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科考前考生要做三件事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u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其实就是古代的高考,是真正的“一考定终生”,所以古代考生与家长都相当重视,马虎不得,特别是在临考前。古代考生在考试前几天都会做些什么?一般必做三件事。
  烧高香:盼望“祖坟冒青烟”
  所谓“祖坟冒青烟”,是祖坟风水显验的通俗说法。风水本是古代中国人十分朴素的建筑选址理论和基本的环境观。但到后来,与国运、家运、寿命、仕途等掺和到了一起,风水便变异成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江湖秘術,至今都大有人相信,认为祖坟风水好,子孙也会好。
  古代考生更相信这一点,能不能考中,能不能如愿,常会与祖坟风水相提并论。风水真能决定考生命运?如果是古代苏州考生,肯定会说“会的”。自科举开考以来,苏州共出了45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数量全国第一;再以清代为例,自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废科举止,苏州共出了13个会元、6个榜眼、12个探花、685名进士,也是全国第一。而在隋唐时期,苏州竟然无一状元,状元全出在宋代以后。
  苏州古人认为,这是因为“风水轮流转”,转到苏州了。南宋苏州人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记下了这个说法,当年民间曾盛传两句神谶:一谶,“穹窿石移,状元归来”;二谶,“潮过夷亭出状元”。意思是说,如果当地的穹窿山动了,夷亭这个地方有潮水了,苏州就要出状元了。果然应谶,在山动潮来的当年,苏州便出了首个状元。此后,一发不可收。一直到今天,苏州都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江苏的高考状元好多都是苏州学子。
  这是一地风水的传奇,至于一家风水的传奇更多。
  清人诸联《明斋小识》中记载这样的传奇:一个叫盛邦直的人,精通风水,觉得祖坟风水不好,便择宝地改葬。蹊跷的是,下葬后墓内竟然有知了的声音传出,好长时间也不停息。不几年,盛邦直的儿子科举及第,接下来,其侄子又科举中榜。
  实际上,这些因风水好带来的好运,只是传奇,或是巧合。比如苏州出状元,我看就是宋代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向东南转移的结果。再者,苏州当地的学习风气好,学生勤奋,家长和社会均重视教育,确是“书香之地”。
  占卜:希望抽到“上上签”
  所谓“占卜”,就是常说的算命术中一种,其手段五花八门,这是中国民间至今仍在流行的江湖秘术。
  从记载来看,古代的占卜术往往比现代更灵验,神奇得很。如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一位名叫裴之仙的今江苏镇江丹徒人,和几位学友一起赴京赶考,参加举人会试。临行前,有一学友问一占卜很准的师傅,几个人中哪个能考中?这师傅只写了一个字——“貴”(“贵”的繁体字)。这几人都搞不懂,便追问是什么意思?师傅说,这个字已说得很明白了。大家仍不懂,直到考试张榜,裴之仙考中会试第一名后,才恍然大悟——考中的人当是裴之仙。原来,这“貴”字拆开后是“中一目人”,裴之仙有生理残疾,是个独眼龙,乃“一目人”也。
  虽然在现代的很多人看来,占卜是一种“大忽悠游戏”,但古代考生就是相信,几乎没有考生不算命的。而且,为了保证灵验,占卜还会选日子,好多考生会在参加应试的当年首头,即新春正月占卜问卦,求个上上签。
  拜考神:祈求“吉星高照”
  信仰是一种文化,中国古人认为,科举考试也是有神灵保佑的。古代考生心目中公认的考神是“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民间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人认为它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在演变过程中,此星神与道教中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揉合到了一起,转身成为一位科举考试行业的神灵,为士人、学子供奉。
  除了拜祭文昌帝君,古代考生还会拜祭“魁星”。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故有“魁首”“魁元”一说。此星神主金榜题名,主文章兴衰,在古代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要想“高中魁首”、要想“夺魁”,必拜魁星。
  另外,在开考的前三天,还有拜祭孔庙活动。古代考生相信,孔子的在天之灵,孔子的博大才识,会给他们带来好运气。主考官也希望孔大儒能保佑本届科举考试顺利,选拔到国家需要的人才。所以,除了考生,官方和考试机构在开考前,也会有一系列祭拜孔庙的活动。
  当然,古代考生临考前几天要做的事情还会有其他一些。但是在明清时期,在考试前一天的下午,考生是什么事也不会做的,更不会外出放松,就是躺在床上睡大觉,因为进考场的时间设在子时,即半夜时分,而不是现代高考的上午9时开考。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同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一同出席《辛丑条约》签订仪式。在条约文本上,李鸿章用颤抖的双手拿着毛笔,颤颤巍巍地在条约文本上画出了一个形似“肃”字的签名。  《辛丑条约》带来的屈辱不需细说。这种屈辱一旦弥漫在我们脑海,条约上的每个字仿佛都透露着当时的无奈和辛酸。这种感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现在许多人在看到李鸿章画出的“肃”字时会演绎出一套悲凉的情景。“李鸿章接过庆王手中的笔,颤抖地
