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的《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本文结合《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实际,合理渗透思政教育, 探索多样化的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策略, 助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  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学 融合策略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中职教育而言,课程思政的内涵就是依托或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责任。
  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教师要先行,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学前教育培养专业教师,更应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内容供给。创新创业及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加强法治意识、职业道德与伦理、科学精神及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定位
  《学前儿童心理学》 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初步获得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并在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 完成教育任务。这本身就是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完美契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文化自觉,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专业技术和道德品质的双重提升。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策略
  1.专业与思政的融合,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1)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培养职业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职校生在进行专业的选择时, 往往很盲目,对所选专业缺乏认识。 鉴于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任务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职业兴趣,引领学生遵守规范的职业道德。
  (2)在自我意识中加强专业意识教育,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角色,热爱教育事业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前儿童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感幼儿教师角色,增强其职业认同,自我调节摒弃源自于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偏见,自觉的强化和巩固专业与职业意识,准确定位幼儿教师这个角色,从而热爱教育事业。
  (3)在情绪情感中增强专业情感,爱岗敬业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面对我国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工作量大、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流动性强、离职率高的情况,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从单纯的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职业自我发展上,激发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不是把幼儿教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当作一种事业来经营。
  (4)在性格方面培养职业性格,调适性格
  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是人们在长期特定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然而,性格存在可塑性,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生应该按照即将从事的幼教事业对幼教工作者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职业环境中磨炼自己,改造甚至重塑自己的性格。
  2.理实一体,让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是深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积极挖掘所授学科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中的内容不断放大,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和政治认同感。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教育思想诞生背景以及出现的意义等等,然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和案例,来为其讲解《学前心理学》教育内容,比如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幼儿园心理教育视频,这样的教学可以超出课本理论的限制,线上线下,室内室外,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悟,将乏味的理论变成自身的经验,学有所获,悟能即用。
  3.显隐结合,道法自然
  “隐性”的课程思政,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 是通过课程思政来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的改变和品质的提升。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将后续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遇见的情况积极引入到其中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幼教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效结合。显隐结合,贵在自然融入,重在严谨贴切,妙在画龙点睛,道法自然。
  4.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各课程在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 要和“思政課程”一道,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形成课程育人合力。学校教育、育人为本,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使其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身为一名未来的幼师,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 身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对于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幼儿的成长发育对于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性,最终明确自身的岗位价值。
  德育作为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环节,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渠道。因此,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学前心理学》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的引领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其中的德育内涵,通过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稳定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最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期优秀幼教工作者。
  总之,“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 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要“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不仅需要思想引领,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躬身力行。
其他文献
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乡镇的发展也在高速化。现有乡镇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大,各种教学问题错综复杂,造成数学课堂管理难度剧增的严重问题。因此,优化调整课堂结构,改善课堂管理方法已是必然之势。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建起课前学习的“预习课堂”,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知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只上汇报课、讨论课、巩固练习课,而不是“填鸭式”的从头灌到尾,这
期刊
一、小学分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关键在于课堂上,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只有师生通力合作,才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当下有很多小学的数学课堂存在着以下影响效率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上课时,还是有大部分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讲解分数数学公式,灌输大量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味的刷题,完全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没有放手
期刊
混班区域运动是指同一年龄的幼儿在同一时间段共同进行的户外运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动中所需提升的运动能力和品质等要求,设置多个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了自主交往、主动合作、差异互补的机会。教师的支持性策略在混班区域运动中不但决定了幼儿运动活动的质量,也影响着幼儿是否能主动投入、积极尝试、探索积累多样的运动经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有效的支持性策略主要体现于场地器械巧创设、辅助材料巧提供合与有效观察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本身是一个人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能力。初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正在从学会阅读转变为通过阅读完成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学科教学中往往都会引用一些阅读的素材,已帮助学生增进个人的阅读能力培养。通过使用素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的优化。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将实际的教学内容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课前引导、
期刊
在幼儿教学中,优化实践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能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交际能力与创新意识,提升幼儿实践能力。以下本文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当前幼儿教学现状  对于当前幼儿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统一忽略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采用固化模式的教学方法,为幼儿进行教学,不能循循善诱的引导幼儿,而是跟隨自身主观意识去决定幼儿喜好;又如,在幼儿教学中
期刊
翻转课堂是一种把课前预习知识、课中学习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为课前学习知识、课上内化知识、课后反思提升的新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师是主导者,翻转课堂的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教师通过课前微视频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让学生更有效率、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和竞争合作,以互助、互促的形式完成课堂展示,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
期刊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突然爆发,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全国上下快速而坚决地执行“居家隔离”的政策。幼儿及其各学段的学生们也都在家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学习。身为幼儿教师,我园教师积极顺应教育新趋势,同时从疫情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微信平台面向幼儿们开展线上健康教育,让幼儿们懂得疫情期间应当注意什么,应当如何保护自己及其他人的健康,大大消除了幼
期刊
一、学习动机与兴趣的理论知识  1.相关定义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例如,在排球运动方面的“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排球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2.学习动机和兴趣  动机和兴趣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曾说过: “如果说需要是人的各种积极性的
期刊
摘要: 初等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随着社会的演变,公众对教育的认识得到了加强,新教学大纲的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言和文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学生们的能力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本文将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在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作用  语文是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对提高
期刊
教学实效引言在小学数学的整个学习曲线中,练习始终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充分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教材中介绍的基础知识,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塑造良好人格、健全身心发展,并且通过练习的具体情况获取反馈信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怎样让练习课摆脱传统的、乏味的做题,再做题的题海战术,实现新课标中所标倡导的“学生自发、自主的探索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