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与新时代家风的文化价值内涵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a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家训文化也发生着改变,而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蕴含在传统家训中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与民族精神是支撑新时代家风的源泉。新时代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中国精神的传承。发掘传统家训的文化智慧和价值内涵,涵养新时代家风,是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家训 家风 文化价值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家训文化的民族,无数的家训经典流传下来,给后人以借鉴,这是无数个家庭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家训文化。传统家训文化和新时代家风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严谨自律、崇德向上,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精髓,对家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为新时代家风奠定了丰富的文化基础。
  一、 传统儒家家训的文化价值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也是一种思想道德价值追求和人格修养的独特品质。中国人崇奉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全面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
  干春松先生曾经说过,以儒家为正统的中国文化,其最高的理念是仁,而最有社会生活实践意义的却是孝。孝道作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是经过中国历史上许多人的思索提出的人生行为的一个重要规范,而且这个规范是经过长时期的社会实践,在中国历史中曾经很深刻地作用于生活环境及自然生命之中。《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文即是礼。而礼,是包括政治、人文的全体,这里说明了孝的道德要求。
  孝是为了建立家庭间的秩序而发展来的,到孔子时期转而为每个人内心的天性之爱,是这种内心的天性之爱,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自然流露。孝是善事父母,是每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极寻常的行为,但孔子把它通向人生最高理念的“仁”,而使其成为“为仁之本”,而成为儒家思想中永远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儒家所要求的以人为中心的实现道德而孝,是实践的行为,孝是顺乎人情的自然,而且又不需要外在的任何资源条件,所以孝便成为儒家道德实践中最基本的德行。
  著名哲学家劳思光说,孔子代表着中国儒学之创始阶段,孟子则代表主学理论成就儒学之方向,讲孔子思想对儒学有定向作用。就理论体系而言,孟子具有建立较完整体系之责任,故在先秦哲学家中,孟子有着极为特殊之地位,中国文化精神以儒学为主流,孟子理论为此思想主流之重要依据。
  孟子对教育颇有心得,他认为教育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的行为。统治者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有着渊博的知识和很高的道德修养,他的思想对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民族道德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宋代以后理学家们普遍受正统的人性论思想的影响,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孟子一生十分孝敬自己的母亲,他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尊老爱幼的孝德善行,不但几千年来为人们所尊奉,而且对今天处理家族关系和现代人的为人处世也具有指导意义。
  孟子一生总结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重视思想教育,反对摧残人才;主张教师要身体力行,反对只说不做;乐为天下育英才,反对贵族垄断教育;主张大力开办学校,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主张教育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重视人的个性,强调外在的条件对人后天教育成长的影响。孟子在学习上也有许多见解,如刻苦思虑、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等,这些思想对于家风家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家风家训文化在新时代的影响力调研
  家风家训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本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家训对于个人教养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笔者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家风家训的问卷调研,该学校参与调研的学生有300余人,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家风家训在当代体现在哪些方面?有94.02%的学生认为是为人处世;87.04%的学生认为是生活习惯;71.76%的学生认为是尊老爱幼;66.78%的学生认为是思想精神,还有57.81%的学生认为是爱家护国。
  家风家训的影响力哪方面最大?89.04%的学生认为是为人处世的态度;82.0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性格的养成和价值观成长;65.78%的学生认为是生活的底线;59.8%的学生认为是恒心和毅力的培养;57.48%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等。
  家风家训的形成取决于什么因素?36.54%的人认为是祖辈相传;25.58%的人认为是自身觉悟;20.27%的人认为是社会环境;14.29%的人认为是人际交往。
  现代社会的家风最需要弘扬哪种类型?94.68%的人认为是与时俱进;90.03%的人认为是踏实做人;84.72%的人认为是勤俭节约;有84.05%的人认为是艰苦奮斗;76.41%的人认为是尊老爱幼;69.77%的人认为是刻苦学术、推陈出新和精忠报国;68.44%的人认为是古今结合;55.81%的人认为是先人后己;还有31.56%的人认为是遵循传统。
  应该如何培育家风?87.38%的人认为是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82.06%的人认为要让家风与时俱进;73.09%的人认为要注重传统家风的传承;68.44%的人认为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43.9%的人认为要学习名人的家风家训。   积极的家风家训对现代大学生有何意义?92.36%的学生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90.03%的人认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89.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弘扬家风家训应该做的事情有哪些?88.04%的学生认为要把家风文化融入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81.4%的学生认为要弘扬家风文化,为社会进步做贡献;67.77%的学生认为要传递家风家训精神,影响周围环境,还有63.12%的学生认为要把自己家的好家风明文确立下来。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发展颇为重视,把为人处世的准则、生活习惯、个人信念和家庭责任感的树立与家风家训联系起来。在学生们都认同的家风文化中,较为重要的是诚信、正义、责任和担当。
  诚信是中华文化的做人准则,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中国人待人处事的人生哲理,传统家风家训中加强诚信教育,就要以诚实守信、振兴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加强人格修养。正义是中华文化的伦理原则,它体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个人的人格尊严,是人立身处世的天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不败的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包含积极主动、拼搏进取的执着追求,也包括不屈不挠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担当,这些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饱经沧桑而自强自立、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三、传承家训文化,构建新时代家风
  传统家训中有很多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它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封建制度下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等级尊卑的封建观念,这与新时代构建人人平等的社会稍有不同,就像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一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优秀的思想道德和孝悌文化传承下来,同时融合时代性加以创新,成为新时代的引领。