期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人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的是江南初夏的风光。  初夏是一个连空气也弥漫着花香的时节,美好极了。可惜江南的初夏是短暂的,很快便是“赤日炎炎如火烧”的炎夏酷暑了。  不过,《说文解字》中“夏”的初字,与这里所说的夏日之“夏”字,却不是一回事。  《说文解字》曰:“夏,中国之人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国之人也。以別于北方
期刊
在大众的眼中,对徐志摩的印象,应该大多都停留在风流才子这一层面上。但殊不知,这位热爱文学的才子,其实兴趣十分广泛,对理工也是相当喜爱。  在留学美国期间,他不仅对医学有兴趣,并且还把经济学学了个精通。他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才子,除了风流浪漫,博学多才也是他的一面。  留学美国的岁月  徐志摩在英国求学的历程,很多人都有耳闻。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的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以《再别康桥》《雪花的
期刊
动物有智慧,但是,动物的智慧跟人的智慧一样吗?  美国荷兰裔动物行为学家、灵长类动物学家弗兰斯·德·瓦尔的新作《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其一,万物皆有智慧或灵性;其二,动物的智慧与人相似。这两点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答案。  有人评论,瓦尔突破性的研究和著作一直迫使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重新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他的研究表明,我们并非唯一拥有策略性“政治”行为
期刊
古诗词中,经常能读到与鸟儿有关的诗句。然而,不同的鸟儿有不同的含义,有的鸟儿代表喜悦,有的鸟儿透着悲伤。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诗词里的那些鸟儿,它们有什么寓意,寄托了什么情感?  黄鹂:又名黄莺、仓庚,羽色鲜黄可爱,鸣声清亮婉转,常常出现在歌咏春天的诗里。一般代表着轻快、喜悦的感情。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鸿雁:“鸿”的本义是大雁,古人相传,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
期刊
枇杷是蔷薇科,属乔木,原产中国东南部,别名金丸、芦枝,其果实、花、叶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认为枇杷果“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枇杷果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那么在古诗人的眼里,枇杷又是怎样的呢?  诗圣杜甫是吃过枇杷果的,证据是他寓居成都草堂时所写的五言律诗《田舍》:“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诗里的“枇杷树树香”,
期刊
爱,看不见,只能感受得到。可是,你见过《史记》上的爱吗?我就见过。  那时,我在广东南海一个电子厂打工。厂里工作很累,工友们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娱乐生活却很枯燥。一有空,同宿舍的人,不是喝酒,就是打牌。  可是,刘小虹却不这样。他来自湖南,初中只读了两年,因为父亲生病死了,家中又穷,孩子又多,只好到广东来赚钱。他说,母亲的最大愿望,就是他能尽快赚钱,回家盖新屋,娶一个老婆,最好是外地姑娘,自由
期刊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系学生邓伟,领到了学校配发的海鸥205旁侧取景照相机。他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为刚经历过磨难的文化名人拍照。理由很簡单:这些人多生于清末,再不拍,就来不及了。  带着惶恐与崇敬,邓伟鼓起勇气敲开了一扇扇陌生的门,门后是一个个高山仰止的名字,也是一位位秉性各异的倔强老人:巴金、沈从文、茅盾、萧军、丁玲、冰心、叶圣陶、梁漱溟、冯友兰、杨绛、钱钟书、萧乾、费孝通、艾青、李
期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才情并茂的先辈们留下了无数咏月名篇。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等等,可谓篇篇珠玉,馥胜茗香。“诗言志,歌咏言”,古人诗词中的月亮常常寄托着思乡怀远、高洁旷达、感喟时空等清幽的情感,多着墨于月亮的静态之美。  描写月亮运动的词句,数量相对要少一些。如“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
期刊
性格决定命运,你有什么样的脾气,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人生来不是来生气的,世事无常,何不把心放宽一些。只要脾气好,凡事都会好。  脾气别太软,学会拒绝  老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善良是人需具备的必要品质,但善良也要有度,不能过分善良。  斗米恩,升米仇,有时你的过分善良只会成为别人“绑架”你的借口。当你的好心变成别人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一次不让人满意,都会成为别人口中唾骂的“恶人”。  人先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