼎盛的局面,到了现如今,其收藏价值更是十分的高。紫砂壶艺除了是一种工艺之外,更是一种艺术,向人们传动着紫砂艺人所蕴含在其中的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本文便主要以紫砂“石韻提梁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
曲折的流水卷起万里的砂泥,大浪淘尽,风吹雨打,从海角到天涯。这样美丽的句子,并不是我诗兴大发而起的,而是我在创作一把紫砂壶之前的感悟,后来我又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得到灵感,愈发坚定了自己创作一把以“浪淘沙”为主题的作品,但既然是紫砂,我就别有用意地将沙改为砂,以契合自己将诗歌的意义灌输进茶器里的设想。以诗入壶,本就是传统做壶的一个创作方法,在过去风靡一时的孟臣朱泥壶,便常以唐人诗句加楷书装饰壶体,配合水平壶之小巧,尤其让茶人爱不释手。
紫砂壶《满园春色》是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在壶艺中,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和刻画,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无形之中给人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之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而紫砂壶便从传统的实用器具逐渐蜕变成了兼具着实用以及观赏价值的艺术品,从而使得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得到了丰富,与此同时,市场也在不断地繁荣和增加需求,因此,紫砂壶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并结合多方面的文化艺术因素,使得紫砂壶的造型与装饰技法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便主要以紫砂“麒麟献瑞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