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位而行,随遇而安 国学大师汤用彤故居寻迹

来源 :时尚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_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用彤一生确实遵照父亲汤霖的教训:“素位而行,随遇而安”,“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娱乐”。抗日战争开始之时,汤用彤为自己的代表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题写了一篇“跋”,“跋”中不仅可以看到他继家风、为人为学、立身行事之大端,且可看出他忧国忧民之胸怀。他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汤用彤一生致力于佛学研究,对于中国佛教史的梳理,对于魏晋玄学的开掘,为中国佛学发展研究填补了空白,为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的确立打通了难关。
  父亲的影响
  汤用彤的父亲汤霖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汤用彤出世时,他正在甘肃通渭做知县。汤用彤幼时很少说话,父母亲都以为他不大聪明,谁知汤用彤三岁那年的一天,突然一字不差地背出了《桃花扇》中的《哀江南》,父亲非常惊异。于是汤用彤很早开始在父亲的教馆中接受教育,“幼承庭训,早览乙部”,从小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汤用彤后来回忆父亲对他的影响时说:“先父教人,虽谆谆于立身行已之大端,而启发愚蒙则常述前言往行以相告诫。彤稍长,寄心于玄远之学,居恒爱读内典(佛学)。顾亦颇喜疏寻往古思想之脉络(佛教)宗派之变迁。”
  辛亥革命前,汤用彤离开父亲的教馆,在北京顺天学堂求学,后考入清华学校。毕业后,他考取官费留美,但因治沙眼而未成行,留在清华教国文,并兼任《清华周刊》总编辑。此后至1918年才赴美留学,先入汉姆林大学,主修哲学,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
  汤用彤成名很早,他在哈佛留学期间,就与陈寅恪、吴宓一起被称为“哈佛三杰”。他们三人均是近代大家,以汤用彤的佛学功底最为深厚。1921年汤用彤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次年回国。回国后,他先后在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在此期间开始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汉魏两晋以来佛学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史中的难点问题,许多中国哲学史学者都被难在了此处,因此这个领域的佛学发展研究一直是一片空白。汤用彤自1922开始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到1937年,完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定稿。他曾将完成的书稿拿给胡适,胡适看后大加赞扬,在其日记中称此书为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最有权威之作,并推荐给商务印书馆王云五。《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详实的考证,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1938年,四易其稿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公开出版,中国哲学史的难关终于被汤用彤打通了。
  曾经的故居
  1931年应北京大学之邀,汤用彤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在北大任教期间,汤用彤就住在其父汤霖所置的位于缎库胡同的一所大宅院。这所宅院当时的门牌号是3号,据汤用彤的儿子汤一介回忆,缎库胡同3号院是一座南北向的院子。院门里有一座大影壁,影壁的右边有一个月亮门,门里是南院。南院有一道门直通正房。正房北面是七间,东面是三间,西面有三间,正房四周还有游廊。正房后有一座二层的小楼,楼上有三间房,楼下就是大厅了。小楼的后面是后院,后院门的门牌是缎库胡同6号。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打破了宁静的生活。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北京大学转往后方,汤用彤也随着南迁。四十年代初汤用彤的哥哥汤用彬卖掉了缎库胡同的宅子,并购买了小石作胡同3号居住。
