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切口部位子宫峡部妊娠1例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剖宫产术后6年,因停经45 d,阴道血性分泌物2 h,于8 h前曾在私人诊所就诊,查尿HCG(+),B超示:早孕。给予保胎治疗,症状无改善,并且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于2008年11月26日16时急来我院。患者末次月经2008年10月11日,停经39天出现早孕反应,入院彩超示:子宫大小7.7 cm×4.4 cm×5.8 cm,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处见3.7 cm×1.6 cm妊娠囊,其内见胚芽组织和原始心管搏动。为慎重起见,入院第二天,复查彩超,结果同前,确诊: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征求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决定终止妊娠。给予米非司酮25mg口服,2次/d,共3 d;加用甲氨蝶呤(MTX)50 mg+生理盐水20 ml,肌肉注射,1次/d,共3 d,于第四天口服米索600 μg后感轻微下腹坠痛,阴道流血增多,未见孕卵排出。复查彩超显示胚胎死亡,血HCG降至628.5 U/L(入院时血HCG 6730 U/L ),在备血、术前准备后,决定在超声监护下行刮宫术,刮出物肉眼见明显坏死绒毛组织,术后于子宫峡部置明胶海绵2块,肌肉注射缩宫
  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3.176
  作者单位:261100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产科
  素20 U,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1个月复查血HCG恢复正常。
  
  2讨论
  
  据文献报道,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发生率约为1:15000~1:30000[1]。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该病例时有发生,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而如妊娠早期未能及时终止,胚胎在子宫峡部瘢痕处生长,易发生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甚至子宫破裂。治疗原则是尽早终止妊娠,减少出血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2]。由于孕卵着床部位的肌层非常薄弱,刮宫时血管不能闭合而常出现大出血,所以盲目的刮宫是此病的禁忌。而经MTX等药物治疗后胚胎死亡,其周围绒毛组织坏死,刮宫时出血量会明显减少,超声监护下刮宫可及时发现刮宫时子宫切口是否穿孔及是否出现内出血从而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李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77-78.
  [2]叶新红,朱关珍.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治疗方法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49-550.
其他文献
期刊
脊髓纵裂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脊髓先天性畸形.脊髓被椎管内骨性间隔或纤维性间隔分为两半,并产生一系列脊髓功能障碍,多伴背部皮肤异常、脊柱畸形、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等表现.本病于1837年由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发病率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9%.1992年Pang等[1]建议用脊髓纵裂代表整个双脊髓畸形的范畴.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很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