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湖区软土地基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处理设计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jel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已完工的某湖区软土地基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就湖区软土地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施工要求提出初步见解,供同行从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湖区;基础处理;沉降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45
  1、工程建设条件
  某220kV变电站位于益阳市大通湖区,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的地层情况详下表。
  该区内地层富水性强,主要为湖水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埋深较浅,深度为1.00~1.40m,相当于标高24.15~24.58m。根据工艺要求及交通运输等因素,场地设计标高为27.0m。岩土层主要参数详下表。
  2、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站址属于典型的湖区软土地基,软弱土平均厚度达17.0m。
  (2)上覆土层承载力较低,压缩模量较低,超载大时将产生较大沉降量。
  (3)稳定水位较高,仅位于终平地面以下2.5m深处。
  可研阶段方案是重要建构筑物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其他基础采用毛石混凝土换填处理。该方案较为保守,造价较高,且考虑到场地回填了约1.5m高超载,场内道路和电缆沟等需做相应处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根据以往工程案例,部分建于湖区的多层建筑物采用砂石换填后,只要控制其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历经数十年后主体质量良好,仅是均匀沉降。
  部分软土地基变电站运行后反馈,主要建构筑物基础采用桩基处理后,忽略了电缆沟、室内地面等项目进一步处理,差异沉降造成电缆沟内电缆拉断、地面沉陷、柜体倾斜和软母线拉断等严重事故。
  经讨论决定,主要采用级配砂石换填处理方案进行地基处理,该方案相对可研方案,施工周期短,效果可控易于检查,整体造价低。同时,为了控制沉降量不对电气设备安装和运行造成影响,尽量设置电气软连接,电气连接部分设置部分裕量适应沉降变形。具体基础处理措施详见下表。
  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在基坑底留200~300mm厚保护土层,再由人工挖掘修整。
  (2)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周围地面应进行防水、排水处理,严防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基坑。在冬季、雨季、汛期施工时,注意气候、降雨、降温等预报,按施工方案要求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3)基坑底面尺寸根据换填地基设计要求,按换填厚度(h)考虑18°~20°扩散角每边扩出h×tgθ,且满足以下要求:h=1.0m,b=0.35~0.5m(每边扩出);h=1.5m,b=0.5~0.6m;h=2.0m,b=0.6~0.8m。
  (4)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和受水浸泡,削弱地基承载力。当地下水渗出时,采用水中换填砂砾(碎)石 ,插入震捣方式施工。
  (5)基坑验槽后,立即铺设土工布(300g/m2)隔离土层并回填砂砾(碎)石垫层,分层夯实,每层厚250~300mm。
  (6)基础结构完成后,应及时在基础和坑壁之间进行回填。回填土按图纸要求的填料,分层回填夯实,满足设计密实度要求。
  (7)根据有关规范与国内施工经验,对按标准完成的砂砾(碎)石换填垫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200~250kpa,应不低于150~200kpa。
  (8)其它各种支架基础等,不允许直接在基坑浇筑混凝土,要求至少设置500厚砂石垫层。
  3、施工过程控制及后期监测情况
  现场地基验槽和基础处理均派驻设计和地勘人员现场工代,确保按图施工。要求现场做好沉降观测记录,及时分析总结。从累计观测记录来看,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5mm,相对最大沉降差为5mm,均在规范范围内。土建交安时,除发现主控制室和配电室房间有局部小裂缝外,未發现明显的下沉破坏。后期对现场进行回访,均未发现明显的沉降破坏,设备运行正常。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地优化地基处理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湖区软土地基建构筑物基础处理的沉降量。本工程砂石换填地基处理方案费用约97万元,可研方案约214万元,减少了约11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宁.洞庭湖地区软土工程地质性状初探[J].中南公路工程,2004年第29卷第2期:136-138.
  [2]隆威,程盼,赵娟,罗杰,等.洞庭湖区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对比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年第37卷第9期:46-49.
  [3]舒丽雅,任家陶.湖区软土地基上多层民用建筑基础设计的几个问题[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5卷第1期:71-73.
  作者简介:
  刘爱军(1985—),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变电工程管理及设计技术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这一趋势下,各个城市几乎都面临着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限制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在当前的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土地资源管理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当前土地资源紧缺的危机。基于此,本文从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探析了相应的规划管
【摘要】运用了Arcgis软件,采用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对统一地价内涵后的样点地价进行数据输入、空间插值分析、数据输出到绘制成地价分级图,以此验证和调整土地定级成果。除了有效验证级别划分外,还可以通过地价分级图直观反应地价实际分布情况,还能深入分析高低不同地价区形成的原因,为城市内部和区域间协调综合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以价验级;GIS空间分析方法  【DOI】10.12334/j.issn.
【摘要】城市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无序扩张,交通拥堵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即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简称TOD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日本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为例,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统筹开发模式。并对长沙国金街的规划设计、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城市发展以及交通站点的统筹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T
【摘要】结合《浙江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论证报告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杭绍甬高速公路(G92N杭州湾地区环线并行线)为例,对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论证需要重点注意的技术要点等进行探索,为“多审合一”改革背景下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的合并论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合并论证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型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建设模式和主要技术,介绍了国内外新型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城市的内涵要求,阐述了新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建设标准,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鍵词】新型城市;模式;特征;对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3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摘要】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中,当基底以下土层不能满足对上部结构的直接承载要求时,经常采用桩基础的形式。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概念,其后详细探讨了建筑地基基础种类与桩基设计要点,最后围绕工程案例展开论述,以期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住宅;基础;桩基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40  1、引言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尤其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建筑设计和施工面临更多的挑战。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合理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使得建筑设计人员要针对不同结构的建筑,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的质量,对改善住户的居住体验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中基础梁结构的处理进行讨论,希望对相关建筑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梁;结构处理;研
【摘要】科学、合理的结构选型与完善、适宜的抗震设计,能够有效规避与减少地震发生时建筑所遭受的不利影响,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对此,本文结合笔者多方所学与既往实践经验,就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与抗震设计展开全面探讨,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抗震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42  1、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  1.1框架结
【摘要】绿色环保是住宅建筑设计的方向,绿色住宅建筑在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现阶段绿色住宅建筑施工中比较注重设计工作,绿色住宅建筑设计中采用了BIM技术,BIM技术有助于实现住宅建筑的绿色化和环保化,同时降低绿色建筑的工程成本,保障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及规范性。本文主要探讨BIM技术在绿色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住宅建筑  【DOI】10.12334/j.i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化,城市中建筑工程的外观变化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外观特点成了城市的地标.现代建筑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它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其美观和功能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