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研究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即自然人的侵权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对其致人损害的后果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资格,而不包括所谓的违约责任能力、不当得利责任能力等。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能力,既不能被民事行为能力所代替,也不能被其所包含,二者之间尽管具有同根性,然而在许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别。只有将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我国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才能落实到实处,我国民法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实现。
  【关键词】 自然人 民事责任能力 民事责任
  一、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含义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涵义的研究尚未达成统一的观点,对于什么是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各种学说众说不一。概括当前比较主流的对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主要有行为能力包容说,侵权行为能力说,不法行为能力说三种。
  (一)行为能力包容说。行为能力包容说又称广义行为能力说,该说观点认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兩个方面。一是自然人通过自身合法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二是自然人对其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这两方面能力共同组成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作为民事行为能力的一个方面为民事行为能力所包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责任能力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二)侵权行为能力说。侵权行为能力说认为,民事责任能力指“民事主体据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资格,又称侵权行为能力”[1],将民事责任能力限定在侵权行为能力上。即所谓民事责任能力,实际上就是侵权行为之能力,是指自然人能辩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对其致人损害的后果要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资格。
  (三)不法行为能力说。不法行为能力说认为“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对其实施的不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2]即自然人对自己的不法行为致人损害于有民事责任能力时,承担赔偿责任无民事责任能力时,不负赔偿责任。此种不法行为不仅包括侵权行为,还包括违约、不当得利等违法行为。
  二、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对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二者之问,学界对其模糊不定的关系有两种相向的说法。而这两种说法因为太过绝对所以不可能准确地表述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我认为二者的关系应该是二者的折中,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一)民事责任能力被包含于民事行为能力。这种说法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民事责任能力包含于民事行为能力中甚至民事责任能力等同于民事行为能力,显然是忽略了民事责任能力的客观存在以及其在解决民事责任承担问题上的意义,这是不准确的。我国民法上对于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规定的不够详细具体,研究也不够深入,而恰恰相反对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给予了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的空间。以至于很多人包括很多对法律研究不是很深入的法律人在内都认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就是指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各自独立存在、毫无联系。主张一切自然人都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人持有此种观点。每一个人都具有民事责任能力,与年龄、与智力、与意志都没有关系。自然人之出生之吋即有权利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对于任何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都应该享有民事责任能力,对其不法行为导致的后果都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即使该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民事责任能力以民事行为能力存在而存在。
  (三)二者关系应该是独立的、并列的同时又有密切联系。具体而言,二者的不同体现在:1、所体现的民法价值理念不同。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独自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和能力,行为能力制度体现了法的自由理念;而民事责任是补偿性的责任,体现的是一种不同于民事行为能力的公平的理念。2、二者解决的事项不同。民事行为能力是决定民事行为是否有效的根据;民事责任能力是决定行为人是否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3]就二者关系而言,不论是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还是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二者的依据都是意思能力,所以二者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责任能力实际上以行为能力为根据。
  三、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未来走势
  未来民事责任能力的设计应体现民法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理念人文关怀的内涵就是能够最大化程度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并能够对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人文关怀”本身是一个具有广阔包容性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有自由和平等,也有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人文关怀就是将“使人享有良好的生存状态”作为法律的目标,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解放”。[4]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人文主义理念的一大重要部分。强调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于没有对弱者的保护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义。而之前的民法平等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平等而没有考虑到实体的平等,在民法中的体现即是只承认自然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能力。所以本文所讨论的将民事责任能力也予以具体规定和保护就是对弱者的保护,也就是实现实质正义的具体体现。只有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同时落实到实处才是我国法律将正义真正实现的标志。
  【注 释】
  [1] 《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2]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年1996版,第60页。
  [3] 刘保玉、秦作:“论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4] 王利明:“民法的人文关怀”,《法学研究》2009年。
  【参考文献】
  [1] 刘保玉、秦伟.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J].法学研究,2001,(2).
  [2] 余延满、吴德桥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若干问题——与刘保玉、秦伟同志商榷[J].法学研究,2001,(6).
  [3] 李庆海.论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J].法商研究,1999 (1).
  [4] 田土诚.论民事责任能力[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5] 冯兆蕙、冯文生.民事责任能力研究[J],河北法学,2001,(6).