  构建新时代家风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家风文化传承方面需要仪式感,可以开展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家庭聚会,让家庭成员参加家庭的各项重大活动,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树立起后辈对家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营造出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家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家庭,虽然生育制度的变化让家庭成员的人数减少,但家庭成员间的紧密性却更为突出,以传帮带的方式把家风家训和好的生活习惯传递给后人,同时向其他优秀家庭学习,几个家庭之间也可以通过活动增进交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树立新时代家风文化。家庭理念也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长辈可以以讲好家庭故事为基础,让后辈知道自己家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了解自己的家庭理念,并加以传承和发展,如长辈要教育子女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清廉自守、和睦团结等文化精神。
  (通讯作者:王婷,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社会学)
  参考文献:
  [1] 干春松.徐复观卷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孔子弟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课题“新時代大学生婚恋观道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J008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梁耀,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格言联璧》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蒙学教材,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书中记载了古人对子弟的为人处世教诲和日常生活训诫,体现出浓厚的劝世意味。学习和吸收这些优秀的蒙学资源,对于开展当代青年学生励志教育、守法教育等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格言联璧 劝世意味 现代教育  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传承。中国古代蒙学典籍是中华民族人生经验的智慧性总结,一些优秀的教材往往历久弥新、风
期刊
摘 要: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是白蛇戏曲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雷峰塔》定本。长期以来,人们包括部分文学史的叙述一直都将这部作品当作一部爱情悲剧。本文通过对传奇中白娘子和许宣形象的分析,结合黑格尔《美学》中关于“爱情”的叙述,认为《雷峰塔》传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悲剧,而是一部痴情女追求薄幸者的失败婚姻悲剧。  关键词:《雷峰塔》 黑格尔 爱情 悲剧  《雷峰塔》为清乾隆年间徽州文人方
期刊
摘 要:琦君以为全人类提供优秀文化的抱负,面向整个人类和世界的眼光,带有鲜明中华美学风范的艺术手法,有中入而无中出,自觉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傲地在文学中彰显有利于实现人生幸福、人类安定、生态和谐等普世理想的中华“明德”,呈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主体性特征,其做法值得当代作家借鉴。  关键词:中华文化主体性 琦君 文学 普世理想 明德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指中华儿女自觉认同、评判、传承、传播中
期刊
摘 要:作为20世纪初西方现代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艺术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中的精神”、色彩与“点线面”的构成学说及其一系列实践创作作品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影响极大,决定了现代设计的设计观念、设计风格和审美标准;同时,客观认识评价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对现代设计影响的历史局限性对把握当代设计趋势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康定斯基 抽象艺术 构成主义 包豪斯
期刊
摘 要:作为当代诗坛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与杰出的诗人,陈超老师在他的“生命诗学”中以“生存”“时代”“传统”三个维度处理着现代诗歌的当代题材,吁求着对噬心主题的介入和揭示,彰显了其在诗学思想上的真知灼见与良知真诚。  关键词:陈超 生命诗学 生存 时代 传统  陈超老师作为一名“双栖”型学者,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同时也在诗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他的《生命诗学论稿》《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
期刊
摘 要: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天鹅湖》是世界芭蕾舞剧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全剧充斥着阴柔的女性气质,其纯洁高尚的思想内容,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严谨高超的艺术手法,浪漫抒情的交响音乐,严格规范的舞蹈动作以及典雅轻盈的形体服饰,无不彰显着芭蕾舞巨大、深厚的艺术魅力,也给欣赏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印象。  关键词:芭蕾舞剧 《天鹅湖》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期刊
摘 要: 巴金《家》 中的丫鬟鸣凤,美丽聪慧,与三少爷觉慧相爱,但高老太爷逼她嫁给冯乐山,鸣凤投湖殉情,究其根源是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无“我”与有“我”的人生意识矛盾、错误的爱情观、作者的思想与写作目等因素共同导致了鸣凤的悲剧。  关键词:家 鸣凤 悲剧 成因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中有一个丫鬟鸣凤,美丽又聪慧,她九岁时被辗转卖进高家做婢女,因“又聪明,又漂亮,还认得字”,又处事得体,幸与三少
期刊
摘 要:纳丁·戈迪默的小说《新生》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南非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在后种族隔离时代重获新生的故事。本文以文學伦理学为视角,解读《新生》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伦理困境和伦理觉醒。通过分析她们主体性的获得和对家庭、民族身份以及个体历史责任的追索,彰显戈迪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和建设南非新家园的渴盼。  关键词:《新生》 戈迪默 文学伦理学  引言  纳丁·戈迪默是南非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聚焦于南
期刊
摘 要:王十月的长篇小说《米岛》从全球资本的视角展现了“米岛”工业化的史诗性变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本使“米岛”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米岛”沦为资本避免过度积累的危机和获得价值增值的工具,导致了米岛的环境污染与伦理衰败。资本驱动下“米岛”的发展之道,应始终坚持驾驭与积极利用资本的文明性,使之服务于人民,坚持生态正义:人类对待自然应该“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体现自然解放与人类
期刊
摘 要:杨曦的《成全孩子》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两大主题——职业探索和爱情启蒙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兼具理论视野和教育体验,是一本适合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阅读的教育著作。  关键词:《成全孩子》 职业探索 爱情启蒙  杨曦老师的《成全孩子》(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凝聚了其几十年为人母、为人师的深情与思考。在书中,她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大主题——职业探索和爱情启蒙做出了精微的观察,并结合儿童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