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东书法之风神气格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炜东书法作品以其真、草、隶、篆具备,显示了他书艺的宽泛性,而更引人瞩目的是诸书体多样性显示的集中统一性的风格。其共性的基本风格表现为“端庄与洒脱的统一,浑然与潇散的统一,隽永与轻逸的统一”。艺术风格所透视的传统民族文化理念,笔墨本体观念、主题人格精神理念及时代情绪交合融会层次的界度,表现为“韵从气发,度以骨见”,使得笔者感喟:“即便是非专业的书法者,倘以文化的、人格的精神关照于书法时,其主体审美赋予线条的创造仍然可以达到生命运动的书艺境界。”
  由“用世”精神、人格精神审美所呈现的气格源流。书法作为精神产品,是借助物质形式对象化了的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和力量的体现。书至唐代,那种继往开来、经世致用的文化精神气度将前人书法艺术成就由经验总结,以法度固定下来,承传不衰。与此同时,也将汉人的草书变为抒发情感的形式,出现了看似矛盾而实际在时代精神上极为统一的真书和今草。其原因在于将儒学“成人伦助教化”理念与道学“道法自然”理念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天人合一”的民族审美哲学基础。炜东先生正是通过对此道理的深悟,使得他的篆、隶、楷、行、草诸书以“用世”理念导领,求法度严谨,结体守端庄稳实,行势不疾不徐,不激不励,线条中锋引领,侧变辅左,奇中寓正,险中置稳,使得笔见骨格,质地如藤似筋,富有弹性,灵犀生动;墨色清纯、浑然清朗。此种由清净之意关注笔法、墨意、章式变化所显示的作品气息是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相得益彰的效果。因而,其端庄、刚正、净谧、清纯的气格,恰是炜东守儒家“中庸”、“冲和”用世观念和道家“澄怀观道”理念关注审美的幻化效应。其作品《到清凉境,生欢喜心》道出的正是他从政经世观点与做艺守正理念的统一。由此印证的是:他由文化理念到书法审美、由伦理认知到审美实践、由人格精神到艺术创造的平和心境,非为急功近利,而唯得书法精神耳!
  以道家审美范畴关照笔墨所溢出的韵致,传统哲学把物质本源规定为“气”,认为气是一切物质的本源。以此审美赋予了书画的气韵说。南朝谢赫把“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五代荆浩也将气韵列为六要前列。明唐志说得更为具体:“益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俱为之气;而又有气势、气度、气机,此间即谓之气韵,而生动处又非韵可代矣。”炜东先生的作品气息,寓清静出于生动,不激不励,虽浑然而清雅,宛如处子,就在于把握住了道家“阴阳”相克相生运动而出势,以体势体现韵致的综合要素,将气韵作为用笔、结体、章式的总体效应来反映,由此把握住了点、画、结体、章式综合因素构成的形式,从而使形式所反映的神采、意境成为气格的生动,表现出由“道法”关照自我,不求我而有我,不知理之何来而守其理,不是生命的写照却是生命的“形而上”之道。其作品尤以行草书将气势、气度、气机容于气韵统一之中。其气势,把握的是放纵存气,视笔取势,形不变而势所趋背各有情态,外向贯气,达以取妍,速以取动,先必以速,然后为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达,而血脉不断,及其达者,气画隔行。由此达以“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蔡邕语)的境界;其气度,表现为意在笔先,气由心出,用腕、指力贯峰颖,中锋守正,以笔领墨,横勒处波折,转捩处圆劲,直下提顿,挑提挺拔,映带含蓄,收笔回顾,其度达以“笔迹者见也,流美者人也”之界;其气机,则是谨守开、合宗纲,收敛自如,放如矢出,收如勒缰,平者稳重,侧者取势,以笔带墨,干湿得当,枯中有润,墨中见笔,把握住了擒纵瞬间的选择。总之,炜东是由道家阴阳相克相生、计白守黑的原理,把握住了气韵生发的高起点。
  由入出传统的文变今情。看炜东的笔墨法度,可会其传统之远。其篆书笔意,可见摹临《散氏盘》、《毛公鼎》及秦篆的功力;其隶书,可见对汉简、帛书笔意的独到选择;而行草书,则有晋二王清和之韵,宋米、黄之意,明王铎之法。篆、隶、楷、行、草的传统时代链条关系承传的脉络十分明显,且非泥古,却有“中得心源”之文情。其为他悟解了汉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但却是由最奇特的笔画构成的,即在瞬间解构着线条变化的无限性与作品表现对象有线性的选择。所以,他在临书时,不仅仅拘泥于古人古法的技法,而是着力锻炼自己对各种书体美的欣赏能力。如线条的刚劲、流畅、蕴蓄、迅捷、优雅、粗犷、洒脱,以及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疏密,甚至于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斯此欣赏的量变到质变,又恰应了他“到清凉境,生欢喜心”的处世心境。由此,人格精神与审美意识的契合统一,使得他的笔法墨意文变今情,表现出他人格的、时代的情绪。其篆书线条质感以潇散、洒脱笔意表现出书法生命的生生不已,而隶书对简、帛笔法的独到选择,使正隶、简、帛三种书体在创作中既守各自的本体,又容纳其他优势,使其作品表现正隶时内有简、帛的生动,而表现简、帛时又显现出正隶体势的端庄。其行草作品以晋二王的笔墨清和之韵和着宋米黄的开势的张扬,且贯有明王铎使转行气的法度。这三者的统一,具以传统“冲和”、“中庸”的经世理念和“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书法的“因性生文,因文生性”(宗白华语)的生命艺术境界。
其他文献
济州岛:比海南岛还便宜  韩国济州岛,从上海出发仅1小时航程,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从广州到海南岛的距离。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以及“免签”的政策,济州岛2013年接待的中国游客达到了181万人次。在济州岛国际机场的航班时刻表上,来自沈阳、大连、长春、上海、北京这些中国城市的航班占了一大半。  除了以旅游为目的的短暂停留以外,济州岛也成了中国房地产投资者买房投资的乐土。2010年2月,韩国法务部确
