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学数学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322.8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9-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新程改革的精神,把握新课标的意思,是我们教好小学数学的关键。理论和实践说明: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为遵循这一规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创新学习方法。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究数学,在一系列的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整合学习资源,使数学知识具有生活味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构建学生的学习素材,使数学学习的内容有着浓浓的生活味。
  1、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乐于学习。
  当我们把新旧两套教材进行比较时,大家不难发现:旧教材的知识过于抽象、内容枯燥,知识呈现的方式比较呆板、单一;而新教材就像一本童话书,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都联系生活,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或者是童话故事中。面对新教材,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让每一个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或者用一个精彩的故事引入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些例题的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善于把这些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善于用小故事引出学习的内容,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这样学习内容的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从而摒弃了计算就是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2、善于设计生活化的习题,让学生乐于练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数学作业,练习量大,内容单一,学生总是机械地、重复地进行计算,追求练习的结果,而无解决问题的乐趣、探究成功的喜悦。面对新教材,教师要善于创新习题的内容和形式,把练习的内容联系到生活中,使练习内容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使学生通过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作业设计,我们可以把作业分三部分进行设计:第一部是一些基本习题、第二部分是用小故事引入的习题,请帮助小兔进行诊断习题等、第三部分可以是一些综合运用的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样的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富有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数学经验是依赖于生活实践的,生活中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信心,有能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这既是应用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抽象、单调,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三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有了一定的理解并形成一定的表象,通過肢体语言就能表示出多少和大小,而千米不容易进行直观教学,学生不能直接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通过步测和目测等方式,初步了解“千米的含义,理解千米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测出体育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千米,再算一算周长,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进一进理解了千米的意义,同时也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了千米,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的效益高,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
  2、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这是一条学习原则,也是一条教学原则。新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这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学习的知识。例如小学生刚刚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书本上的练习是有限的,而且没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自己居住的这一幢楼的居民一个月一共用水多少吨,这不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知道水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思,节约用水是何等重要,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而且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这正是新课标的宗旨。
  三、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他们生活的家庭、社区、社会和自然,把生活中、自然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拓展数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数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改变数学学习就是做数学习题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到处是数学。
  1、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把生活问题融入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每册教册中都有许多数学实践活动,例如:“超市购物”、“生日快乐”、“了解千米”、“运动与身体变化”等,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数学实践活动。善于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乐于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喜于让学生自主开展数学活动,勇于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表现。
  2、在实践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具体内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三年级下册有一道题:“青湾村有一个正方形养鱼池,在养鱼池的四角都栽有一棵树,现在要扩大养鱼池,扩大后养鱼池的形状仍然是正方形,面积是原来的2倍,不移动这四棵树,你能做到吗?”,如果让学生要书本上解决问题,学生解答时一定有难度,如果教师组织学生田园里开展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主学生自己探究,这一道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善于把一些数学问题融入到小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用数学方法去解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例子非常多,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生活素材,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566.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73-01     一、真心关爱学生,培养和谐师生感情  学生们认为数学既枯燥又很难学,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因此学习起来没什么兴趣。由于师生感情交流不多,特別是学的用的都是些没有生命的数字和数学符号,教师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05.0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編号】1326-3587(2012)04-0080-01     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效果就尤佳。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兴趣  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日常用语、日常生活用品类单词人手,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学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6.3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68-01     随着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进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就成为建立会计诚信機制的必然要求。会计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322.8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91-01    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培养;指导;高中历史;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5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5-01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历史教学中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培养成效不一定能在试卷中呈现,在校期间也很难看到显著的发明创造,文章就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面阐述了对高中学生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95-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6.2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96-0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写作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能力,它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说它艰巨,是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  【关键词】写作能力;阅读;课堂;训练;实践;互动交流  【中图分类号】G534.6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
期刊
【摘要】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地理,而且能用地理的头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给课堂注以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地理课上得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注入活力;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1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90-01    在初中,地理因为不是中考课目,被视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3-01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学生而言,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能让老师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