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步有序的发展,切实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工作,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覆盖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市植保站于2013年9月-12月组织各县区植保站站对辖区内植保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取得了一些典型的工作经验,也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植保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效益分析;对策
1 植保专业合作社现状
自2009年开始,我市开始成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之后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完成了120万亩的专业化统一防治示范区。2010年山东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在我市滨城区实施,滨城区成立了12个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180人的专业化防治队伍,辐射带动全区专业化防治面积15万亩。2011年山东省农业重大病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在我市沾化、惠民实施,建立了1.2万亩的专业化统一防治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30万亩以上。2012年山东山东省农业重大病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在我市无棣县实施,建立了5支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立1.5万亩小麦专业化统一防治示范区。2013年省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项目在我市博兴县实施,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截止2013年末,全市共成立各种类型植保专业合作组织195个,注册登记且在农业部门备案的有99个,从业人员总数71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总装备数量2483台,日作业能力大于60亩的大中型装备289台,日作业能力10.58万亩。
2 植保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
2.1植保专业合作社组建方式
植保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组建,一是合作组织型。如沾化县“北陈冬枣植保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对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统一管理,具体为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药剂、统一时间、分户防治。二是项目带动型。在核心示范区建立病虫测报点,确保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集中开展统一防治。三是推广网络型。通过稳定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形成了一支由县级植保人员、乡镇农技人员、办事处科技网长、村农民科技示范户四位一体的技术推广网络。
2.2植保专业合作社服务方法
目前植保专业合作社服务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代防代治模式,在病虫害防治适期,农户自己出药,由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实施防治,有明确收费标准,是目前植保专业合作组织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的主要模式之一。二是阶段统防统治模式,在集中连片区域或根据农户意愿,能开展规模化防治的划为统防统治区,总体上按机防队既带药,又带机实行统一防治,确保防治效果。三是全程承包防治服务模式,主要针对流转土地,全程承包病虫害的防治。
3 植保专业合作社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由于时间不统一,用水、用药不统一,导致防治效果千差万别。实施专业防治后,粮食作物用药次数普遍比以前减少1-2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0-15%左右,节省劳动力成本40元左右,挽回粮食损失20-30公斤,亩增收节支1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3.2社会效益
首先,植保专业合作社填补了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后,病虫害防治所需劳力的空缺。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把闲散的设备组织集中起来,使民间技术能人充分发挥作用,民间闲散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整合了民间资源。第二,与一家一户的防治相比,植保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防治具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效果好。第三,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的机械化病虫害防治解决了产中的主要问题,提高了防效,为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3.3生态效益
通过植保专业合作社的统防统治,一是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药的使用,淘汰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各专业防治队在植保部门指导下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二是适时使用对路农药防治,避免了一些农药销售点的大处方,杜绝了滥用农药。三是农药施用量较以前有了大大的降低,即在对路农药的使用上,用量也有所下降。由于农药的使用减少,农田生态环境趋好,减轻环境污染,天敌数量增多。
4 经验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典型经验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机械,2013由无棣汇聚(原绿望)植保专业合作社引进的农用植保无人机在今年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由于今年夏季雨量偏多,田间积水面积较大,地面防治机械无法进入农田,病虫草害发生严重。植保无人机克服了地形限制,对汇泰农牧公司的2000亩树苗和1000亩棉花以及渤海粮仓的2000亩玉米进行了病虫杂草防治,防治效果十分明显,每天单架可防治300-400亩,节约用水90%以上,节约用药15%以上,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工。
4.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不平衡。目前大部分专业化防治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缺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另外还存在规模小、服务质量、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二是队伍不够稳定。懂技术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多,机防队员面临难求和不稳定的困境。三是农机与农艺脱节。目前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不适应大规模机械作业,作物种植没有留出大型机械药剂防治作业带,防治机械和作物种植不配套。四是资金扶持力度小。目前大型机械购买成本高,利用率低,资金占用大。五是认识不够到位。有些农户不清楚专业化防治是什么,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缺乏信任,担心防治效果、担心防治技术、担心农药价格等,更谈不上参与到此项工作中。
5 对策与建议
5.1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尽早出台细则,加大对统防统治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建立植保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二是定期进行农药知识、施药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推广持证上岗制度,促进专业化防治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5.2 涉农项目适当向农业植保合作社倾斜,着力推动合作社发展。
为促进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利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农村土地平整、农村土地流转等涉农项目对每家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一次性扶助价值几十万元左右的机动防治器械及配套防护服,并连续扶助几年。此项政策可调动一大部分种粮大户、种田能手、农药经销商、农机经销商开办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提高统防统治比例。
5.3 重点扶植典型合作社
通过开展专业化防治示范,总结成功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展示专业化防治效果,让专业化防控成果惠及到每一个农户,逐步让广大农民积极