  汤用彤曾经住过的宅院,如今的门牌号是缎库胡同4号,不过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了。院内被搭建成了很多家聚居的大杂院,不过所幸当年的二层小楼还在。楼梯是木质的,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有些腐朽了,小楼栏杆的红漆在阳光下十分显眼。
  在景山前街西头有一条老胡同叫石作胡同,与故宫近在咫尺,地理位置之特殊,足以说明它有一段异乎寻常的历史。“石作”就是生产各种建筑石材的衙署,归内官监管辖。在明永乐年间修建北京城时,就设在陟山门街路南的这片地方。到了清代因此处有明朝的石作,遂取街名为石作胡同。后又改为大石作胡同和小石作胡同。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北大回迁,汤用彤也回到了北京。回京后汤用彤一家就居住在小石作胡同3号。据汤一介回忆,当时是1946年,小石作胡同的院子是南北向的,院里很宽敞,进了院门,是一个过道,从过道再向里进去是一个小天井。天井的右边有一个小的跨院,院子里有四、五间房子。院子的右边是南房,南房旁有一道墙,墙上开有一个门直通正院。正院是四合院,里面有北房五间,东房三间、西房三间。正院还带着一个小的跨院,跨院里就是厨房等处了。一家人从1946年到1952年之间断断续续地住在这里。
  纯儒之典型
  汤用彤一生淡泊名利,好友钱穆在他的《忆锡予》一文中说:“锡予之奉长慈幼,家庭雍睦,饮食起居,进退作息,固俨然一纯儒之典型。”
  在新中国成立前汤用彤一直是教书,虽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多年,他都淡然处之。平时他主要管两件事:一是“聘教授”。季羡林多次向人说:“过去用彤先生掌文学院,聘教授,他提出来就决定了,无人有异议。”盖因汤用彤秉公行事,无私心故不会有人不满。二是学生选课,他总是要看每个学生的选课单,指导学生选课,然后签字。194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北京东厂胡同成立了一个“驻北京办事处”,傅斯年请汤用彤兼任办事处主任,并每月送薪金若干,汤用彤全数退回说:“我已在北大拿钱,不能再拿另一份。”
  1944年当时的教育部授予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最高奖,他得到这消息后,很不高兴,对朋友们说:“多少年来一向是我给学生分数,我要谁给我的书评奖!”后来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时,所给稿费较低,而汤用彤自己根本也不知当时稿费标准,对此也无所谓,后来他的学生向达得知,看不过去,向中华书局提出意见,中华书局才给以高稿酬。由此可见,汤用彤对金钱全不放在心上,但他对自己的学问颇有自信。
  汤用彤虽有家学之传,并留学美国,但他平日除读书、写作外,几乎无其他嗜好。他于琴棋书画全不通,不听戏,不饮酒,只抽不贵的香烟;他也不听西洋音乐,也不看电影,更不会跳舞,在昆明时常与金岳霖先生交换着看英文侦探小说,偶尔汤用彤和夫人会去闻一多家打打麻将,或者去散散步,在田间走走。汤用彤生活非常节俭,从不挑吃,常常穿着一件布大褂、一双布鞋,提着夫人为他做的布书包去上课。1954年他生病后,每天早上一杯牛奶,一片烤馒头片,放上一点加糖的黑芝麻粉,他就满足了。有一次,汤用彤的妹妹没看清,把茶叶末当成黑芝麻放在馒头片上,他也照样吃下去,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如今在地图上大、小石作胡同,只能查到大石作胡同了,走在胡同里遇到一位正在悠闲晒太阳的老人,打听小石作胡同的位置,老人指了指东边的楼说:“小石作胡同原来就在那边儿,现在盖了高楼,胡同没了,再也找不到了……”曾经的小石作胡同淹没在了高楼之中无处可寻,留下的只有回忆了。
  汤用彤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浙江黄梅人,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他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汤用彤一生致力于佛学研究,受到国内外汉学,佛学研究学者的普遍推崇,其代表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至今仍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书中的许多论点被视为不刊之论。
其他文献
巴黎高定时装周是比普通时装周更强调奢华工艺与非凡创意的存在,因而它往往能引领整个时装界的潮流走向。而在此,更是大牌云集,明星璀璨。明星往往坐在头排上与各界名流一起欣赏高定服装带来的美轮美奂的奢侈时光,同时也为自己的红毯秀精心挑选适合的礼服。2015年奥斯卡颁奖礼就是2015年巴黎春夏高定时装周在世界顶级盛宴上最完美的体现,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各个设计师为明星带来的完美一刻,并且一起了解一下设计师高定
期刊