  作者简介:王海如(1995—),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法学硕士,单位:南昌大学,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萨拉·布拉德利(Sarah Bradley)于2019年1月25日起诉了其所在的凯诺斯资本(Kainos Capital)私人股本公司。此类诉讼在私人股本领域并不常见,因为合伙人通常倾向于私下或通过仲裁解决分歧。私募股权公司内部出现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解决?私募股权公司应该如何防御这种矛盾与冲突的出现?又该如何在募集基金时统筹好各方合伙人的利益呢?这是私募股权发展过程中一直被普遍关
期刊
【摘 要】 对近年来屡次引起社会争议的一系列非法持枪案件,从部门法的角度分析司法审判所带来的“不公”难以改变现有法律体系中的不足,本文将从分析部门规章的法律位阶及其内容的法理角度具体分析此类案件所暴露的问题,以期解决现有法律体系的不足。  【关键词】 枪支 标准认定 部门规章  以“天津大妈案”为典型的非法持枪犯罪案件所引起的社会关注随着最高法和最高检联合发布的《关于涉及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枪支、气
期刊
【摘 要】 民商法是我国规范各项民事行为及商事行为所制定的法律规范,与民生的各个内容都非常贴近。民商法连带责任拥有相当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应用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商法连带责任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日益显现了出来,故需要不断根据社会环境对相关规定与理论进行调整。因此,为了推动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改进和发展,本文将对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
期刊
【摘 要】 尽管我国在《民法总则》和《侵权责任法》中都明确规定有“隐私权”,但是笔者认为不需要单独设立隐私权这一权利,仅需要在民法体系或者民法总则中注明隐私这一法益,对于隐私所涵盖的范围,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权利设定,例如设立安宁全、个人信息资料权等具体人格权,既可以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也能够维护民法权利结构的统一。  【关键词】 隐私权 抛弃 权利 法益  引 言  在当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民众权利
期刊
【摘 要】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国家政策倡导的集体土地产权之改革方向,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中一系列问题,如法律属性、制度构造与创新、实践基础等也进入学界研究范畴,亦引发争议。在改革中,农村集团土地应当着重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集体经济组织概念模糊等问题;应当强调农户承包身份属性的同时,也注重其财产属性;强调土地经营权的物权属性而并不具有身份属性,强化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背后的处分、收益权能。
期刊
【摘 要】 2018年《刑事诉讼法》增设缺席审判制度,其中腐败犯罪案件缺席审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有助于惩治腐败犯罪,维护国家机关的纯洁性,增强人民对国家的信赖,维护司法权威。在构建该机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如存在腐败犯罪分子在境外情形查清的迟延、辩护权行使有阻碍以及罪犯的异议权效力过大等问题,由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不足来进行改善以更好地推进缺席审判制度的运行,突出缺席审判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
期刊
【摘 要】 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从产生到发展,在一定时间积淀的情况下,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法律所固有的刚性弱点。我国在立法和理论系统方面追求完善,但却在实践方面存在瑕疵,而消费者公益诉讼恰恰就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司法救济途径。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体现我国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对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交易消费行为进行监督。本文将从消费者公益诉讼的基本法理基础入手,结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经济长期迅猛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的背景下,“三支柱”养老保险暴露出很多问题,“三支柱”发展的不平衡难以在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情况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着重调整平衡“三支柱”比例,实现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合力状态下的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支柱” 养老保险 体系 思路 平衡  1.养老保险“三支柱”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长
期刊
【摘 要】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在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提交审议,说明我国对人格权的重视,立法机关对人格权的立法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人格权编和其他各编采取的结构模式,均是总分模式。我国司法工作人员及学者建议将人格权的一般规则放在首位,之后再行确立具体人格权。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有闪光点与不足但整体上反应了当今我国学者对人格权的理论研究成果。  【关键词】 人格权 民法总则 民
期刊
【摘 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结果而应承担的法律赔偿责任,它与一般的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不同,因此现行的环境法律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问题。要建立符合我国生态文明体制下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应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立法、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如何修复生态环境以及损害发生时的索赔主体等法律问题。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环境污染损害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