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

来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o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用Trandis编制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量表(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对1760名大、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存在年龄效应;随着年龄增加,对集体主义维度的知觉从42.05%下降到27.40%,而对个人主义维度的知觉从5.01%上升到18.58%;水平维度的知觉从47.06%下降到40.71%;垂直维度的知觉从4.14%上升到6.19%.结论: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维度,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有轻微的波动.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伦理危机是由现代性伦理需求的供给不足所导致的。传统道德哲学不能满足有机团结的、远距离的现代社会及其行动结构所提出的伦理需求。伦理视阈中的组织,是实体性
正当与善的关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形。古代伦理思想基本上是以善来规导正当,而伦理学的近代转型则表现在确立正当对善的优先性。在近代,正当的标准是通
传统儒家伦理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仁爱原则以"推及"的方式贯穿始终,在由"家"到"国"的过程中,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使"家"的伦理规范自然过渡到"国"(民族)的伦理规范,达到了家、国
没有一成不变的信仰.信仰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状态、心理依赖和精神寄托,也是一个历史和实践过程.在人类社会中,从最初的原始信仰产生之日起,迄今至少经历了从盲目到自觉和多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γαραυτουοειυεστιυτεκαιειυ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了情节缓存中信息整合过程的脑机制.方法 8名正常被试在MR扫描中执行工作记忆任务,"组合"(bound)条件下物体出现在外周某个位置,"未组
公正与效率是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二者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内驱力,也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应然状态,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的目标。 Justice and
舍勒对“爱”分别从认识论、本体论、社会理论等层面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在认识论层面,他将认识奠基于爱,为重建西方精神世界提出了奠基性的方向;在本体论层面,他认为人首先是
本研究对北京市13所学校2395名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无论在社会生活适应、学校适应还是心理适应层面,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均表现出许多积极的特点;但是与城市
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伦理的高度凝练,它对伦理关系、伦理行为和制度伦理的和谐程度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谐伦理关系是和谐伦理精神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