刘洪燕,独立珠宝设计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硕士毕业;师从国家级玉雕大师苏然,设计多款和田籽玉镶嵌珠宝首饰系列作品;2012年参加瑞士巴塞尔珠宝展;燕京粲然珠宝工作室创始人。刘洪燕说:“选择珠宝设计作为职业对我来说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珠宝设计本身就像是一件奢侈品,在设计过程中让我感受到无限满足和快乐。我印象最深的珠宝作品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的珠宝,高贵的心、持续的记忆等等这些,这些珠宝在我看来
期刊
典雅  在坚实中蕴涵优雅,  在平稳中展现可爱,  让女性在散发文静气质时同样耀眼夺目。  类似梯形形状的典雅A绝对是肩膀窄小、腰臀部  有缺陷女性的绝佳选择。
期刊
秘鲁位于南美洲的西部,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秘鲁闻名于世。其中我们所知的羊驼更是秘鲁的特色动物。羊驼的毛更是可以成为羊驼绒的原料,羊驼毛是一种极细几乎没有针毛的纤维,不会像其他动物毛发一样有刺痛感,可以和其它羊毛或者精纺纱线混纺,有着较好的绝缘性和保暖功能。而且,羊驼毛还有着丝绸般的光泽,倍受人们的青睐,保暖性能比其它大部分羊毛更好,强度更高,还不起球。不仅如此,因为羊驼毛中没有油脂,所以羊毛并无
期刊
15年前,苏梅·顾中(Sumy Kujon)在秘鲁利马开办里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到今天,她的作品已经在马德里、巴黎、纽约、北京、上海、圣保罗和其他一些拉美国家进行过展出。她设计的成衣也出口到法国、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拉美《Vogue》、台湾《Marie Claire》、香港《Tadler》、《Elle》、《Dweel Magazine,》、意大利《Elle》,巴黎《Journal Pr
期刊
纯真的笑容下是梦想的坚持,在与Sary专访中,我们看到了她的设计才华,这种不容埋没的才华在SaryHe中你可以完全感受到,富有活力,释放真我。  不可否认,身为“服二代”的Sary自小在设计、打板、制衣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养成了她对服装的特殊爱恋,也成就了她对服装的超强把控。Sary说多年的耳濡目染让她时刻牢记着,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阶段,每一环的坚持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即使是今天,与服装打下坚
期刊
葛家升  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太极云手教练员,太极FIT培训师  热爱武术,习练太极多年,有相当的太极功底。参加过多次大型活动,受邀中道实践家、库布其论坛、领袖企业家大型论坛等多次企业家论坛表演。参加过《CCTV2》健康早班车、《辽宁卫视》、《青海卫视》、赢在中国碧水蓝天等多次卫视节目拍摄。  喜欢户外运动,参加多种极限运动,希望健康快乐平衡的生活。  在依文集团总部,有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与
期刊
被评为时尚院校最大规模毕业展的北京服装学院时装周日前已完美闭幕,伴随着“北服”时装周的闭幕,众多学院派设计作品脱颖而出,无论是男装、女装,还是运动和针织,各种类别,年轻的设计师用自己在学校四年所学到的知识给观众呈现视觉上的盛宴,同时也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女装  无论是运用纯粹的民族元素,还是明显的肌理变化,都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同时符合人体结构,凸显女性的美与性感。  运动  
期刊
David Longshaw毕业于圣马丁艺术学院(本科)和皇家艺术学院(研究生),LFC/ELLE Talent Launch Pad大奖获得者和多项国际大奖提名。还没有进行毕业作品展示就已经被意大利著名女装品牌Alberta Ferretti收入靡下。虽然他一直都非常渴望成立自己的品牌,但是为了在大企业获得更多的经验,他最后加入Max Mara。自从2010年2月在伦敦时装周推出自己的同名品牌,
期刊
在明清500多年间(公元1368年—1912年)有一群山西商人,以经营票号、盐业、茶业等为主,富可敌国,名闻天下,他们就是明清十大商帮当中最著名、最成功的两个商帮之一的晋商。八国联军向中国索要赔款,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就向晋商的乔家借钱还国债,可见晋商的经济实力。  有这样一座博物馆,不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发展经历,而且还把他们成功的秘诀公之于众,它就是位于通惠河畔的北京晋商博物馆。  过了四惠桥往
期刊