期刊
印中两国的文化大使  1937年,马永强出生于印尼东爪哇省玛琅市,一个华人书香门第之家。他从小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自幼酷爱书画。他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所以自1993年起便来中国寻根,登长城入巴蜀,被中国的壮伟河山及精深的中华文化所吸引,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其激情如火山爆发般溶于其作品之中。他将西方印象派的长处融入传统中国画中,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创作出了以泼墨泼彩为特色的“马派中国画”。他是
期刊
后楚庄村100多位移民澳大利亚的村民都是技工。从2005年开始,他们靠着过硬的电气焊手艺,经过“传帮带”,出国“洋打工”,一度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榜样。村委会副主任阴秀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村,从20多年前就干电焊。村里700多人,干电焊的有200多人。很多孩子,都是看到能出国才学的这个。”  事实上,后楚庄村掀起的这股出国风潮,源于一个叫尹法刚的村民。2005年,在深圳一家船厂打工的尹法刚凭借
期刊
移民与开埠 东西方碰撞的实体  宋元明清四朝,海南人出洋人数倍增,特别是明清两朝。明代自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外交往增多,在这个大的经济背景下,海南与海外的经济联系、贸易规模都有所扩大,于是海南岛亦出现了一股向外移民的浪潮。尽管后来明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但因为海南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仍无法断绝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当然也无法阻止海南人移居海外的潮流。  开埠以前,海南属封闭的自给自足
期刊
海口骑楼老街一带,不仅是海口人平时休闲的去处,也是岛外人士登临这座海南北部省会城市的第一站。经过近几年的修缮,骑楼老街一带已成为海口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它连接着繁华的解放西路,勾连着热带风情浓厚的长堤路,是海口老牌的市中心,也是老城区。这里浓郁的海岛风情和人文世俗生活,都融入了与之契合的自然景观中。  田琦是岛外人士,作为一名略显突兀闯入却又能精确捕捉本地生活的摄影师,他所拍摄的骑楼老街令人耳目一新
期刊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热门度假岛屿——塞班岛现在似乎就是这般处境。因为拥有别名为情人岛的军舰岛,于是塞班岛便成为爱侣眼中的“浪漫之岛”;而因为蓝洞,这个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洞穴潜水点之一的奇景,它又摇身一变,成为诸多潜水爱好者心中的“仙境之岛”;除此之外,塞班岛在一个特殊群体中也非常受欢迎,前几年的热门度一直居高不下,近期呈现理性回缓的趋势,这群人就是中国的孕妇们,而塞班岛之于她们则是
期刊
潮汕商人,商界劲旅  潮汕人以“善于经营,敢于开拓”著称,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潮汕人自古就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史料记载,自北宋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潮籍先人来琼为官任事,贸易经商。清朝的乾隆和嘉庆年间,潮人先后在海口、万宁和儋州开设了潮州会馆,大约在230年前,成立了潮州商会。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近百万潮汕人来海南投资兴业,创办工商企业约6万家,累计
期刊
一  景维新先生恳挚研习书法艺术五十多年,忠实地师承“二王”(即大王,王羲之;小王,王献之)、米元章等大家,悟得其内敛外拓真谛,同时兼修汉碑。 王羲之作书长于内擫,笔势虽张而实敛,胜之在“骨气”,美在“刚健中正,流美而宁静”。王献之善于外拓,笔势豪纵,优之在“筋力”,美在“刚用柔显,华而实增”。而米芾作书“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追求变化中的统一,将徐与疾、浓与淡、露与藏、肥与瘦、疏与密
期刊
在遍布全球的无数海岛中,我们经过综合考量,选出10座最适宜中国人移民的海岛。它们有的是耳熟能详的移民首选之地,有的则是不为人知的新宠;有的适合富豪前往投资创业,有的则适合举家迁往享受美好的海岛生活;有的是经济发达的岛国,有的则是原生态的孤岛;有的需要身家上亿才能圆梦,有的则对于普通家庭也并不遥远……也许你所梦想的生活,就在其中一座海岛上等着你。  安提瓜和巴布达  安提瓜和巴布达,位于加勒比海。它
期刊
《这些人,那些事》——掌握世俗秘密的人  在电影《一一》里,吴念真饰演的“NJ”遇到了一个早些年的恋人,我确信我也在《这些人,那些事》中遇到了她,应该是《情书》中的“她”。不只是她,还有影片中的弟弟,应该也是《遗书》中的弟弟。  曾经被人戏称为“吴金马”的吴念真,五次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自然,他的剧本里满是他自己的气息。所以,多数看过杨德昌电影《一一》或侯孝贤电影《恋恋风尘》的人,都有一种莫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