5.4 要鼓励农业植保合作社与大型品牌农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减少农药购买环节,降低价格,质量更有保证。农药品质直接关系到植物保护的效果。大型品牌农化企业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环境的名牌产品。品牌企业通过绿色联盟、各类连锁机构,推进终端直销、技物服务,可为植保合作社配送名牌农药提供便捷服务。
关键词:植保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效益分析;对策
1 植保专业合作社现状
自2009年开始,我市开始成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之后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完成了120万亩的专业化统一防治示范区。2010年山东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在我市滨城区实施,滨城区成立了12个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180人的专业化防治队伍,辐射带动全区专业化防治面积15万亩。2011年山东省农业重大病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在我市沾化、惠民实施,建立了1.2万亩的专业化统一防治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30万亩以上。2012年山东山东省农业重大病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在我市无棣县实施,建立了5支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立1.5万亩小麦专业化统一防治示范区。2013年省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项目在我市博兴县实施,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截止2013年末,全市共成立各种类型植保专业合作组织195个,注册登记且在农业部门备案的有99个,从业人员总数71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总装备数量2483台,日作业能力大于60亩的大中型装备289台,日作业能力10.58万亩。
2 植保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
2.1植保专业合作社组建方式
植保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组建,一是合作组织型。如沾化县“北陈冬枣植保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对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统一管理,具体为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药剂、统一时间、分户防治。二是项目带动型。在核心示范区建立病虫测报点,确保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集中开展统一防治。三是推广网络型。通过稳定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形成了一支由县级植保人员、乡镇农技人员、办事处科技网长、村农民科技示范户四位一体的技术推广网络。
2.2植保专业合作社服务方法
目前植保专业合作社服务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代防代治模式,在病虫害防治适期,农户自己出药,由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实施防治,有明确收费标准,是目前植保专业合作组织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的主要模式之一。二是阶段统防统治模式,在集中连片区域或根据农户意愿,能开展规模化防治的划为统防统治区,总体上按机防队既带药,又带机实行统一防治,确保防治效果。三是全程承包防治服务模式,主要针对流转土地,全程承包病虫害的防治。
3 植保专业合作社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由于时间不统一,用水、用药不统一,导致防治效果千差万别。实施专业防治后,粮食作物用药次数普遍比以前减少1-2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0-15%左右,节省劳动力成本40元左右,挽回粮食损失20-30公斤,亩增收节支1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3.2社会效益
首先,植保专业合作社填补了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后,病虫害防治所需劳力的空缺。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把闲散的设备组织集中起来,使民间技术能人充分发挥作用,民间闲散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整合了民间资源。第二,与一家一户的防治相比,植保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防治具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效果好。第三,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的机械化病虫害防治解决了产中的主要问题,提高了防效,为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3.3生态效益
通过植保专业合作社的统防统治,一是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药的使用,淘汰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各专业防治队在植保部门指导下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二是适时使用对路农药防治,避免了一些农药销售点的大处方,杜绝了滥用农药。三是农药施用量较以前有了大大的降低,即在对路农药的使用上,用量也有所下降。由于农药的使用减少,农田生态环境趋好,减轻环境污染,天敌数量增多。
4 经验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典型经验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机械,2013由无棣汇聚(原绿望)植保专业合作社引进的农用植保无人机在今年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由于今年夏季雨量偏多,田间积水面积较大,地面防治机械无法进入农田,病虫草害发生严重。植保无人机克服了地形限制,对汇泰农牧公司的2000亩树苗和1000亩棉花以及渤海粮仓的2000亩玉米进行了病虫杂草防治,防治效果十分明显,每天单架可防治300-400亩,节约用水90%以上,节约用药15%以上,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工。
4.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不平衡。目前大部分专业化防治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缺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另外还存在规模小、服务质量、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二是队伍不够稳定。懂技术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多,机防队员面临难求和不稳定的困境。三是农机与农艺脱节。目前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不适应大规模机械作业,作物种植没有留出大型机械药剂防治作业带,防治机械和作物种植不配套。四是资金扶持力度小。目前大型机械购买成本高,利用率低,资金占用大。五是认识不够到位。有些农户不清楚专业化防治是什么,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缺乏信任,担心防治效果、担心防治技术、担心农药价格等,更谈不上参与到此项工作中。
5 对策与建议
5.1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尽早出台细则,加大对统防统治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建立植保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二是定期进行农药知识、施药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推广持证上岗制度,促进专业化防治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5.2 涉农项目适当向农业植保合作社倾斜,着力推动合作社发展。
为促进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利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农村土地平整、农村土地流转等涉农项目对每家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一次性扶助价值几十万元左右的机动防治器械及配套防护服,并连续扶助几年。此项政策可调动一大部分种粮大户、种田能手、农药经销商、农机经销商开办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提高统防统治比例。
5.3 重点扶植典型合作社
通过开展专业化防治示范,总结成功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展示专业化防治效果,让专业化防控成果惠及到每一个农户,逐步让广大农民积极
5.4 要鼓励农业植保合作社与大型品牌农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减少农药购买环节,降低价格,质量更有保证。农药品质直接关系到植物保护的效果。大型品牌农化企业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环境的名牌产品。品牌企业通过绿色联盟、各类连锁机构,推进终端直销、技物服务,可为植保合作社配送名牌农药提供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